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聚落与集的分布特征
选修教材
自然资源的涵义 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 特性分类 矿产资源问题,石油资源耗竭与应 对措施 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 地资源为例
备注:以必修1第4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和必修3第2章《区域可 持续发展》联系为主
本节教材一共出现了15幅图,大致可以分为照片 景观图(11幅)和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4幅)两大类. 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作用:一是为学生理解文字教材 提供直观的形象支持;二是为教材阐述的理性知识提 供了例证和事实;三是利用地图设置活动题,要求学 生对图象信息作出理性的思考和探究. 教师如何利用这些图很有讲究.通过景观图的 观察要给学生一个有关聚落或集市的基本印象,而 教材的4幅示意图很值得分析,因为大致与考试提 供的示意图相近.其分布特征和原因需要教师引导 学生讨论和思考.
高中地理选修Ⅵ:环境保护第二章《自 然资源保护》与必修教材之间的关联
必修教材
必修1自然资源的概念 必修1自然资源的分类(根据自然资源的 自然属性和自我再生的性质) 必修1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修3: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 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必修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 的开发与治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选修Ⅳ 、Ⅵ第二章
教材分析与教学处理对策
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 冯灿明
高中地理选修Ⅳ:城乡规划
第二章《城乡分布》
一、 《城乡分布》知识结构
城乡分布
乡村聚落与 集市的分布特征 城市的空间形态 与分布特征
区域城镇体系
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 乡村聚落与集市的 分布特征 乡村聚落的景观特色
城市空间形态与景观特色
三、 《地理学科教学指》中关于 本章的教学要求:
高中地理选修Ⅵ:环境保护
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
一、 《自然资源保护》知识结构
自然资源保护
自然资源与主要 的资源问题 非可再生资源 的利用与保护 可再生资源 的利用与保护
自然资源的涵义 我国主要的资源 问题(水资源.土地 资源.矿产资源)
阅读二(P27)“中国古代的原始聚落”,介绍中国古 代的原始聚落,并非是主要内容,但请老师们注意其中 的要点——仰韶文化聚落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河流 阶地上,地势高,无洪涝之患,且土地肥沃,有利于农 耕、畜牧和渔猎,用水和交通也较方便)。
三、《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关于本 章的教学要求:
三、《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关于本 章的教学要求:
三、《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关于本 章的教学要求:
新课标湘教版高一教学的感想
1 、思维定势深刻,观念转变困难; 2 、课标学习不足,教材处理困惑; 3、考试范例缺乏,教学方向不明.
关于教学的实施策略—以选修Ⅳ第一节《乡 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为例
关于教材阅读材料的定位(专家建议)
第一节 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
阅读一(P25)“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这是说明乡村聚 落空间形态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关系的重要内容,很重要。
拓展与充实了正文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 更进一步地理解三种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其中密集型 乡村聚落在阅读材料中仅提到不规则的密集型,其实无 论在正文、插图还是P25的活动题中,着重强调了规则 的密集型乡村聚落.需要让学生明确以可持续发展的思 想,合理规划和建设乡村聚落.
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和土地荒漠化 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 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二、本章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
1、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 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 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1 、善联旧知, 以旧促新 2、巧用图表, 活学知识 3、研读标准, 把握教学 4 、注重实际,精选案例 5、提升能力, 接轨高考
必修教材Ⅰ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的概念、分类 2.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 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选修教材 1.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 2.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及 其形成原因 3.乡村聚落的景观特色
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
中心地理论及其应用 区域城镇体系 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第三章内容不作要求的专家解释
1、减轻学生的高考负担,减少知识的量; 2、本节内容理论性太强,学生要完全掌握, 难度不小; 3、本节内容在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中已有涉 及,若高考要就“中心地理论”命题,此处所 述已足够。
二、本章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
1、比较在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 其形成原因。 2、举例说明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3、运用资料,分析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 及其变化趋势。 4、举例说明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 局和协调发展。 5、举例说明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 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选修Ⅳ 、Ⅵ 其它章节与必修教材之间的关联
必修教材
选修教材
必修2城市区位分析、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空间形态与景观特色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 必修2交通运输与聚落(形成、空间布局 和城镇分布) 备注:以必修2第2章《城市与环境》 、第3章第4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 域发展的影响》联系为主
变通:1 、化繁就简,例举代表性的区域进行分析.缩小观察的范围. 2 、利用相关示意图(如地形图、人口分布图等)作为铺垫,更 便于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3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最后归纳小结.
阅读教材的处理 阅读教材与正文教材的相互关系:
1、正文教材概括结论和观点,阅读教材给予详细的阐 述和论证; 2 、阅读教材给出一个案例,正文教材进行归纳、提炼 得出结论和观点; 3 、阅读教材对正文教材中得出的结论和观点进行拓 展性说明; 4 、正文教材给出一个观点,阅读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分 析思考,让学生学会围绕论点进行思辩和论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