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工业大学中外园林史复习题及答案

河北工业大学中外园林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正误题,共20分(每题2分,共10题)1.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建筑是主体,风景是其中一部分。

错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2. 中国古典园林是独特的园林体系,四个基本造园要素是构成园林分别是山、水、植物、建筑,造园主要手段包括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造园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

对3. 无论是西方园林还是中国园林都可以分为规则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错规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4.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包括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和颐和园。

错圆明园改为畅春园5.汉代的私家园林按形式可以分为宅园、游憩园和别墅园。

对7. 隋朝的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总体布局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

对8.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造园学家。

他的园林及美学理论和园林实践活动,对我国以及对东瀛日本后来的园林艺术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9.宋代私家园林,园林的假山分为土山和石山两种。

北方私家的园林假山以土山为主,园林使用廊子连接亭、台、轩、榭、厅、堂等各类园林建筑,如富郑公园。

错宋代没有廊子10.《宣和画谱》提出“精而造疏,简而意足。

”这在马远、夏圭的画里体现较为明显。

简约是宋代艺术的普遍风格,筒远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这是对大自然风致的提炼与概括,也是创作方法更多趋向写意的表征。

对11.承德避暑山庄是一座风景式天然山水园,园内共有宫殿、庭园、寺庙及亭、台、楼、榭等120余组古建筑,由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组成。

苑景区又分为湖区、平原区、山区三部分。

对12.传统的西方园林艺术以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代表,规则式园林反映着西方传统的古典主义美学思想。

风景式园林则反映着经验主义哲学思想。

对13.泰姬陵是印度伊斯兰园林的代表作。

对14. 1772年布朗出版了《东方造园论》和1775年出版了《中国建筑设计》,介绍了中国的不规则庭园的特点。

他在1758-1759年担任的丘园设计中建造了中国的塔。

错不是布朗出版了,是威廉.钱伯斯15.五峰先馆涵碧山房和梧竹幽居位于拙政园西部,通过深远的透景线构成了因借关系,互为对景。

错五峰是留园的16.当人们穿过网师园的涵碧山房,空间骤变,视野顿时开阔。

眼前一汪湖水,湖中堆土成的小岛,犹如缩小了的“蓬莱仙境”,使人心逸神飞。

错涵碧山房也是留园的17.留园内的五峰先馆建筑体量过大,为了不是水面受到大体量建筑的压迫,将五峰仙馆的山面正对水面。

对18.辋川别业是除履道坊之外,白居易的另一重要园林作品。

错辋川别业是王维的作品19.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到清代时大体上已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

这是由于禅宗哲理以及文人画写意画风的直接影响,诸如“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美学观念也起到了催化作用。

错到南宋时完成的转化20. 唐朝文人画家以风雅高洁自居,多自建园林,并将诗情画意融贯于园林之中,追求抒情的园林趣味。

园林成为立体的诗、流动的画,从仿写自然美,到掌握自然美,由掌握到提炼,进而把它典型化,使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形成为写意山水园阶段。

对21.无论是西方古典园林还是中国古典园林,按四要素分类都可以分为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按园林基址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按园林隶属关系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错西方园林不是22.上林苑昆明池和青漪园的昆明湖都是在满足城市供水需求的基础上而修建的皇家园林中人工湖。

对23.文人园林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

到宋代,它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巨大潮流,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影响及于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对24.魏晋南北朝已出现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山水画也开始影响造园艺术,诗人、画家直接参预造园活动,诗文、绘画、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地融揉诗情、画意。

错是唐代不是魏晋南北朝二、选择题,共20分(1~4题单选,每题2分;5~7题多选,每题4分)1.“上林苑”的兴建时期是()A. 汉代B. 魏晋南北朝C. 隋唐D. 明清2. 兰特庄园是意大利的园林。

( )A. 文艺复兴早期风格B.文艺复兴中期风格C.巴洛克风格D.洛可可风格5. 中国园林的成熟期是()A. 魏晋南北朝时期B.唐宋时期C.两宋时期D.元朝到清末6.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采用的布局方法,使园林景观获得更好的朝向和山水关系,同时由于光照充足利于植物的生长。

()A. 北山南水B.山环水抱C.左山右水D.前山后水7. 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园内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A.建章宫B.甘泉宫C.兰池宫D. 上林苑8.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中,“园林”一词出现始时期。

()A. 魏晋南北朝B.殷商C.汉代D.两宋9. 中国园林的成熟期是()A. 魏晋南北朝时期B.唐宋时期C.两宋时期D.元朝到清末10.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

()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秦朝11. 世界园林的三大发源地分别是。

()A.古埃及B.古希腊C.中国D.古西亚12. 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上的发展的三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是。

()A.天人合一思想B. 君子比德思想C.神仙思想D.隐逸思想13.建章宫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重要影响是()A.第一个具有求仙功能的皇家园林B.第一个将私家园林造园手法引入到皇家园林造园的宫苑C.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D.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14. 艮岳的布局特点为( )A.左山右水B.水环山C.山环水D.以上都不是15. 是私家园林中最主要的建筑物。

常为全园的布局中心,是全园精华之地,众景汇聚之所。

()A. 厅堂B.馆C.楼阁D.舫、轩和榭多选题:16. 网师园“网师”的意思是()A.渔夫、渔翁,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B.代表道家思想C.代表儒家和理学思想D.与地名谐音17. 下列景点属于辋川别业的有。

( )A. 曲水流觞B. 留听阁C. 竹外一枝轩D. 竹里馆E. 涵碧山房3. 以下几个湖泊中,属于城市水利工程,是在满足城市供水需求的基础上而修建的。

()A. 汉代上林苑中的昆明池B. 清漪园中的昆明湖C. 北海D.艮岳大方沼4. 下列园林属于江南私园的有。

( )A. 恭王府花园B. 浣花溪草堂C.瞻园D.艺圃E.惠山园三、名词解释:1. 悬空园公元前7世纪,依附在巴比伦城墙之上,为世界7大奇观之一,该园由金字塔型数层露台所组成,露台由厚墙支撑,此露台并非全由墙体构成,其外部是拱廊,内有大小不等房屋、洞室、浴室等,其四周堆土成丘,种植大小各种树木,层层叠叠,整体外观像森林覆盖的小山耸立在巴比伦平原中央,如高悬于天空中一样。

2. 柱廊园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

园子当中一般造水池和喷泉,四边配置方块的花坛。

花园周围围绕一圈宽敞的柱廊,使住宅和花园相互渗透。

3. 三山五园乾隆时为增加玉河水量以满足京城用水需要,同时为防洪及发展西郊水稻生产,而大规模整治西山水系。

河湖水系的改善为北京西郊风景园林建设打下基础。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

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

五园是指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加上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

三山五园始建于清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

4. 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

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表现形式而且成为定制。

最早开创应用“一池三山”叠山理水模式的园林是兰池宫。

1.花石纲“纲”是宋代水路运输货物的组织,全国各地从水路运往京师的货物都要进行编给,一组谓之一“纲”。

唐、宋的写意山水园以宋代汴京(今开封)东北角的皇家园林“寿山艮岳”为代表,由宋徽宗赵佶进行设计。

他命平江人朱缅专搜集江浙一带奇花异石进贡,号称“花石纲”,并专门在平江设应奉局狩花石。

花石纲是宋徽宗时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载以大舟,凿河断桥,运送汴京。

2.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通常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

田猎中捕捉到一定数量的活着的野兽、禽鸟。

后者需要集中豢养,“囿”便是王室专门集中豢养这些禽兽的场所。

囿除了为王室提供祭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之外,还兼有“游”的功能,即在囿里面进行游观活动。

最早记述的囿是《诗经·大雅》中记述的周文王的灵囿。

秦汉以后,囿建于宫苑之中。

3. 英中式园林当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繁荣并逐渐过渡到绘画式风景园林以后,法国也掀起兴造绘画式风景园林的热潮。

由于法国的风景式园林借鉴了英国风景式园林的造园手法,又受到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新的园林风格,被称为“英中式园林”。

4.借景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

即为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借景分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借7类。

其方法通常有开辟赏景透视线,去除障碍物;提升视景点的高度,突破园林的界限;借虚景等。

借景内容包括:借山水、动植物、建筑等景物;借人为景物;借天文气象景物等。

3. 曲水流觞一种非常古老的游戏,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魏晋时,文人雅士喜袭古风之尚,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淡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

夏历的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羽觞随波泛”。

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啸呤或援翰,作出诗来。

4. 天人合一”思想中国古典园林把“天人合一”思想作为最高标准,“师法自然,融于自然,表现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之思想的体现。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园林设计的原则。

“天人合一”思想以崇尚自然为宗旨,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表现自然,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园林形态。

1.台地园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庄园多建在萨郊外风景秀丽的丘陵坡地上,选址时比较注重周围环境。

园地顺山势辟成多个台层,各台层相对独立。

园林布局严谨,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全园,联系各个台层,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

建筑位于最高层以以利于借景,喷泉、水池常作为局部中心,并与雕塑结合,绿丛植坛是常见的装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