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统编版高中历史教学课件1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统编版高中历史教学课件1
史称蜀汉,定
号吴,定都
都成都。
建业。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220—589)
北魏
东 方 220年 汉 南蜀 吴
方
司马炎
魏 280年
西晋 22完6663成年年统一
吴
魏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220—589)
北魏
东 方 220
西晋
汉 南 蜀 吴 280-316
方
东晋十六国
公元317年皇族 司马睿重建晋朝,定 都建康,史称东晋。
问题1:北方有哪些民族内迁?为何要内迁?这种内迁在政 局上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问题2: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给我 们怎样的启示?
材料5:
(苻坚与平阳公融就是否伐晋争辩)融对曰: “今伐晋有三难:天道不顺,一也;晋国无 衅,二也;我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三 也。群臣言晋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 听之。……且臣之所忧,不止于此。陛下宠 育鲜卑、羌、羯,布满畿甸,此属皆我之深 仇。太子独与弱卒数万留守京师,臣惧有不 虞之变生于腹心肘掖,不可悔也。”坚不听。 于是朝臣进谏者众,坚曰:“以吾击晋,校 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而朝廷内外 皆言不可,诚吾所不解也!”
方
东魏 北齐
十六国
北魏 439统一
西魏
北周
东晋 宋 齐 梁 陈
317-420
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220—589)
北朝
北魏
东 方 220
西晋
东魏 北齐
十六国
北魏 439统一
西魏
北周
隋
汉 南 蜀 吴 280-316 东晋
宋 齐 梁陈
朝
方
317-420
南朝
思考: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1. 预习课本内容,画朝代更迭图,尽可能标出各个朝代建立或 实现统一等重要节点(时间)
2. 了解此时期各个政权统治的大致区域(空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220—589)
北
东方 汉南
方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吴
221年,刘备称
222年,孙
帝,国号汉,
权称王,国
479-502年
梁
萧衍
502-557年
陈
陈霸先
557-589年
西东 魏魏
齐
梁
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220—589)
北魏
东 方 220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439统一
汉 南 蜀 吴280-316 东晋
宋 齐 梁陈
方
317-420
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220—589)
北朝
北魏
东 方 220 西晋 汉 南 蜀 吴 280-316
政权更迭 民族交融
探究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脉络与特征?
探究二:北方地区是如何实现民族融合的?
问题1:北方有哪些民族内迁?为何要内迁?这种内迁在政 局上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内迁少数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族
材料1:
第二个寒冷干燥期
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之初, 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有 几次冬天严寒,国都洛阳晚春还 降霜雪,但冷的时间不长。直到 三国时代……(出现了)第一次 有记载的淮河结冰。……这种寒 冷继续下来,直到第三世纪后半 叶,特别是280-289年这十年间 达到顶点。 ——节选自竺可桢《中国近千年 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与民族交融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地图,整合信息,掌握三国两晋 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总结此时期的时 代特征。
2、分析史料,认识十六国及北朝的民族交融, 并正确评价孝文帝改革。
3、分析史料,小组讨论总结东晋南朝时期的政 治特征与经济开发。
探究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脉络与特征?
——邝士元著《国史论衡》
材料4:
胡汉亦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并州的匈奴人 成了汉人的奴婢,而不少汉人也相继沦为胡人奴 婢。这些奴婢常常被迫服役,当军作战,更有甚 者被地方官员押往他乡出卖,因而激起了境内各 民族的反抗。
——邝士元著《国史论衡》
西晋灭亡的原因?
(1)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昏庸无能) (2)统治集团争夺帝位的“八王之乱” 耗竭西晋国力; (3)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压迫) 起兵反晋。
材料3::
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却不是一个英 明的君主。继承的问题,也未经深思熟虑。惠帝 昏庸愚騃,自古所无。晋初,侈靡成风,上行 下效,为了满足物欲要求,贵戚公卿都不惜收贿 聚财,贪纵枉法。吏治败坏,造成国力衰弱, 使外族有机可乘……“八王之乱” 凡十六年之 久,把统治势力全给动摇了,促成外族内犯的 绝好机会。
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 认同中原的历史文化,如鲜卑称自己是黄帝之子的 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思考:这些少数民族为什么说自己和
汉族同族同宗?
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探究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脉络与特征?
探究二:北方地区是如何实现民族融合的?
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材料2:
晋武帝惩戒曹魏之以孤 立而亡,于是在泰始元年 (公元265年),大封同姓 诸王,使互相维制。以郡 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 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 邑万户为次国,置上下二 军,兵三千人;邑五千户 为小国,置一军,兵一千 五百人。
——王仲荦《魏晋南 北朝史》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 好为文章……马上口授,及其成 也,不改一字。
——《资治通鉴·淝水之战》
国有大鲜卑山,因以 为号,其后,世为君长, 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 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 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 文字,刻木纪契而已。
——《魏书·序纪》
嘎仙洞
探究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脉络与特征?
探究二:北方地区是如何实现民族融合的?
问题1:北方有哪些民族内迁?为何要内迁?这种内迁在政 局上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问题2: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给我 们怎样的启示? 问题3:北魏是如何实现民族融合的?
4世纪初到5世 纪前期,北方各族 统治者先后建立了 许多政权,历史上 把北方主要的15个 政权,连同西南的 成汉,总称为“十 六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220—589)
北魏
东 方 220
西晋
汉 南 蜀 吴 280-316
方
十六国
东晋
317-420
南 朝
宋
宋
刘裕
420-479年
齐
萧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