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OBDII车载自动诊断系统简介

OBDII车载自动诊断系统简介

OBDII简介OBDII(the Second On—Board Diagnostics),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1988年制定了OBD-II标准。

OBDII实行标准的检测程序,并且具有严格的排放针对性,用于实时监测汽车尾气排放情况。

中文名 :汽车诊断第二代系统 .外文名 :OBDII目录:1:OBDII简介2:OBDII工作原理3:OBDII通讯协议▪ ISO9141-2▪ ISO14230▪ ISO157654:OBDII数据连接口5:OBDII终端产品功能6:应用领域7:故障码一、OBDII简介自从20世纪50年代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开始相结合以来,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ECU作为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核心具有速度快捷、功能强大、可靠性高、成本低廉的特点,故此ECU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舒适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然而,由于现代发动机电OBDII 模块控系统越来越复杂,将ECU引入发动机电控系统之后,在提高汽车性能的同时也引发了故障类型难以判定的问题。

针对该情况,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同、欧等地的汽车制造企业开始在其生产的电喷汽车上配备车载自诊断模块(On—Board Diagnostics Module)。

自诊断模块能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实时监测电控系统及其电路元件的工作状况,如有异常,根据特定的算法判断出具体的故障,并以诊断故障代码(DTC,Diagnostic Trouble Codes)的形式存储在汽车电脑芯片内阳1。

系统自诊断后得到的有用信息可以为车辆的维修和保养提供帮助,维修人员可以利用汽车原厂专用仪器读取故障码,从而可以对故障进行快速定位,故障排除后,采用专用仪器清除故障码。

由于该时期不同厂商的OBD系统之问各行其是、互不兼容,所以被称为第一代车载自诊断系统(OBD—I,the First On—BoardDiagnostics)。

为了统一标准,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1988年制定了OBD-II标准。

OBD—II实行标准的检测程序,并且具有严格的排放针对性,用于实时监测汽车尾气排放情况。

OBDII最早出现在1994年的几种车型,包括LEXUS(凌志)ES300,Toyota Camry(佳美)1MZ-FE 3.0LV-6和T100 pickup(轻卡)3RZ-FE塔尔2.7L four加上AUDI(奥迪),Mercedes·Benz(奔驰),VolkSwagen(大众)和Volvo(富豪)车型。

在1995年增加了更多的车型包括Nissan Maxima(千里马)和240 SX。

然后在1996年,美国法规要求所有在本国销售的新轿车和轻卡必须装备OBD-II系统。

所以从1996年开始新轿车和轻卡普遍安装OBDII系统。

二、OBDII工作原理汽车在正常运行时,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输入和输出的信号(电压或电流)会在一定的范围内有一定规律地变化;当电子控制系统电路的信号出现异常且超出了正常的变化范围,并且这一异常现象在一定时间(3个连续行程)内不会消失,ECU则判断为这一部分出现故障,故障显示灯点亮,同时监测器把这一故障以代码的形式存入内部RAM(Random Access Memory: 随机存储器),被存储的故障代码在检修时可以通过故障显示灯或OBDⅡ扫描仪来读取。

如果故障不再存在,监控器在连续3次未接收到相关信号后,将指令故障显示灯熄灭。

故障显示灯熄灭后,发动机暖机循环约40次,则故障代码会自动从存储器中被清除掉。

三、OBDII通讯协议OBD—II标准使用的通讯协议一般有: ISO 9141-2, ISO 14230-4(KWP2000), SAE J1850PWM, SAE J1850 VPM, ISO15765-4(CAN-BUS)。

所有欧洲生产的汽车,以及大多数亚洲进口的汽车都使用ISO 9141—2通讯协议电路。

而美国通用汽车(GM)公司生产的轿车及轻型卡车使用SAE J1850 VPW通讯协议电路,福特(FORD)汽车采用SAE J1850 PWM通讯协议电路。

ISO9141-21994年提出的诊断通信协议,被ISO 14230-4前向兼容,现在的OBD口支持的K线是包含这个协议定义的内容。

不过现在基本都是采用KWP2000。

ISO14230在汽车故障诊断领域,针对诊断设备和汽车ECU之间的数据交换,各大汽车公司几乎都制订了相关的标准和协议。

其中,欧洲汽车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车载诊断协议标准是KWP2000(Keyword Protocol 2000),该协议实现了一套完整的车载诊断服务,并且满足E-OBD (European On Board Diagnose)标准。

KWP2000最初是基于K线的诊断协议,由于K线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在网络管理和通讯速率上的局限性,使得K线无法满足日趋复杂的车载诊断网络的需求。

而CAN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由于其非破坏性的网络仲裁机制、较高的通讯速率(可达1M bps)和灵活可靠的通讯方式,在车载网络领域广受青睐,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把CAN总线应用于汽车控制、诊断和通讯。

近年来欧洲汽车领域广泛采用了基于CAN总线的KWP2000,即ISO 15765协议,而基于K线的KWP2000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将逐步被淘汰。

ISO15765基于CAN总线的KWP2000协议实际上指的是ISO/WD15765-1~15765-4,该协议把KWP2000应用层的诊断服务移植到CAN总线上。

数据链路层采用了ISO 11898-1协议,该协议是对CAN2.0B协议的进一步标准化和规范化;应用层采用了ISO 15765-3协议,该协议完全兼容基于K线的应用层协议14230-3,并加入了CAN总线诊断功能组;网络层则采用ISO 15765-2协议,规定了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N_PDU,如表4所示)与底层CAN数据帧、以及上层KWP2000服务之间的映射关系,并且为长报文的多包数据传输过程提供了同步控制、顺序控制、流控制和错误恢复功能。

四、OBDII数据连接口根据ISO DIS 15031–3中相关内容,DLC是一个如下16针的插座:OBDII数据接口管脚定义1, 3, 8, 9, 11, 12 和13 未做分配,可由车辆制造厂定义。

2, 6, 7, 10, 14 和 15 使用作诊断通讯的。

根据实际使用的通讯协议的不同,它们往往不会都被使用,为使用的可由车辆制造厂定义。

五、OBDII终端产品功能现在OBDII产品代表靖邦科技生产的JBO-001是基于OBD II/EOBD 标准协议开发的智能车辆远程管理终端,兼具跟踪和远程诊断功能的智能设备,集GPS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AGPS 辅助定位功能,GPRS 全球移动数据通讯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于一体,并实现体积最小化。

该产品安装于汽车 OBD 诊断接口上,不间断地与汽车电脑进行通讯,将汽车实时车况、故障信息数据连同GPS数据通过 GPRS 通信技术传送到控制中心,由运营商服务平台进行分析、统计、存储并展示给用户。

OBDII是车载自动诊断系统,它是检测汽车各系统运行参数并读取数据的终端产品。

是使汽车的检测、维护和管理合为一体,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OBD系统会分别进入发动机、变速箱、ABS等系统ECU(电脑)中去读取故障码和其它相关数据,并利用小型车载通讯系统。

例如,采用GPS导航系统或GPRS无线通信方式将车辆的身份代码、故障码及所在位置等信息自动通告到管理设备、平台上。

六、应用领域具靖邦科技最新推出的OBDII产品介绍可以应用到个人、企业、4S店三个领域个人用户:方便管理自身车辆,便于对车辆进行评估和节省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对车辆驾驶习惯、安全操作技巧、汽车知识等内容的了解。

4S店用户:可以对用户车辆安装OBDII,形成一个远程服务诊断网络。

OBDII可以提供详细的车辆数据,从而实现了车辆远程诊断服务,提高了企业对客户的服务质量。

当用户汽车出现故障后,4S店的救援人员还可以I获得故障车辆的实时位置信息,及时准确的赶到现场服务。

七、故障码所有OBDII故障码都是一个5字符字母和数字混合的编码。

第一个字母代表编码的普通类型:“P”为动力系代码(它包括所有排放,传感器和电路代码,以及变速箱代码)为车体代码,“C”为底盘代码。

如果是“普通”OBD II代码(所有应用车型都相同),第2个字符是零;如果是“经销商代码(为特殊车型而指定的代码)第二个字符是“1”。

代码中的第3到第5个字符告诉你发生故障的系统。

1号和2号为燃油或空气什量问题,3号为点火问题或发动机缺火4号为辅助排放控制,5号与怠速控制问题有关,6号为电脑或输出电路故障,7号和8号与变连箱问题有关(见更后的有关排放的IOBDII故障码表)。

根据故障码影响排放和发动机性能的情况分出故障码的先后顺序。

A类故障码是最严重的并且发生一次就会触发故障码。

当设置了A类故障码时, OBDII系统也存贮一个历史码,故障记录和定格数据以帮助你诊断故障。

B类故障码是稍微严重的排放问题并且必须在两个连续行程中至少发生过一次才会点亮故障灯,如果一个故障在一个行程中发生但在下一个行程中不再发生,该故障码没有“成熟”’并且故障灯不亮。

当满足点亮故障灯的条件时,就会同A类故障码一样存贮一个历史故障码。

故障记录和定格数据。

一个驱动循环或行程不只是一个点火循环,而是一个暖机循环。

它被定义为起动发动机并行驶汽车足够长的时间使水温升高至少7℃(40华氏度)(如果起动温度低于71C/160华氏度)。

只要设置了A类或日类故障冷故障码就会点亮并且保持点亮直到故障部件通过了3次连续行程的自我诊断才熄灭。

并且如果该故障涉及P0300任意缺火或燃油平衡问题之类的事情。

故障灯不会熄灭直到系统在相似于故障发生的工作状态下(在375rpm和10%负荷之内)通过了自我测试才熄灭。

这就是为什么故障灯不熄灭直到排放问题被排除才熄灭的原囚。

如果问题没有被排除,用解码器或者断开动力系控制模块的电源清除故障码后,不能阻止故障灯随后不再亮。

重新设置该故障码可能需要一个或多个驱动循环,但是如果该问题仍然存在。

它迟早会重新点亮故障灯。

同样地,如果你故意断开一个传感器,故障灯下一定会点亮。

它能否点亮的根据是传感器的优先顺序(它对排放的影响程度),和它要用多少个驱动循环进行OBD II诊断来捕捉故障和设置故障码。

至于C类和D类故障码,它们和排放没有任何关系。

C类故障码会造成故障灯点亮(或者点亮另外一个报警灯),但是D类故障码不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