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技术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技术


二 聚氯乙烯生产技术



1 电石法PVC的生产前景 聚氯乙烯的生产方法从原料路线划分主要为电石乙炔法、石 油乙烯法和天然气乙炔法。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上采 用的基本是电石乙炔法,随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进入60年 代后,石油乙烯法技术逐渐成熟,由于当时电石乙炔法技术 落后,能耗高,污染问题解决难度大,产品质量差,难以形 成规模,因此逐步为石油乙烯法所取代。到80年代,除日本 仅存一套装臵外,发达国家的电石法PVC已全部被淘汰。 在国内,1976年以前均采用电石乙炔法,之后北化二从德国 引进第一套氧氯化装臵,开始了国内的石油乙烯法PVC生产, 87年石油乙烯法占PVC全部产能的13%,到89年占到30%, 2000年占到49%,当前电石法得到大力发展,该比例又降低 到为39%,因此现在国内是电石乙炔法与石油乙烯法并存, 且电石法一直占优势。但根据当前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通 过国内外技术革新和发展,电石乙炔法PVC在国内体现出较 强的生命力。

5 氯化氢(HCL)

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比空气重的无色、有刺激臭味的 气体 分子量:36.5, 无水氯化氢经过压缩到约6.0MPa后,可以用水冷却为 纯度99.99%的液态氯化氢。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成为盐 酸,并强烈放热。在标准状况下,每升水可溶解 525.2升体积的氯化氢变成46.15%的盐酸,并放出约 390~400 Kcal的热量。氯化氢还极易与空气中的水 分结合生成白色的烟雾(酸雾)。氯化氢在干燥状态 下几乎不与金属作用,但在含水或溶于水时,表现出 盐酸的性质,具有强腐蚀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 成相应的盐类物质;与金属氧化物、碱生成盐和水。
1 三个主要化学反应式
CaC2+ 2H2O C2H2 + Ca(OH)2 + 31kcal/mol
HgCl2触媒
CH≡CH+HCl
CH2=CHCl + 29.8kcal/mol
水、助剂
nCH2=CHCl
( CH2CHCl )n + 23kcal/mol
电石机运
氯乙烯合成
2 生产单元 聚氯乙烯聚合
电石法聚氯乙烯的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石法聚氯乙烯将进入调整 发展阶段。 1、产能的迅速扩展基本结束,调整是主基调。 2、汞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3、无汞触媒是行业重大课题。 4、深入推进节能减排。 5、产品差异化、高质化发展态势明显。
3 聚氯乙烯质量标准 GB/T5761-2006
电石法聚氯乙烯是典型的高耗能产业,电力价
格影响是石油乙烯法路线的3倍左右。电石法 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高于 石油乙烯法聚氯乙烯。 3)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挑战 电石法聚氯乙烯主要分布在煤炭资源丰富的西 部地区,运输成本较高。电石生产属劳动密集 型产业,用工量大,人员产值低。而中国的人 力资源成本在迅速上涨。物流成本和人力资源 成本在电石法聚氯乙烯中占有相当比例。
30M3釜聚合工艺技术
1 国内氯乙烯悬浮聚合技术


1.2 45 M3釜聚合工艺技术
工艺流程:通过釜顶旋转喷淋阀向釜内喷涂防粘釜剂后, 按设定程序先将无离子水、引发剂、分散剂、缓冲剂和 VCM加入釜内,经搅拌、升温后进行悬浮聚合反应,反应 结束后将聚合浆料用泵送到接料槽,回收大部分未聚合单 体。 可生产SG-3~SG-8型树脂,聚合釜长径比适中 (Φ3000×5500),单位体积产能大,可达300t/(m3.a), 运行较经济。具有以下特点: 采用“低温差、大流量”工艺,釜温控制平稳。 采用密闭加料新工艺。 单体采用双流量计,计量准确。 未聚合单体回收采用三段级回收方式,单体回收率可达 95%。 聚合全过程采用DCS自动控制。 可靠的防粘釜技术。
聚氯乙烯是性能价格比优越的大宗塑料品种,
是五大通用树脂中产量最大的品种。 聚氯乙烯树脂广泛用于建筑、电线电缆、家 用器具等行业,如用于制造电缆绝缘层、保 护层;蓄电池隔板;农膜;薄膜;软管;人 造革等板材;型材;管材;塑钢门窗;上下 水管;穿线管;透明瓶;透明片材;彩色板 管;玩具等。另外,还用于掺混其它塑料进 行塑料合金的加工制作。
通用PVC树脂10项指标


粘数(聚合度) 表观密度(假比重) 100g树脂的增塑剂(TOP)吸收量(吸油率) 挥发物含量(含水) 过筛率 杂质粒子数(黑黄点) 热老化白度 “鱼眼”数 导电率 残余VC含量
二、生产基本原理
以电石为原料,通过电石水解反应、乙
炔与氯化氢加成反应、氯乙烯聚合反应 三个主化学反应,完成PVC树脂的制造, 生产装臵中包括:反应器、分馏过程、 分离过程等。涉及的设备种类较多,工 艺控制路线较长、控制参数较复杂,实 际生产中,大部分通过DCS自动控制完 成。


在PVC用途消费中软制品约占总消费量的30-35%,用 量最大的是膜和片;硬制品约占总消费量的60-65%, 用量最大的是管材和管件。大的消费市场是建筑行业, 约占PVC总消费量的55%,主要用于管材、管件、板材、 型材等;装修行业约占总消费量的8%;电气电缆约占 7%;家具装璜约占5%;其他为25%。 PVC硬制品的比例目前正在逐步扩大,今后PVC硬制品 的发展将以复合材料、掺混材料及其它适应建材市场 要求的制品为主。软制品则仍以电线电缆、包装材料 和壁纸为主,向无毒、低增塑剂方向发展。共混改性 技术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聚 氯乙烯为主的塑料合金制品在一些地方开始取代工程 塑料和橡胶。
清洁生产技术:
干法乙炔、电石渣水泥、变压
吸附、聚合母液水处理、乙炔 上清液封闭循环、低汞触媒、 含汞废盐酸深度解析。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石法聚氯乙烯产
业发展迅速,2011年,中国PVC产能已达 2227万吨/年,PVC产量为1295.2万吨,其 中电石法聚氯乙烯产量超过1000万吨,为 聚氯乙烯总产量的75%以上。为缓解我国 石油资源短缺、保障能源安全作出了突出 贡献。

4 氯乙烯(VCM)
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有乙醚香味的气体 分子式:CH2=CHCl分子量为62.51 溶解性:微溶水,溶于酒精、乙醚、四氯化碳、 苯。 纯的氯乙烯气体加压到0.5MPa以上时,可以用 工业水冷却得到比水略轻的液体氯乙烯。氯乙 烯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的范围为4~22%,氯 乙烯与氧气形成爆炸混合物范围是3.6~72%。 在氯乙烯与空气混合物中充入氮或二氧化碳可


污水处理
电 石 破 碎
电 石 除 尘
乙 炔 生 产
单 体 生 产


含 汞 废 水 处 理
离 心 母 液 处 理
乙 炔 发 生
乙 炔 清 净
渣 浆 处 理




尾 气 吸 附
助 剂 配 制


聚 合 回 收
浆 料 汽 提
离 心 干 燥
粉 体 输 送


三 生产工艺流程
1 电石机运
电石来自袋装库 袋装电石 散装电石 电石来自散装库
聚氯乙烯生产技术
2012年8月
一、概述


1
聚氯乙烯(PVC)


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分子式:„—CH2—CHCl—‟n, 其中n表示平均聚合度。目前,商品化的PVC树脂分子质量范围 在1.9×105~ 5.0×105之间,通用树脂分子量为32000~95000 主要物化数据如下: 外观:白色粉末 比重:1.35~1.45 表观密度:0.40~0.65 g/ml 比热:0.20~0.35 Kcal/g ℃ 导热系数:0.14 Kcal/h m ℃ 唯卡软化点:75~85 ℃ 颗粒直径:60~150 微米 (悬浮法) 热分解点:>100℃降解释放出氯化氢 燃烧性:在火焰上能燃烧并释放氯化氢、一氧化碳和苯等,离 开火焰自熄。


我国的国家标准中,对PVC产品提出了10项质量指标,这些 指标主要针对通用型PVC树脂加工的普通要求和环保要求建 立的,这些只是一些PVC质量的基础指标,只能从宏观、片 面的角度评价PVC产品质量。PVC产品质量具有一个综合而复 杂的内涵,除上述指标外,还有聚合度分布、粒度分布、颗 粒规整性、初期着色、老化变色率、干流动性、塑化流变性 能等等,具不完全统计,考证PVC产品质量的指标可多达138 项。 所有PVC产品质量性能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同时又 相互制约,原料、工艺、操作、控制等方面的影响因素非常 复杂。
电石法聚氯乙烯发展面临的挑战
1)汞污染防治的挑战 联合国关于汞问题文书预计2012年底将签署; 国务院发布《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 发展规划》中汞污染防治是其中的重点内容。 我国汞资源相对匮乏,电石法聚氯乙烯是耗汞 量最大的行业。国家发改委已将高汞触媒列入 淘汰类产品。

2)节能减排的挑战
出 料
PVC浆料
浆料汽提
含VC废水
含VC废水
助剂配制
废水汽提
VC VC气柜 废水 外排 PVC


含水20-25%
母液回收 燥
尾气 热空气 空气、蒸汽
PVC PVC成品


粉体输送
PVC

压缩空气
防空
四、聚氯乙烯生产技术简介






1.1 30M3聚合釜自1974年由锦西化工机械厂研制成功,目前已发展为第四代的Ⅳ型聚 合釜。已经形成了整套的工艺技术。其聚合周期包括:入料前的确认,加入水、 助剂、单体、升温,设定聚合温度下的反应(反应中连续注水),后期降压,后 期升温,反应结束加入终止剂,聚合出料(包括冲洗釜),防粘釜喷涂。全过程 为密闭化操作,由DCS系统判断、联锁、控制。具有以下工艺技术特点: 助剂溶液化。 采用复合引发体系 聚合中连续注水 粗料监测 缩短聚合反应后期降压时间 缩短出料时间 聚合生产过程密闭化 全过程DCS自动控制 平均聚合周期可达7.4h,入料水油比可达1.25, ,生产能力可达到10000吨/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