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案与教
学反思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材第44~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是确定发生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难点: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学情境真实地搬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真实地参与中学习与积累知识。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抽签卡纸、盒子、彩色球、铅笔。
生:棋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猜一猜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
2.师揭题: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不确定事件。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可能性)
3.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
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学生可能会说:铅笔。
师追问:确定吗?让学生肯定回答一定是铅笔或确定是铅笔。
4.出示奖品铅笔,并说明这是奖励表现最优秀的学生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投影出示教材第44页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图的图意。
2.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轮到你抽签来决定表演的节目,你认为自己会表演什么节目?
3.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二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44页例1。
师:观察情境,从中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了三张卡片分别写着唱歌、跳舞和朗诵。
生2:我知道了让3名同学来抽卡片。
生3:我知道了问题是求每位同学分别抽到什么节目。
师:如果小明抽到了跳舞,那么小丽和小雪抽到的是什么?
生1:小丽可能抽到朗诵,也可能抽到唱歌。
生2:小丽可能抽到唱歌,也可能抽到朗诵。
汇总:小丽和小雪抽到唱歌和朗诵都有可能。
师:如果小丽抽到朗诵,小雪会抽到什么?
学生:最后只有一张了,因此小雪一定抽到了唱歌。
教师总结并板书: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时就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以预知的,这时就用“可能”来描述。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盒子中装有红、黑两种颜色的球,从中任意摸一个。
下面的说法对吗?在对的后面画“√”,错的画“✕”。
(1)可能是红球。
( ) (2)一定是红球。
( ) (3)可能是黑球。
( )
(4)一定是黑球。
( ) (5)不可能是白球。
( ) (6)一定不是白球。
( )
四思维训练
编号1、2、3的三个口袋中分别装着大小和形状相同、颜色不同的正方体。
(如下图)
请你想一想:
(1)可能摸出黄色正方体的是( )号口袋。
(2)可能摸出绿色正方体的是( )号口袋。
(3)一定能摸出黄色正方体的是( )号口袋。
(4)一定能摸出绿色正方体的是( )号口袋。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2)✕(3)√(4)✕(5)√(6)√
思维训练
(1)3 (2)3 (3)1 (4)2
板书设计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时就用“一定”
或“不可能”来描述。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以预知的,这时就用“可
能”来描述。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
1.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
2.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
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它通常包含经常、偶尔两种情况。
板书设计:
可能性(1)
可能(不能确定)
可能性不可能
(完全确定)
一定
课后反思
1.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到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学习可能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材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课堂设计说明
可能性是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教学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从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情境入手,引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能和同伴交换想法。
通过猜想—验证—判断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