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预处理
污水的预处理
调节
格栅
沉淀
调节
一、调节池的作用
1、调节水质水量 2、平衡水温 3、酸碱中和
二、调节池构造
1、对角线出水的调节池
调节池构造:出水槽沿池的对角线方向设置。 池内设有若干纵向隔板。 废水走向:经左右两侧的水槽进入池内。同时 进入池内的废水,停留时间不同。
出水槽内,同一废水不同时刻流入池内的,在 槽中相遇并混合,实现水质均一。
隔栅与筛网
一、格栅作用:
拦截污水 中粗大悬浮或 漂浮状态污染 物,保护后续 处理设施
1、格栅的类型及应用
(1)人工清渣的格栅
一般采用直栅条平行焊制而成,栅条间距 20~40mm,安装倾角45~60度,格栅间应设 置操作平台。
(2)移动伸缩臂式格栅除污机
(3) 回转式格栅
2、格栅的计算要点
二、沉淀池
分类 平流式 竖流式 辐流式 斜流式
平流式沉淀池
竖流式沉淀池
(一)平流式沉淀池
池型呈长方形, 废水从池的一端 流人,水平方向 流过池子,从池 的另一端流出。 在池的进口处底 部设贮泥斗,其 它部位池底有坡 度,倾向贮泥斗 。
(二)竖流式沉淀池
中心管
(三)、辐流沉淀池
1.中央进水幅流式
确定调节池的均衡时间和容积,设计 调节池时按流量和浓度在高蜂时的区间计 算,调节时间越长水质水量越稳定,根据 废水排放情况,建筑场地,资金等具体条 件,确定调节时间,调节池设计根据下式 计算而得:
C=
C1q1t1+c2q2t2+……+c3q3t3
qT
C-24小时废水平均浓度,mg/L; c1,c2…cn-废水在各时间段t1,t2…tn内的平均浓度, mg/L; q1,q2…qn-废水在各时间段t1,t1…tn内的平均流量m3/h; t1,t2…tn-时间段(h)总和等于T; Q-24小时内平均废水量
B: 池宽 流线III:正好有一个沉降速度为u0的颗粒从 池顶沉淀到池底,称为截留速度。 uu0的颗粒可以全部去除
u<u0的颗粒只能部分去除
理想沉淀池的去除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对于颗粒沉速小于u0的颗粒来讲, 去除率为 E=ui/u0 = ui/(Q/A)
结论:去除率与表面负荷有关,而与其它 因素(如水深、池长、水平流速、沉淀时 间)无关。
平流沉砂 池
分类:
1、振动式筛网
2、回转式筛网
沉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可 沉降性能,在重力作 用下下沉,达到固液 分离的一种过程。 沉淀法是水处理的最 基本方法之一。
什么是沉淀?
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重力作
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
的一种过程。
用于废水的预处理——沉砂池 用于污水进入生物处理构筑物前的初步处 理——初次沉淀池 用于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分离——二次沉淀 池 用于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污泥浓 缩池
调节池液面可上下自由波动以此实现水量调 节。池底设置沉渣斗,通过排渣管定期排渣。
2、折流式调节池
3、线内水量调节池
4、强制式调节池
三、调节池的设计计算
池容积的计算
V=qt
式中 V-调节池容积;
t-废水在调节池内的停留时间;
q-t小时内废水平均流量;
对角线式调节池: V=qt/1.4 式中 1.4——经验参数。
2、自由沉淀基本理论
假设沉淀的颗粒是球形 重力:
F1= 1/6 d3 (p - l ) g
阻力
F2=CD l u2/2 d2/4
CD与颗粒大小、形状、粗造度、沉速有关。
平衡时:F1=F2
可得到沉速计算公式 (对球形颗粒):
1 p l 2 u gd 18
:水的动力粘度,Pa s
格栅本身水流阻力很小,主要是由截留 物堵塞栅条造成的。 格栅水头损失达到10~15厘米时就该清捞。 格栅后渠底应比栅前低10~15厘米。避免造 成回水 根据流速可计算隔栅总宽度。(废水过栅 流速取0.7米/秒)
二、筛网
作用:去除沉淀池不容易去除的纤维、藻类、 纸浆等,可选择不同材质金属丝网和不同孔 径的筛网过滤器来处理。可作预处理,也可 做深度处理。
一般d难以测定,在层流区,颗粒太小。可以 通过测定u,算出d(注意是名义上的)。
3、理想沉淀池
1)悬浮颗粒在沉淀区等速下沉,速度为u。
2)水流水平流动,在过水断面上,各点流速 相等,水平流速为v。 3)进口区域,悬浮颗粒均匀分布在整个过水 断面上
4)颗粒到底就被去除。
水平流速
v=Q/(H ×B)
2、向心幅流式
周边进水与中心进水相比:进水断面大,进 水易均匀; 向心式的表面负荷可提高约1倍。
(四)斜板(管)沉淀池
1、原理 沉淀效率=ui/Q/A 在原体积不变时,较少H,加大A,可以提高沉淀 效率或提高Q 浅层理论
浅层理论示意图
斜管断面
2、构造
(五)沉砂池
原理与沉淀池相同。 功能: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如泥沙、煤渣等) 保证措施:流速控制 常用的有: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
一、沉淀基本理论
1、沉淀类型
(1)自由沉淀:离散颗粒、沉速不变
(沉砂池、初沉池前期)
(2)絮凝沉淀:絮凝性颗粒,沉速增加(初沉 池后期、二沉池前期、给水混凝沉淀)
(3)拥挤沉淀:颗粒浓度大,相互间发生干扰,分 层(高浊水、二沉池、污泥浓缩池)
(4)压缩沉淀:颗粒间相互挤压,下层颗粒间 的水 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下挤出,污泥得到 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