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_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观测
第三章_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观测
满足需要,减少测区
图1 采煤工作面“三量”观测测区测线布置图 a-综采工作面;b-单体支柱工作面;c-平衡千斤顶自记仪;Φ -活柱 下缩支柱载荷;x-顶底板移近量基点;β -压力自记仪及基点;
-412TB4 北运道
提 料 眼
回 风 石 门
上风巷
S
N
开 切 眼
# 运 煤 石 门
下顺槽
# 运 煤 石 门
掩护式支架观测日常数据整理表
循 观测 循环 至开 环 日 时 切 期 编 间 眼 h 号 距 x 离 m 支架运转特性 初撑 左 右 一增 左 右 二增 左 右 多增 左 右 左Mpa 右 初撑力p0 左 右 整架 M KN/ KN/最大阻力p0 编 左 右 号 MPa MPa x
第三章
采煤工作面 矿山压力观测
矿山压力有三类研究方法。
一是采用数学力学分析法,如用有限元等 方法进行的计算机模拟研究(如FLAC、 ANSYS等软件)。 二是以试验力学分析为途径的研究。 三是现场观测研究。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观测就是利用各种观 测仪器或工具,对工作面及四周围岩的应 力、顶底板变形与破坏、支柱压缩与载荷、 煤壁片帮、支架变形与折损等宏观矿压显 现量进行测量与记录,通过整理分析,从 而掌握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并以此 指导生产。
2.1 观测内容 观测内容主要有两部分:①支架立柱载荷及变化。 ②巷道顶底板移近量。 2.2 观测方法 (1)在工作面设置上、中、下测区,每个测区设2条 测线,共安设6台ZYJ-60型圆图压力自记仪,对支 架立柱工况支撑力进行了连续观测与记录。 (2)在两巷每隔50m设一测站(共设6个测站),对巷道 顶底板移近量进行观测。
(二)液压支架支护阻力观测资料分析实例 邢台煤矿7205生产条件见p79
由上表图可对该采煤工作面所用的两柱掩护式支架支护阻力及其强 度进行评价,具体内容如下: (1)实测初撑力平均值为l668kN/架.其中大于1600kN/架的占59.1 %,初撑力平均值与额定初撑力的比值为67.3%;最大初撑力为 1977kN/架(实测),比额定值(2480kN/架)低503kN/架。显然,由 实测数据看出,支架初撑力偏低。 (2)实测最大工作阻力平均值为2155kN/架,其中大于2400kN/架的 占29.6%。最大工作阻力实测值(平均值)与额定工作阻力比值为 66.1%。这说明两柱掩护式支架在此工作面应用是完全可以支撑顶板 的,因为额定工作阻力比顶板来压时最大工作阻力3718kN/架仍剩余 4.4%。 (3)时间加权平均阻力平均值为1912kN/架,其中大于2000kN/架的 占34.9%,相当于额定工作阻力的58.7%。其中最大值为2452.2kN/架, 相当于额定工作阻力的75.2%。由此看来,此类支架在该采煤工作面 应用是有较大富裕的。 (4)支护强度实测值为:q0 =326kN/m2;qm=423kN/m3;qt=379kN/ 架。这几项指标与设计值有一定差距。总体上看,支护强度偏低。但 q0/qm已达86%,比额定值高11.6%,这对顶板控制是有好处的。
二 基点的设置与仪器的安装
仪器:DDJ-2.5型测杆、KY-82顶板动态 仪、C-Ⅱ型自记仪。
注意:
1)根据采高,将仪器安装在顶底板基点之间 2)当采高大于2m时,应将仪器固定在两根支柱之间,以 防碰坏。 3)拆卸仪器时,应缓慢松开活杆,以防弹力计将指针、 齿轮损坏。 4)对仪器要进行保养,增加其寿命。
加权阻力p0 左 KN/ 柱 右 KN/ 整架 左 MPa KN/ 柱 架 右 MPa
支护 支护强度 面 q 左 右 整架 qm qt 积 0 KN/ KN/ KN/ KN/ KN/ KN/ 2 m柱 柱 架 m m m 2 2 2
(2)统计支架的工作特性曲线
(3)根据阻力-时间(p-t)曲线,整理 安全阀开启数据,结果填入下表
-506TB6 皮带机道
-506T~-612 TB6 溜煤道
一、观测区及观测线的布置
1、统一安排,测区、测线最少,根据观测项目、 目的而定; 2、顶底板状况和采高变化较大的采煤工作面,可 设上、中、下三个测区。中部测区为重点测区, 设3~5条观测线,观测项目要全。 3、上、下两测区距区段煤柱距离应大于15m,可 设置1~2条观测线,观测项目酌情而定。 4、采煤工作面顶底板状况和采高没有显著变化, 也可只设中部测区,增加观测线数目即可。
1. 8 2. 4 3. 0
月
日至
0. 6 1. 2
年
1. 8
月
2. 4
日
3. 0
顶底板累计移近量mm 距离 1 测 点 2 编 … 号 n 最小 值 最大 值
…
支柱载荷KN
…
备 … 注
平均 值
四 观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1 单体支柱工作面观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1)顶底板累计移近量St 测线顶底板移近量平均值Sm 测区顶底板移近量平均值Sl 2)顶底板移近速度v
围岩应力 工作面状况统计 支柱与支架的载荷与压缩 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和破坏过程的观测 地板比压的测定
原因
为了更好的生产 法规规定(1987年8月煤炭工业部颁发的《煤矿生 产技术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
二 矿压观测工作的步骤
1 测前准备工作 1)编写工作面矿压观测计划(地质条件、目 的、内容、方法、安排等) 2 )人员培训 3 )设备检修与调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 )印制各种观测记录表和日常观测数据整 理表及图纸
第二节 顶底板移近量和活柱下缩量观测
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有:顶底板移近量观 测;活柱下缩量观测;支柱载荷量观测; 顶板状况统计观测,上覆岩层移动状况观 测;围岩支承压力分布观测等。前三个观 测项目一般称为“三量”观测,是采煤工 作面矿压观测的核心。
第二节 顶底板移近量和活柱下缩量观测
一 观测区及观测线的布置
表6—3
工作面 测区
采煤工作面顶底板移近速度观测记录表
测线 月 日 班 观测人
观测时间 (时、分、 测点编号 秒)
测点距煤 壁距离m
顶底板移 近量读数 mm
顶底板移 近量mm
移近速度 mm/h
测点至工 序进行处 的距离m
备注(正 在进行的 工序、如 割煤、放 顶)
表6—4
采煤工作面工序进程记录表
移架(放顶)位置 架号或输送 机节号 距测点m 备注(如工 序过程情况)
3)顶底板循环移近量 4)单位顶底板移近量 5)绘制曲线 6)活柱下缩量的整理与分析
绘制曲线图
表6 -6 项目
掩护式支架观测日常数据整理表(一) 距 煤 壁 3排(x3) 4排(x4) Sa
1排(x1) S1 Szl
2排(x2)
S1l
S2l
Szl/S1
(S1l+ S2l)/ S1
根据计算结果可判断造成顶板下沉的主要 因素,以此制定减少顶板下沉的措施。 如底板松软、支柱阻力偏低等问题
(二)综采工作面观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将表6—1中的观测数据经计算后按观测循环填入表6—7。
表6—7 掩护式支架观测日常数据整理表(一)
单位 顶底 板移 近量 Sb
工作面编号:
支架编号:
支护阻力△p与活柱下缩量Sz
割煤(放炮)位置 观测时间 观测日期 (时、分、 架号或输送 (月、日) 距测点m 秒) 机节号
3 活柱下缩量的观测 一般与顶底板移近量的观测同时进行
表6—5 表
采煤工作面:
0. 6 1. 2 1. 8 2. 4
单体支柱工作面“三量”观测数据整理
测线编号:
3. 0 0. 6 1. 2
观测日期:年 活柱累计下缩量mm
2)数据记录 要求:
(1)明确数据的用途和意义 (2)观测仔细,字迹清晰,观测数据要“宁缺勿 滥” (3)必要时进行实地素描 (4)要及时处理观测中遇到的问题 (5)连续观测时,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3 观测总结
1)阶段总结 2)最终总结
现场观测完成一个阶段或完成一个工作面的观测后,要及 时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要在平时资料整理的基础上, 对所观测数据进行细致的整理,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对各项内容按不同地质和生产技术条件进行对比,找出各 矿压参数之间及矿压参数与地质及生产技术因素之间的关 系,阐述所观测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并以此提出改善 顶板控制或改进支架的措施,汇总写成矿压观测报告。
三 观测方法与记录
1 顶底板移近量的观测与记录 安装好后,首先读取初读书,以后按时观 测。一般1-2h观测一次。综采面在移架前 后各观测一次。直到测点靠近采空区报废 为止。观测数据填入下表
表6一1a
工作面 至 煤 炭 距 离 m
支撑式液压支架工作面矿压“三量”观测记录表
月 顶底板 移近量 读数mm 1 号 2 号 左前柱 压 力 Mp a 右前柱 压 力 Mp a 日 班 观测人 前梁短 柱 压 力 Mp a 夹 角 (º) 备 注
左后柱 压 力 Mp a
右后柱 压 力 Mp a
架 号
工 序
采 高 m
下 缩 mm
下 缩 mm
下 缩 mm
下 缩 mm
表6-2
工作面
单体支柱工作面矿压“三量”观测记录表
月 日 支柱 下缩 量mm 班 观测人 备注 (生 产工 序) 顶底 板移 近量 读数 mm
测点位置 测点 编号 时间 (时、 分、秒) 距煤 壁m 距老 塘m
柱帽 压缩 量mm
压入 底板 量mm
支 柱载 荷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