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本经典经济管理书或可一读职业人要在工作上如鱼得水,企业要获得好的发展,管理者要拥有对竞争市场敏锐的洞察力,这些都和经济管理知识方法密不可分。
当然,我们谁都不是天生的经济管理学家,后天不断的努力学习是必须,书籍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这里,为大家推荐10本经典书籍,书虽老,但却值得不断研读。
经济管理书籍一:《蓝海战略》为了寻求持久的、获利性的增长,企业往往与其对手针锋相对地竞争。
它们为竞争优势而战,为市场份额而战,为实现差异化而战。
然而在目前过度密集和拥挤的产业市场中,硬碰硬的竞争只能令企业陷入血腥的'红海',即竞争激烈的已知市场空间中,并与对手争抢日益缩减的利润额。
在这本书中,作者对你所熟知的一切战略成功的定律提出挑战。
他们认为,流连于红海的竞争之中,将越来越难以创造未来的获利性增长。
作者基于对跨度达100多年、涉及30多个产业的150个战略行动的研究,提出:要赢得明天,企业不能靠与对手竞争,而是要开创'蓝海',即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以走上增长之路。
这种被称为'价值创新'的战略行动能够为企业和买方都创造价值的飞跃,使企业彻底甩脱竞争对手,并将新的需求释放出来。
点评:这是一本10年老书,但是依然值得细细阅读,因为在过去的40年中,商业还是一直围绕'竞争'而展开。
例如,如何寻找降低成本的方式,如何从竞争对手那里夺取市场份额来增加销售收入等。
而本书作者则提出了一种与上述竞争战略完全不同的战略,就是和红海对应的蓝海。
战略一向都是枯燥严肃的,好在这本书收集和归纳了大量各国成功公司的案例,清晰提出并论证了作者对商业竞争的崭新观点——开创新的市场空间。
一旦这样,就使我们为之日夜煎熬的白热化竞争变得无关紧要了,因为我们可以选择不参与这个竞争了。
更可贵的是,它不仅有严谨的理论分析,并且提供了大量如何寻找蓝海战略的方法和工具,甚至是如何来实施蓝海战略的步骤。
经济管理书籍二:《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我们中间有很多人经常有挫败感,经常会感到气馁,认为没有人欣赏自己、没有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真正价值,无法表达自己的心声,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够做出什么特殊的贡献。
如果你迫切想要成为人群中卓越超常的人,迫切地想要改善机构现状并取得辉煌的成就,想要寻找自己内在真正的心声,那就是你的必读书籍。
这部新作见解深刻、引人入胜,而且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最需要的励志之作;柯维的新作将会改变我们对于自身的认识,改变我们对生活目的和所处组织机构的认识,将改变我们对整个人类的认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注重效率,《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则为我们指明了通往卓越的道路。
点评:之前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时候就觉得是一本好书,一个环形图把一个经理人应该具备的能力提纲挈领的描述出来,关于七个习惯的培训在过去一直很流行。
后来出了这本第八个习惯,自然也很有兴趣翻翻。
不过这第八个习惯似乎没有延续七个习惯的风格,应该说,七个习惯重在实践,重在培养职业习惯的意识,重在从自己内在开始的全面修炼,而第八个习惯则更像是信仰、精神,重视从整个组织思考,重视在一个团队中的影响力。
记得伊顿中学的校长曾经说过,他眼中的好学生是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也就是说,这个人不仅自己要成功,更需要帮助别人成功,并为改善整个社会环境施以影响。
按照中国的古话就是从小我到大我。
经济管理书籍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群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吗?彼得·德鲁克告诉我们,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
在本书中,德鲁克告诉我们: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识组织中,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
点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已经去世,让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备感唏嘘。
这本书看起来很薄,绝对不是宏篇巨作,但我感觉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其中有不少作者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管理理念,很有说服力。
例如他用贡献理论重新定义了'管理者',只要是重视贡献、对成果负责人都应该是一个'管理者',这对于我的员工管理和激励工作是很有启发的,又比如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判断工作有效和高效的准则,也让我在设定工作绩效评价系统的时候拓宽了视野。
经济管理书籍四:《转型:用对策略,做对事》本书作者写的《执行》一书,推动了企业家和经理人对执行问题的关注,但通过走访数十个国家,与数千位管理者讨论,作者发现,管理者们经常是带着全心全意的注意力和火热的激情,但所执行的其实是错误的战略,向着错误的方向前进,做着错误的事情——“将军们往往在准备打过去的战争”。
在《转型》一书中,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他们开发设计的'商业模式'分析体系。
它是一种基于现实的可靠的思维框架,用于全方位考虑企业的现实情况,帮助管理者将财务目标(经营利润、现金流、资本密集度、利润增长、投资回报)、外部现实(行业的历史盈利状况、整体的商业环境、客户基础、根源分析)和内部活动(战略、运营、人员、组织机构)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本书提出的商业模式为处理转型问题带来了理智。
它指导着什么时候应该变革,什么时候不应该变革,哪些应该改变,哪些不应该改变。
点评:这本书的封面是一只正在跳跃的动物穿过一个魔术中常用的大圈。
动物的后半身是鹿(我猜测),前半部分是豹。
等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回想起这个封面,觉得非常贴切,非常符合本书的论点,即通过转型,企业可以脱胎换骨,以一种全新的竞争力出现。
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这样的转变机遇,甚至当转型的环境已经具备、机遇已经现身的时候,企业仍然无视这一切,那么机遇就变成了危机。
'要不转型,要不死亡'。
现在想想,谁也不可能安逸的睡在历史上。
经济管理书籍五:《当中国改变世界》经济管理书籍五:《当中国改变世界》本书作者是一位法国著名的资深传媒人,从事新闻报道27年,曾任法国著名财经类报纸《回声报》副主编多年。
本书体现出作者广博的信息基础和独到的观察眼光。
现在,无数的政治家、经济家、投资人都在议论中国的醒来和崛起。
没有一个国际论坛忽略中国发展这个主题,没有产业的国际发展会脱离中国而独立存在。
中国的超大胃口引爆了国际上的众多敏感能源问题。
由于它辽阔的幅员和饕餮的胃口,中国动摇了石油、钢铁、黄金、小麦、技术、劳务等所有市场的稳定。
同时,很多发达国家本来已经退入历史长河的夕阳产业因为中国的需求而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只有中国有这样的力量。
各种言论众说纷纭,中国威胁论依然拥有一定的声音,但是越来越多有前瞻性的人看到,中国的崛起即将给世界经济进步带来了动力,也给自己带来了百年不遇的机会。
本书没有探讨深刻的经济学理论,也没有拘泥于单一的制度或者文化的问题,而是基于一个记者的敏感性将宏大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充满条理和逻辑。
点评: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毫无疑问是有我们自己的全球化战略的,所以为了提高国家竞争力,要求中国的企业家打破以往传统的以中国的眼光看世界的局限性,必须以世界的眼光看世界,与世界各国共享人类社会文明成果和价值观念,所以了解世界各国对中国发展的评价,对我们至关重要。
我因为曾经在法国工作过,因此对于法国媒体的观点比较关注。
法国人骄傲、自信,非常有自己的主见和观点,这本书可以说很好的代表了一类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中国威胁论的存在,各国都有持这种观点的政治家、经济学家。
但这本书则用非常丰富的信息量和比较强的逻辑条理,积极地突出了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重要作品。
其实,我们想想也就能明白,那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落地生根,在中国投资建厂,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地认可。
经济管理书籍六:《26个策略留住核心员工》'核心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正是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和奉献,构筑了成功的脊梁,打造了财富的大厦。
本书作者认为,留住他们的惟一方式,就是爱他们。
那么,怎样去'爱'?如何更好地发挥'核心员工'的作用,让他们为工作而兴奋,直达巅峰状态?在其他企业试图'挖墙角'的时候,你又怎么能让他们留下来?这本书提出了26个行之有效的留住核心员工的策略。
实践这26条策略,你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金钱,也不必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却可以轻松地留住'核心员工'。
点评:作为一个人力资源的从业人员,我一直都非常关注员工的留用,应该说,这一直被公认为人力资源部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本书提出的观点却验证了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经常遇见的情况,即员工留与走最大的决定因素是他们的直接上司,也就是说,员工留用绝不应该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问题,而应该是每一个部门主管、团队领导者们日常需要关注和留心的重点。
很多时候,当我收到某个部门员工辞职信的时候,他的部门经理一般已经和他进行了艰辛漫长的商谈,而已经无法改变员工的选择,我也经常在想,员工们到底因为什么留在公司,又因为什么离开公司。
这本书的英文标题是'Lovethemorlosethem',直译过来就是'爱他们抑或失去他们'。
而这本书正是告诉了我们很多如何去真正爱和关心员工的点子和思路。
其实了解和关心员工的点子很多,最重要的是经理们如何意识上重视,在行动上观察,随时随地留心。
所以,我想这本书对每一个职业经理人颇有启发,也给了我在培养经理人能力方面多一些指导。
经济管理书籍七:《赢》本经济管理书籍简介:作为通用电气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在全球享有盛名。
他被誉为'全球第一CEO'、'最受尊敬的CEO'、'美国当代最成功、最伟大的企业家'。
在本书中,韦尔奇结合亲身管理实践及大量鲜活的案例,将其在工作与生活中'赢'的智慧倾囊相授,内容涉及商务活动的诸多层面,囊括商业生活的要旨、企业领导的管理智慧、普通职员的求职与晋升之道,乃至如何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本书凝聚了韦尔奇一生的管理智慧,是其执掌通用21年来领导艺术的浓缩和升华。
《赢》并不是专为CEO所写。
无论你是来自跨国公司,还是小型企业;无论你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刚毕业的大学生或MBA,还是项目经理,或者企业的高层领导,只要你胸中燃烧着奋斗的激情,都将从中受益。
点评:这本书之所以能成为管理决策者的'圣经',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韦尔奇用最白话文的表述方式,描述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真理在具体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修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