书院对联篇岳麓书院是集教育、学术、藏书、祭祀于一体的人文荟萃佳境,与楹联有着深交。
书院诗、文、经、史的教学,推动着楹联的创作;不少名对佳联又装点着书院建筑,宣扬书院办学宗旨,倡导良好学风,赞美名山胜景。
然而书院古联,随着书院建筑几经毁坏和重修而沉浮,至今能钩沉的古联原件甚少。
岳麓书院现挂的楹联,最久远的是清代文人的墨迹,大多为现代名流的手笔。
这些楹联内涵丰富,意义深远,颇具特色,令人品味无穷。
前门对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撰书者]虞愚(1909-1989)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1982年11月,出席在衡阳举行的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期间撰书此联。
对联高度概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在培育人才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地位与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岳麓书院由衷赞赏,寄托了对湖南大学学子的殷切期望。
赫曦台对联: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撰书者]商鸿逵(1907-1983)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1982年5月,得悉岳麓书院正在全面修复,喜撰此联。
王遐举(1909- )曾在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任教.。
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1985年来院参观敬书此联。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撰书者]左辅(1751-1833)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4月调任湖南布政使,11月擢升巡抚。
1822年(道光二年)将城南书院从天心阁下迁复妙高峰原址。
任职湖南时撰书此联。
原联早失。
现联王超尘补书。
王超尘: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工艺师,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安利勉”语出《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译成白话是:“有的人是安然自得的去实践这些道理,有的人看了有利才去实践,还有的人是勉强自己去实践,不管初衷如何,等到成功,都是一样的了”。
“天地人”语出《易*系辞传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
译成白话是:“(《周易》作为一本书)有关于天的道理,有关于人的道理,有关于地的道理,把天地人撮起来各用两个爻表示,一共要六个爻,这六个爻不是别的,就是讲天、地、人的道理”。
对联的意思是说,如能融会贯通安、利、勉这三种情况,潜心治学一定能取得成功。
作为生徒必须要精通天地人的道理,知识广博才能成就人才。
大门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撰书者]袁名曜(?一1833)1812-1817年(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任岳麓书院山长。
张中阶(生卒未详) 岳麓书院生徒。
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
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
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
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
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注释]1.惟楚有材: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才,晋实用之。
"惟,系语首助词,楚,战国七雄之一,辖今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地。
此处主要指湖南。
2.于斯为盛: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于盛"。
于斯,这里,此地之意。
联为流水对,意思是说楚国人才众多,而这里最为兴盛,是对千年学府人才辈出的赞誉,三湘学子常以此恋语引以自豪。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撰书者]马积高(1925一)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
曾晓浒(1938一)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大意为:治理国家,急迫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切不可忽视世界历史潮流和着前年学府;治学有传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顺应时势融会变通,便可立于不败之地,试想一想,朱熹与张试,毛泽东与蔡和森的治学方法,不是值得人们思考的吗?二门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撰书者]清末岳麓书院(时已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学监程颂万。
[注释]1.纳于大麓: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2.藏之名山:语出《史记·泰史公自序》:"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对联的意思是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撰书者]罗典(1719一1808) 1782一1808年(清乾隆四十七年至嘉庆十三年),连任岳麓书院山长二十七年。
此联原挂大门前方石柱上,原件早失,1985年集欧阳询字重刻,改挂二门门厅。
[注释]1.衡湘:指衡山和湘江。
2.大泽: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
”3.邹鲁:鲁,指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邹,即盂子故乡山东邹县。
泛指孔孟儒学。
4.礼门义路:语出《孟子·万章》:"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上联讲明了岳麓书院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南接衡岳,前临湘水,大泽深山,龙盘虎踞;下联讲明书院办学的承传和学习的途径,岳麓书院传播孔孟儒学,崇尚圣贤,是学习礼义的好地方。
这幅对联用22个字把岳麓书院的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儒学说传统描写得淋漓尽致,恰倒好处。
讲堂对联: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撰书者]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注释]1.工善句:语出《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器,指工具。
2.业精句:语出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业,学业。
嬉,游戏,玩耍。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撰书者]冯友兰,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2年5月撰书此联。
[注释]沅生芷草,语出《离骚》:”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君子兮不敢言。
"沅, 沅水,澧,澧水。
芷,白芷,兰,兰草,皆香草。
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撰书者]陈荣捷美籍华人,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汉学家。
1983年8月,专程从美国来岳麓书院参观时撰书此联。
[注释]1.池:指岳麓书院门前之饮马池。
2.两贤:指朱熹、张。
3.道:道学,即理学,儒学道统。
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材有良规[撰书者]张岱年(l909年一)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1982年1l月,出席全国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期间,应邀参加湖南大学召开的书院研究座谈会时撰书此联。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撰书者]旷敏本(1699一1782) 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受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并撰书此联。
原件毁于抗日战争时期,1983年由颜家龙补书重刻。
颜家龙(1928-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注释]1.数;命运。
《后汉书·乌桓鲜卑传》:"然制御上略,历世无闻,周汉之策,仅得中下,将天之冥数,以至于是乎?"2. 陟:登也,升也。
《诗经·商颂殷武》:"陟彼景山,松柏丸丸。
"3.太极:指宇宙本始。
语出《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宋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
朱熹以为太极即是理,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4.悠然: 闲适貌。
《陶渊明集·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民物命: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6.攸归:攸,忽然的意思。
归,归宿。
对联意为:是和非要先从自我审查,毁和誉由别人评说,得和失听任天命决定、不可强求,只要登上岳麓峰头,感受一下朗月清风,天地万物之理便悠然可知,荣辱得失便可置之度外;君亲恩如何还报,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贤的道统如何传播,登上赫曦台,感受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可找到答案。
对联所反映的都是基本的儒家道理,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清代培养人才的教育思想。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人困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撰书者]周叔韬(1891一1984) 原名暹,安徽东至人。
爱国实业家,曾任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著有《周叔韬遗札》。
1982年5月,应请撰书此联。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撰书者]李峨峰,1751年(乾隆十六年)进士,曾任长沙知府。
1995年集字新制。
[注释]1.陟:登。
2.活水:流水。
宋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贤关圣域:贤关,进仕途之门径。
圣域,圣人之境界。
悬于讲堂侧门,其意为登上岳麓山巅,俯瞰洞庭湖浪,湘流碧波,但见处处源头活水,拜伏在这讲堂,仰望仕进门徒,圣人境地,无非是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
御书楼对联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撰书者]何光年(1925- )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湖南省楹联学会顾问。
1988年2月,御书楼重建落成,撰书此联志庆。
[注释]1.圣域修文:圣域,圣人之境界。
修,兴修文教之意。
2.朱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
朱张讲坛:朱张,指朱熹、张栻。
讲坛,指书院讲堂。
3.宸翰:帝王之书法手迹。
4.名山汲古:名山,指岳麓山。
汲古,钻研古籍似汲水一样。
5.三坟五典:语出《左传·昭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皆古书名。
6.诸子百家:先秦至汉各种学说流派之总称。
孔庙对联: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康熙撰写,悬于大成殿,上联称赞孔子品德高尚,自开天辟地以来,无人能与匹敌,集古圣先贤的大成(金声玉震本义指以钟发声,以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
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乾隆撰,悬于大成殿,此联意为圣人的传统,像春风化雨,使沉睡的人世苏醒,像开启的门窗,使黑暗中的芸芸众生看到光明,它将随着儒家经典而永远流传,圣人品德之崇高,学识之广博,难以用语言来表述。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乾隆撰,悬于大成殿,此联意为:圣人的品德,顺应自然,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作为开启民智的先师,孔子使古圣先贤的道统发扬光大,并将流传千古。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悬于大成门,洙泗是鲁国的两条河,洙泗之间为孔子传道授业的地方,圣人的道统就像江河之水,流传到哪里,哪里就成为学术的圣土,圣人就像日月,普天之下都能沐浴到他的光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