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正确理解信息技术在学生成长中的重大意义
普通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

它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
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
不仅注重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
运用、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并以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正确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结构
课程改革是针对我国原有课程体系中课程结构单一,只重视学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的弊端而进行改革的。

新课程改革第
一次将领域、科目、模块的概念引入课程领域,并以此构建新的高中课程体系及结构,从而使普通高中的课程结构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信息技术分为六个模块,其中“信息技术基础”为必修模块,“算法与程序”、“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
据管理技术”及“人工智能初步”为选修模块,共八学分。

三、全面科学地理解课程目标和内容
教师要在教学中正确贯彻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新课程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三维目标,我们可以通过三维线索
来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
发展趋势。

2.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在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时,要以上述总体目标为指导,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
力为目标进行制定,哪些目标是属于“了解”范畴的,哪些目标是应该熟练掌握的,教师一定要分清楚、讲明白。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2.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3.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4.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