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调解员培训PPT

人民调解员培训PPT


的时机,把话说到当事人的心里,点到症结上,调解才能有力,否则,说浅了不筹
效,说深了适得其反。
小结:
民间纠纷类型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类型的纠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类
的纠纷又有不同的情况。做好调解工作,首先要讲究调解语言的技巧。
其次调解人员在调解时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必须做到“四宜四不宜” 即宜少不宜多、宜缓不宜急、宜暗不宜明、宜粗不宜细。 总之,调解民间纠纷,灵活掌握调解技巧对调解工作至关重要。古人 说的好“熟能生巧”,只要我们在实践中多积累经验,多掌握技巧,相信 我们的调解工作一定会更加有效。
一般农村纠纷划分为:
(一)婚姻家庭纠纷 (二)相邻(邻里)关系纠纷 (三)房屋宅基地纠纷 (四)生产经营性纠纷 (五)债务纠纷 (六)损害(伤害)赔偿纠纷 (七)遗产继承纠纷 (八)经济合同纠纷等
如何化解婚姻纠纷?
按我国《婚姻法》第二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 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这是我们在调处婚姻纠纷 中所应首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适用这些原则,要注意各 项原则间的相互关系,不能只强调某一原则而忽略了另一 原则;还要注意各项原则的相互配合,同其他有关法律、 法规相配使用,以便更好地解决纠纷。
我教育、自
我管理、自我服务
自治活动。
自治性
群众性
人民调解特征
民间性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 ,应当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
1、自愿、平等原则
人民调解应当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当事人可 以接受调解,也可以不接受调解,即使在调解的过程中,当事人
也可以拒绝继续调解;当事人可以接受人民调解委员会安排的调
解员,也可以自主选择调解员;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达成书面协 议还是口头协议等等。当事人在调解的过程中享有平等的地位,
权利行使平等,义务履行平等,任何人均不享有特权。
2、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原则
人民调解主要依据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进行。在 不违背法律、法规和政策设定的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 可以依照社会公德、村规民约、公序良俗、行业惯例进 行调解。 纠纷调解的结果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确定,不得违 反 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明确要求,不得侵害公共利益 和第三方权益。
人主动回到主题,往往能够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这类纠纷要就事论事,了解双方在主要事项上
是否有接近的可能,趁热打铁,往双方都有可 能接受的方向上撮合。
以案说法,触类旁通
民间纠纷类型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类 型的纠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类的纠纷 又有不同的情况。做好调解工作,首先 要讲究调解语言的技巧。
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妻要离婚,理由是婆媳不和,丈夫无法消除纷争,为讨个清 净,同意离婚,当我们面对这样一个婚姻家庭纠纷时,调解语言技巧尤其至关重要。 在初次接触要求离婚的女当事人时,我们不妨真诚地说“把你心中的苦水倒出来给
此处添 照片
如何化解房屋宅基地纠纷?
房屋宅基地纠纷是农村民间纠纷中表现比较激烈的一种。因关系 到长远利益,纠纷一旦发生,当事人往往寸土必争,互不相让,极易 引起互相斗殴,甚至激化为刑事案件。化解这类纠纷难度大,一般应 与国土部门配合,共同做好疏导,妥善解决纠纷。化解由于宅基地四 至不清的建房纠纷,一般的方法是要首先告诉建房当事人立即停建, 直到查明情况,纠纷得到解决。之后应查清宅基地是否已经经过重新 规划。如果已经重新规划,则要以新规划的宅基地四至界线为准;如 果未经规划,又无法查明原宅基地四至界线,则参照长期以来各自使 用的情况,本着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原则进行调解。如果建房一方并 未侵犯另一方当事人宅基地使用权,则应说服另一方当事人停止干涉 ,支持建房一方当事人进行建房。
调解工作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起诉的时效问题
一般诉讼时效是两年,就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两年内如 果不起诉就丧失了胜诉权,当然这中间又有时效中断、中 止和延长的情况。 如果民事纠纷调处不成,要及时告知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不要错过诉讼时效。一般民事案 件的诉讼时效为二年,从侵权之日或损害发生之日起算, 四类案件适用一年的特殊诉讼时效,它们是:身体受到伤 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 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 • • •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烦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人民调解的涵义 《人民调解法》所称 的人民调解,是指人民 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 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 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 成调解协议,解决 民间纠纷的活动。
人民调解工作的重大意义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 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被国际社会誉为化解社会矛盾的 “东方经验”,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听听”,一句贴心的话,使女方倾其所有,这时,你只管静静地听,在初步了
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采取举一反三,换位思考的方式耐心的进行劝解。对 于老人,我们首先说话要说到老人的心里,如过去苦难日子,现在的幸福生活,使 老人愿意与你谈心,然后谈自己的想法,使老人换一个角度来认识问题,使婆媳矛 盾得以化解,握手言和。在调解工作中,语言技巧对调解人员来说是调解成败的关 键。调解人员要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说服、教育、批评、劝导。一句话,出自不同 的时间、地点、不同的人之口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要求调解纠纷时要抓住适当
调解方法及调解技巧
另辟蹊径,迂回包抄
矛盾发生时,互不相让,僵持不下时,如果调解员 简单的说教,老话重提,可能会引发当事人的厌烦和 抵触情绪。此时,避开矛盾焦点,顾左右而言他,寻 找突破点,引起当事人的兴趣,然后再巧妙引导当事
趁热打铁,求同存异
对于一般类似赔偿的纠纷,纠纷清洁较为 简单,双方在权利义务的归宿上无大分歧,主 要在细节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调解
如何化解遗产继承纠纷?
谢 谢!
公平公正
依法调解
----人民调解知识讲座
乌兰县司法局 制
引言----“六尺巷”的典故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大学士兼礼部尚 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 院落之间有条巷子。后来吴家要建新房, 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 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 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 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 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 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 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 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 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 让出三尺,“六尺巷”由此得名。
人民调解员
经群众选举或接受 聘任,在人民调解委 员会领导下从事调解 工作的人员
人民调解员任职要求
为人公平 公道正派
热心人民调解工作 有充足的时间
任职条件
具有一定文化、政策水平 和法律知识
联系群众
行 为 规 范 或 工 作 纪 律
不得徇私舞弊 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
不得侮辱、处罚当事人 不得泄露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 不得吃请送礼
A. B. C. D. 预防和减少民间纠纷 解决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化解社会矛盾“第一道防线”
人民调解制度变迁
1989年国务院在《通则》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 例》,进一步推进了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
2010年8月28日通过的《人民调解法》作为人民调解工作发展道路上的一座 里程碑,标志着人民调解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广大人民调解组织依法 调解矛盾纠纷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和法制保障。
如何化解干同办法处理的原则。一般来看 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较轻微的 干涉婚姻自由行为;第二种是暴 力干涉婚姻自由行为;第三种是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致害人死亡的 行为;第四种是暴力干涉婚姻自 由并非法对害人实行拘禁的行为。 后三种属于犯罪行为,应报告司 法机关依法处理,只有第一种行 为可以通过调解的办法化解。
3、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原则。
尊重当事人权利原则是人民调解的保障,不得因调解
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 己的权利。选择哪种途径主张权利、维护利益是当事人 的权利。
人民调解委员会
1、调委会的性质: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2、调委会设立主体: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 解委员会(法定,必须设立)。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 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3、调委会成员:委员:3-9人,主任1人,必要时可设副主 任若干。应有妇女成员,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应当有人数较少 民族的成员。 4、委员产生和任期:村(居)民(代表)会议推选。任期三 年,连选连任。
如有违反者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罢免或者解聘。
调解方法及调解技巧
新时期的民间纠纷非常复杂,千头万绪,我们广大的人 民调解员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的新思路、新途 径,不断总结,完善方法和技巧,总结出比较实用的方法。 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几种调解方法,从而提高了解决 矛盾纠纷的效率,促使调解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调解工作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是罪与非罪的问题
2. 起诉的时效问题
(一)是罪与非罪的问题
我们要调处的是民事纠纷,刑事犯罪案件、治安案件由公 安机关侦查处理,不在我们的调处之列,那我们就要掌握 好罪与非罪的界限。比如杀人、纵火、投毒、强奸、盗窃 、诈骗、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等等都属于犯罪,应及时报案 ,不能越俎代庖,以调解的方式解决。但是有些纠纷与犯 罪又不是那么容易区分的,尤其是故意伤害案,有的当事 人或者出于担心,或者出于其它目的,往往喜欢夸大事实 ,动不动就报派出所,动不动就打110。
告诉才处理的原则,但为防
维护婚姻自由的原则
止纠纷激化,人民调解组织 要掌握时机,主动及时地做 好疏导工作。
CASE 1
CASE 2
CASE 3
如何化解婚姻纠纷?
01
03
法律不禁止当事人订立婚约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