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pptx

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pptx

季风气候的演化,我根据《青藏高原隆起及海陆分布变化对 亚洲大陆气
候的影响》(陈隆勋 刘骥平 周秀骥 汪品先) 的观点季风气候的演化过程可以概 括为:
隆起初期 , 由于海陆分布和海陆热力差异的作用,冬季开始出现弱的中纬 NE 风和比较明显的热带 NE 季风,高空出现弱的两支西风急流及东亚沿岸弱的东亚大 槽。夏季则出现弱的低空 SW 季风和高空反气旋。但此时的 SW 季风只在中国沿海可
气候:青藏高原的巨大隆起,不仅改变了高原本身气候,而且通过影响大
气环流,进而影响高原周围的气候。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气的动力作 用和热力作用。 1、动力作用 巨大的青藏高原隆起使对流层中下部的西风气流有 着明显的机械动力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分支作用 高大的青藏高原隆起使
5 0 0 mb 以下西风发生分支、绕流然后再汇合。分支绕流作用使西风漂流流经青 藏高原是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北支西风,加强西部冷空气的势力,南支西风,
3
书山有 路
4
生态环境: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抬升,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
造就了中国现代季风格局,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亚洲植被格局的分布,形成了 世界上著名的高原地带性植被格局,对中国东部、西北干旱区、亚洲的气候和植被 格局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同时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易于 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由于高原上的人类活动逐渐增强,已经引起部分地区草地退 化、冻土消融等现象。《青藏高的主要过程及其引起的季风气候 的演化过程,并阐述青藏高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气候、 地貌、水文有哪些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在之前的地史学课上有过了解,现在结合查找的
文献资料,这个隆升过程可以分成三阶段:(1)断离隆升阶段 大约在 40 一 50Ma 之 前 , 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碰撞后,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其相对运动的速度从 10cm/a 降至 5cm /a(2)挤压隆升阶段 印度大陆同欧亚大陆的碰撞和俯冲板片的断 离可能改变青藏高原下 局部区域上地慢物质运移的图式,但是它却没有从根本上改 变全球尺度地慢对流的基本格局。印度大陆仍以 5cm/a 的速度向北推进、挤压欧亚 大陆板块。在其挤压下青藏高原继续隆升 , 地壳不断增厚,同也不断缩短(3)对 流 隆升阶段 欧亚大陆和印度大陆碰撞后,高原下部上地慢稳定的流场又开始活跃 ,新 的对流格局主要受推进的印度大陆和塔里木地块的控制,下降流中心仍然处于 塔里 木地块之下,对流上升流也保持在高原的中部地区可以看到 当受挤压的岩石 层停止 增厚以后,再次增长的上升流将使原来下移的等温线很快地向上推移,它意 味着增厚 的岩石层被很快减薄,其过程大约为 10 - 15 Ma。减薄过程是从高原中 部区域开始 的,地幔下部的热物质上升,推动和支撑着岩石层向上隆 起。同时,增 长的热流动将 很快地把青藏高原下部那一部分在挤压隆升过程中被“挤入”软流 层的岩石层下部 搬离。同时,均衡力的作用将直接导致青藏高原一次的快速隆升, 这就是所谓的对流 隆升。《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三阶段模式》(傅容珊 李力刚 黄建华 徐耀民)
大河。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怒江流入中南半岛称萨尔温 江,经缅甸注入印度洋;澜沧江进入中南半岛后称湄公河,注入南海;雅鲁藏布江 是恒河的重要支流。同时印度河的两条主要支流森格藏布(狮泉河)和郎钦藏布( 象 泉河)也发源于青藏高原。2、青藏高原的冰川 青藏高原是世界中低纬度的低 温中心,骑上分布着许多高逾雪线的山脉和山峰。这些山脉和山峰上广泛发育着巨 大的现代冰川,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 80。大致以丁青—嘉黎—工布江达—措美为 界,界线以南为海洋性冰川,界限以北为大陆性冰川。喜马拉雅现代冰川、念青唐 古拉山现代冰川、昆仑山现代冰川、喀拉昆仑山现代冰川、横断山现代冰川、唐古 山现代冰川、冈底斯山现代冰川、羌唐高原现代冰川、祁连山现代冰川。
北进, 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③扰动作用
气流受地形抬升作用,使高
原周围出现雨量 较多地带,冬季来自西北的气流爬越高 原西北坡,使高原西北地区
降水较多;夏季来自 西南、东南气流,爬越高原,使高原东坡、南坡形成丰富降雨,而北
坡气流下层,出现干 热气候。2、热力作用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
保温作用低,地面散热快。夏季,高原加热作用最强,高原地面层形成热低压,周围同
促进副热带峰区的活动。②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阻滞了西来天气系统的东移,也
阻挡了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换。冬 季 ,大尺度高大地形阻挡了南来的暖气流,有利于
冷空气的积聚,促进了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形成,冷高压势力更强,并
迫 使冷空气南下路径偏东,使东部地区的冬季风更加猛烈;夏季,高大地形阻挡了
北来 的较冷空气,有利于印度低压的形成;同时,也阻挡了高原南部暖湿气流的
地貌:青藏高原剧烈隆起,与此同时,我国地形加速分化,西北地区古老
褶皱带大幅度抬升,褶皱带之间的盆地则进一步相对下陷,地面高差进一步加大, 形成高大山脉与盆地相间的地形结构。我国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则形成一系列沉降 盆地,最终导致我国三大地貌阶梯的形成。
水文:1、青藏高原的河流 青藏高原雄伟高峻,有许多发源于此的大川
高度的自由大气层相对为 高压,空气向高原中部辐合上升,到高层辐散。在对流
层上部出现青藏高压。青藏
2
书山有路
高压使四周的空气向高原辐合,加强了我国夏季风势力。冬季,青藏高原气温迅 速 下降,近地面出现冷高压,高原上有下沉空气和辐散气流。青藏高压的出现加 强了 蒙古高压,使我国的冬季风势力加强。
而我从一些外国文献中也读到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于我国的降水量的确存在很 大影响,只是他们是通过氧 18 同位素来做的研究。
1
书山有路
以深人大陆,并且高空反气旋存在多个中心。这表明高空副热带高压带弱。随着高原 隆起至现代高度一半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的作用,夏季低空出现了明显的 SW 季风 并可以深入到中国大陆,由 SW 风转向的 SE 风可以深入到中国西部地区。高空副热带 高压带中反气旋中心已开始稳定到高原上空。冬季东亚地 区的低空 NW 季风和 NE 季风已十分明显,高空两支西风急流和东亚大槽也已形成。有这个时期,冬季可以出 现来自阿拉伯海的偏南气流并深人到达中西部。而在夏季,深入大陆的季风可以转向 深入到 中国西部,这可能是造成该时期降水最丰富的环流条件。从总的结果来看, 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影响主要是起了变冷作用,在隆起至初期到隆起现代高度 一半期间,中国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降水量增加,但继续隆起后中国地区降水除 云南、贵州和四川地区外,反而迅速减少,尤其是中国西北地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