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识人的重要性

识人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明确识人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掌握见面识人、言谈识人、性格识人、特质识人等方法;●提升高层管理者的识人用人意识;●认识到领袖自我修身的重要性。

第一讲识人的重要性(上)一、人脉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想取得成功,人的成功就是一个识人的过程,而识人就是搭建人脉、使人脉成为成功的阶梯的过程。

宝洁公司前董事长理查·杜普里说过:“如果你把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把我们的人带走,我们的公司会跨掉;相反,如果你拿走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而留下我们的人,l0年内我们将重建一切。

”这就说明了人的重要性。

人生就是不断认识比自己更高、更好的人,不断向他们学习、模仿,然后渐渐走向成功的过程。

在电影《天下无贼》中,小偷公司董事长黎叔说过:“21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人才就是人脉,只有具有了人脉关系,才有可能在竞争过程中取得胜利。

戴卫·沃里奇在《人力资源的冠军》中写到:“在这个不断变化着的高科技驱使下的环境中,发掘和留住人才将成为竞争的战场。

正如体育团队积极网罗最佳队员一样,未来的公司与商业组织,也将成为获得最佳人才而展开激烈竞争的战场。

成功的商家将是那些善于吸引、发展、保留必备必要技能、眼光和经验的人才的公司。

”二、人生必备的识人本领反观历史,历史就是一部鉴人史、用人史。

得忠才则立,得智才则兴,得奸才则废,得佞才则妄,用忠智之才则成。

这个世界上不缺乏智慧与优秀者,缺乏的往往是识人的伯乐与真心用人的领导者。

一个人能不能做伯乐,能不能真正发现周围的智慧者,学会识人至关重要。

一般人的人生只是用来经营事,具有远大理想的人是在经营人。

例如,《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孙权都出身豪门,有一定的背景和基础。

而与他们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刘备,却是一个卖草鞋出身的“小商小贩”。

他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作为谋士,就是在经营人才,足见识人及用诚心打动所识之人的重要性。

识人,就是为了找到志同道合者。

成功者往往能够发现社会、市场的潜力方向,在其中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组建团队、搭建关系,互惠互利地完成相互的理想和目标。

中国历史上识人用人的故事随处可见。

【案例】胡雪岩任用陈世龙胡雪岩是清末中期的红顶商人,当年他去拜访湖州郁四的时候,并不熟悉湖州的情况,因此在一间酒馆里询问有谁可以送他到郁四的住处,这时陈世龙走了出来,拉上面包车,将他送达目的地。

在这个过程中,胡雪岩与陈世龙有一段谈话。

胡雪岩从中发现陈世龙酷爱赌博,但从来都一言九鼎,特别注重信誉。

当时胡雪岩需要一个买办,心想陈世龙兴许是个可用之才。

于是后来他找到陈世龙,对他说:“我要雇你当买办。

”给了陈世龙二十两银子,随后暗中派两个人跟踪,观察他的表现。

陈世龙带着银子到了赌场,呆了一天,却只是看“边风”,并不下注。

直到天黑出来,他始终没有动胡雪岩给他的银子,胡雪岩对他的表现颇为满意。

后来胡雪岩一路提携陈世龙,让他全权处理自己在湖州的丝业生意,陈世龙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面对要价百万的人才麦克·利奇是一家石油公司的销售员,他通过自己的关系,与石油商做成了一笔大生意,使菲利浦·所罗门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家石油商。

根据协议,公司应该付给麦克·利奇100万,可是公司总裁杰尔森犯下大错——不遵守诺言,拒绝兑现,致使麦克·利奇离开了菲利浦·所罗门公司。

后来麦克·利奇利用关系,仅一个电话就获利1000万美元,利用这笔钱办起了公司。

经营这家公司时,麦克·利奇吸取了杰尔森的教训,严格兑现对员工的承诺,公司迅速成长,逐渐成为菲利浦·所罗门的对手。

直到此时,杰尔森才感叹道:“为了100万美元,我失去了一个可以为公司赚来以亿计财富的干将,还树立了一个难以对付的竞争强敌。

”商业一诺为重。

在各种失误中,决策失误是最大的。

在决策失误中,用人失误是最大的。

上面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

三、识人之道1.人的思想和性格俗话说“画人画虎难画心”,人心是很难被认知的。

人的主要差距并不是相貌,而是思想和性格,识人的关键就是鉴别人的思想和性格。

两种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天生聪颖,悟性奇高,他们的成功显得迅捷轻松,挥洒自如;一种是刻苦勤奋,脚踏实地,他们往往经历困苦磨难,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成功。

这两种人的共性是善于思考。

前一种人敏于思考,聪慧机敏,伶俐巧思,多谋善变,代表人物是杨过;后一种人勤于思考,执著坚强,沉雄稳重,不折不挠,不轻言失败,代表人物是郭靖。

要点提示两种优秀的人才:①天生聪颖,悟性奇高;②刻苦勤奋,脚踏实地。

人才的等级孔子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一种人天资聪颖,懂的很多;第二种人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知识,相对第一种人是“次之”的;第三种人平时不学习,直到遇到困难、用到知识时才迫不得已去学,因而是“又其次”的;还有一种人,遇到困难也不知道学习,这种人是最下等的。

在识人的过程中,要懂得如何分析人的品质、才华、心性。

交友须谨慎,否则反受其害。

2.识人十方法如何掌握识人之道呢?以下将从十个方面予以分析。

识才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切忌好恶之心。

好恶之心没有对错之分,但是结交朋友时以好恶之心斟酌定夺就是大大的错误。

【案例】和女儿重名的文秘某公司老总要招聘一个文秘,在网上发出招聘贴以后,有很多人前来报名应聘。

老总觉得一个面试者与自己非常有缘——这个人和他的女儿重名。

在众多人中能遇到一个和自己女儿重名的人,老总内心的天平自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偏移。

面试官和这个应聘者谈了五分钟,过后老总问面试官结果,面试官说最好别用这个人。

老总不解,面试官说他只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会在上一个公司辞职。

应聘者说她在上一个公司和领导的关系非常好,却把所有同事都说得一无是处。

面试官提醒老总,如果一个人和前公司所有同事的关系都不好,进了新公司同样不会和别人保持好的关系,也就不会把工作搞好。

但是老总没有听取面试官的意见,最终还是冒风险决定让面试者试一试,把她招进了公司。

该公司的试用期是两个月,老总在这个新员工工作半个月时就发现她做得不好,老总想:“改变一下工作内容会不会好一点?”于是就给她换了个工作,继续在公司任职。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个人不但没有做好本职工作,还给老总找了一大堆麻烦,老总不得不辞退了她。

全面看待问题,不拿一时论高低。

由于性格原因,很多人的品质在交往中不会马上显露出来。

因此,识人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交往。

辩证地看待问题。

阅历、经验、性格等都会对结果起决定作用,因此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识人时,要看对方是否有发展潜力、胸怀大志、心系高处。

高处识人所谓高处识人,就是站在高起点认识周围的人,即结识比自己更优秀、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人。

如果一个人结交的朋友都比自己差,那么他将无法从朋友身上学到任何东西。

慧眼识人古语曰:“知他者智,知己者明。

”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在鱼龙混杂的人群中,发掘出真正的人才,就是做到慧眼识人。

识才须有识识才须有识,即自己首先需要有胆识。

遇到“高处人”的时候,要有胆识为与他结交创造环境和机遇。

整体看全人在识人时,我们不要有失偏颇地仅从性格看人,而要把能力、性格、动静等结合起来,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根据兴趣爱好识人兴趣爱好往往体现出性格和能力的优劣。

玩物丧志的人的兴趣爱好是可怕的,有不良兴趣爱好的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必然不端。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都有很多聚会环境,跟随比自己优秀的人参加聚会,才能认识更多优秀的人。

如果一直在固定的环境中,只和自己的同学、同事打交道,认识外人的机会就非常少,认识优秀的人的机会就更少。

仪表识人仪表即人的外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的思想和性格。

例如,如果一个人长期衣着干净、彬彬有礼,他的修养一定非常好。

言谈识人言谈识人即通过谈话了解一个人的思想、严谨程度和能力。

做事识人做事识人即通过打交道、处理事情来了解一个人。

四、识人用人典范中国历史上识人用人的成功典范有很多,有两个人十分值得推荐:曾国藩和刘劭。

1.曾国藩曾国藩在他的《冰鉴》中说过识人秘诀:邪正看眼鼻,聪明看嘴唇。

功名看气宇,事业看精神。

寿夭看指爪,风波看眼神。

若要问条理,全在语言中。

邪正看眼鼻眼睛在五官中的位置首屈一指,看一个人是邪是正,需要看他眼睛神采的邪正。

此外,鼻子稍稍偏左或偏右一点的人,做事往往喜欢走捷径,赚钱善于投机取巧,而非脚踏实地。

聪明看嘴唇古人认为嘴唇薄的人善于言谈,头脑聪明;嘴唇厚的人不善言谈、愚钝呆板。

功名看气宇气宇指一个人的仪表及精神状态,气宇的高下决定了一个人未来命运是否富贵、前途是否有发展。

事业看精神精藏于内而神藏于外,看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就要看他的整体形象传达出的信息。

曾国藩在最后将识人秘诀总结为: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

心存济物是富相,事有归著是富相。

第二讲识人的重要性(下)2.刘劭刘劭是三国时人,他所著的《人物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鉴人的书。

《人物志》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鉴人的秘诀,即三谈论、五视、九征、八观。

三谈论三谈论,即论道德、论法制、论策术。

论道德。

论道德是指看人的内在品质是否合格。

论法制。

论法制是指看一个人对制度法律的掌握和应用,即是否守法。

论策术。

论策术是指看一个人处理事情的方法、手段及应对方案。

五视五视,即居、达、富、穷、贫。

居,视其所安。

即看一个人在日常生活起居中是否安分守己。

达,视其所举。

即看一个人在事业成功之后的举动是否骄傲自满,是否做到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富,视其所欲。

即看一个人富有之后的欲望,是否贪恋吃喝玩乐,享受奢侈。

穷,视其所为。

即看一个人在贫穷时是否丧失做人的理念、是否有所作为。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做人要保持志气、爱惜名誉。

贫,视其所取。

即看一个人在贫穷的时是否为了财产、名利出卖人格,甚至违法。

九征九征,即通过神志、精气、筋劲、骨骼、体气、色泽、仪表、容貌、言语九个方面识人。

八观八观,指着重从八个方面观察人:观其夺救,以明间杂。

即观察一个人在利益与重大事情面前的取舍与定夺,了解他的性情本质。

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即观察一个人的感情变化、为人处事的态度和遇事的反应,了解他做人的基本原则。

观其至质,以知其名。

即观察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质,了解他名声与实际是否相符合。

观其所由,以辨依似。

即观察一个人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方法,辨别他似是而非的表现。

观其敬爱,以知通塞。

即观察一个人敬爱之心及敬爱之行,知道他在社会活动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通达还是闭塞。

观其动机,以辨恕惑。

即观察一个人办事的动机和原因,了解他的真实想法。

观其所短,以知所长。

即观察一个人的短处,了解他的长处。

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