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二水硫酸钙结晶过程
湿法磷酸生产技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项结晶技术,因为只有保持良好的硫酸钙结晶,才能保证湿法磷酸生产正常进行。
根据不同的硫酸钙结晶化合物的形态,可以将湿法磷酸生产划分为二水、半水、半水—二水、二水—半水、无水等多种工艺。
由于二水物磷酸对磷矿的适应性强,生产条件相对宽松,因此二水物工艺在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
在化学工业和能源生产中,结垢是一个长期存在而又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多数情况下,垢主要由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组成。
结垢会给工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如硫酸钙垢析出后附着在设备传热面表面,会使其传热效率显著降低,同时增加泵输送流体的能耗,生产系统需要经常清洗。
硫酸钙作为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存在形式按溶解度递增顺序为CaSO4·2H2O(CSD),CaSO4(CSA)及CaSO4·1/2H2O(CSH)。
实验表明,在较低过饱和度下,二水硫酸钙晶体生长过程主要受表面反应控制。
影响CaSO4·2H2O晶体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溶液的过饱和度、离子强度、温度、粒径及外界杂质通过吸附或晶格取代而对晶体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5F(PO4)3+ 5H2SO4+ nH2O一3H3PO4+ 5CaSO4·nH2O + HF
二水硫酸钙结晶的实质是反应结晶过程,其中包含反应和结晶2种过程。
在反应结晶过程中,通常还伴随着粒子的老化、聚结和破裂等二次过程。
结晶过程又包括晶核形成和晶体生长2个阶段,其中晶核的形成有初级成核和二次成核2种模式。
实验表明,在较低过饱和度下,二水硫酸钙晶体生长过程主要为表面反应控制。
典型的二水硫酸钙结晶为斜方晶体,其长宽比为2~3。
但在湿法磷酸生产中得到的晶体,由于磷矿杂质含量不同、生产操作的工艺条件不同,造成了较大差异。
具体影响硫酸钙结晶过程的因素有如下方面:
1、CaSO4浓度的影响
溶液中CaSO4的浓度是二水硫酸钙晶体外形及颗粒大小的重要因素,是湿法磷酸生产中首要的控制条件。
在一定限度内,过量硫酸的存在可以降低溶液的过饱和度,减慢晶核形成的速率,为晶体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硫酸质量分数处于低水平时,硫酸质量分数对结晶过程影响明显,但硫酸质量分数过高时,影响程度逐渐减弱。
当硫酸质量分数较低时,晶体的成核速率较大,粒数密度较高,晶体十分细小;随着硫酸质量分数的增加,晶体明显长大,呈棒状;但硫酸质量分数提高到一定限度时,晶体的大小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晶形呈针状,这种结晶在实际生产中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不易洗涤,还有可能发生包裹现象。
另外,剩余硫酸浓度过大会导致磷矿钝化。
因此在生产工艺中,应该适当控制硫酸的浓度,以得到良好的晶体,满足工业生产需要。
2、磷酸浓度的影响
湿法磷酸生产中,提高溶液的磷酸浓度,将提高HPO42-浓度,从而增大了HPO42-取代晶格中的CaSO42-的倾向。
同时,由于磷酸浓度的提高,溶液的粘度也相应增大,使得通过扩散来消除局部过浓更加困难,其结果是使核晶过程和取代作用更加剧烈,并导致结晶条件的恶化。
增加溶液的粘度还给晶体的成长过程造成困难,难以获得粗大的晶体,从而增大P2O5的工艺损失。
相反,降低磷酸浓度会使硫酸钙结晶变得粗大,同时还可降低酸解液中的氟硅酸盐对滤布堵塞的危险。
3、结晶温度的影响
提高反应温度使溶液的粘度降低,有助于离子的扩散,改善结晶过程的条件。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晶体的平均尺寸逐渐变大,但其形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都呈针状。
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酸性介质中CaSO4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过饱和度逐渐减小,使成核速率减小,从而导致晶体成长速率逐渐增加,晶体明显长大。
但高温条件会增加材料腐蚀的危险和增大杂质在酸解液中的溶解度,并使真空过滤机清洗周期缩短。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适当控制系统的结晶温度。
4、平均停留时间的影响
平均停留时间是磷酸装置设计的重要参数。
停留时间会影响晶核粒数密度和晶体的线生长速率。
实验表明,平均停留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会使生成的结晶细小,选择适宜的停留时间可以使晶体变得粗大、均匀。
停留时间太短,晶核密度很大,生成的晶体质量较差细小而不均匀;随着停留时间的增加,晶体变得大而均匀;但停留时间过长时,晶体又变得细小,这可能导致大量二次晶核生成,晶体的成长速率明显变小。
另外,当酸解槽容积一定时,反应时间越长装置产量越低,相反则可提高产量。
5、溶液过饱和度的影响
结晶理论知道,对于大多数结晶过程,过饱和度是影响晶体线生长速率与晶核粒数密度的关键因素。
在结晶动力学中,成核速度与溶液的过饱和度的n次方成正比,晶体的成长速度也与溶液的过饱和度的m次方成正比。
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为了控制晶体的粒度,需要控制晶核的数量,另外,过饱和度还对晶体的晶习产生影响。
所以在工业生产中,过饱和度并非越大越好,应根据具体需要将过饱和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磷酸生产中,溶液的初始饱和度非常重要,生成晶体的尺寸与它有关。
初始过饱和度愈大,成长晶体的尺寸则愈小,但同时晶体成核延迟时间也越短。
湿法磷酸生产中,为了获得粗大,均匀的石膏结晶,总是力求在恒定过饱和度的条件下进行结晶。
目前的磷酸工厂全部都是采用连续方式进行生产的,并都是采用回浆的办法有效地控制恒定的过饱和度。
6、料浆的固含量的影响
料浆中固含量的增加,增大了结晶的有效表面积,使溶液的过饱和度降低,从而加快了结晶的成长速率,减慢成核过程。
但料浆固含量太高,会影响磷酸料浆的输送和搅拌。
相反,固含量降低,则有利于硫酸钙晶核的形成及其过滤速度的提高,同时也增加了过滤机及反应槽的负荷。
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固含量可综合考虑各种条件。
在较大范围内改变。
7、搅拌强度的影响
在二水硫酸钙结晶过程中,搅拌强度对结晶过程的影响很大。
搅拌速度过快,晶体容易被打碎,并使介稳区变窄,二次成核速率增加,晶体粒度变细;搅拌速度太慢又不利于料浆均匀悬浮。
另一方面,加大搅拌强度有利于分子扩散,消除局部过浓,获得均匀的过饱和度,对分解过程与结晶过程都有利,从而使P2O5。
取代有所减轻。
改善了结晶条件。
8、外界杂质的影响
磷矿中杂质是影响二水物湿法磷酸生产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
二水物湿法磷酸生产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生产过程中,萃取槽里生成的二水硫酸钙的结晶性能。
良好的结晶形态可大大提高过滤速率;易碎的薄片状斜方晶体在抽滤时将严重阻塞过滤孔道,降低过滤速率。
而结晶性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石中杂质情况。
9、活性添加剂的作用
湿法磷酸生产中改性剂的研究,早有相关的报导。
改性剂的种类很多,其中有机物中有酰胺类盐,烷基苯磺酸盐,脂肪醇和烷基酚的环氧乙烷加合物等;无机物中有硫酸铵,硝酸铵,活性硅和铝等。
磷矿萃取过程中添加改性剂的研究,多以专利形式发表,对其作用原理研究较少,其影响情况也因试剂的不同而异。
另外,活化疏松剂的加人对结晶过程的影响也很大,它使结晶成核速率大幅度地下降,晶体成长速率加快,晶体大小也明显增加。
活化疏松剂对结晶过程的影响也会因其类型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加入添加剂氯化铜、铁氰化钾也对晶体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重铬酸钾在低浓度下能抑制晶体生长,高浓度时则促进其生长口。
湿法磷酸生产过程的关键是硫酸钙结晶技术,在适宜的稳定的结晶条件下,保持装置长周期运行,提高P2O5 得率,提高过滤级磷酸浓度,同时减少能耗,保护环境,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是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的最终目的,控制二水硫酸钙结晶过程应围绕着社会和经济综合效益而确定,不宜只追求单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