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第四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以幼儿对物体的探究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构建初步的数概 念——科学探究是学习数的基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 了解数学、学习数学——数学成为科学探究的工具。
6.让幼儿感受技术、崇尚科学
引导幼儿关注和发现生活中的科技成果;走向社区,了解社区的 民族工艺和技术;尝试技术设计活动。
7.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
2.形成安全的探究氛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提供有意义的材料
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材料;材料有适宜的结构;孩子们可以自 由选择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随时扩展和增 加材料。
4.在科学活动中发展幼儿合作、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小组探究与讨论;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 果。
5.科学与数学融为一体
三、活动过程 找幼儿园内或园外蚂蚁较多的地方(场地宽 阔、安全),能看到蚂蚁巢穴的人口。活动 前先在四周撒上蚂蚁爱吃的食物,如米饭、 小果皮、饼干等。找一找,看一看,你看到 了什么? 晨间带幼儿散步时,有意带到指定场地,让 幼儿自发说出:看,有那么多蚂蚁,它们在 搬东西。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幼儿通过最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
例如:面对一滩烂泥时,幼儿可能会想知道:如果我一脚踩下去,会发生 什么事?泥巴踩起来会怎么样?会不会从我的脚趾缝挤上来?紧接着,他 们一脚踩上去,以证实他们的所有想法。下雨之后踩水坑……
幼儿的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
1岁半的孩子寻找地毯潮湿的原因 1)1岁办的嘟嘟坐在地毯上堆积木,堆高了后就推倒。笑得很开心; 2)当他一边玩时,一边接过妈妈递给他的奶瓶。他玩得很兴奋了,不自 觉地将奶瓶推倒在地毯上,果汁溅了出来。 3)无意间嘟嘟把手放在地毯上的那块湿了的地方,他觉得很奇怪。 4)他看看自己的手,看看地毯;再一次去摸湿的地毯。(观察) 5)他站起来再去拿奶瓶,喝了一口,看看奶瓶,回到地毯上,又摸了摸 地毯上湿的那块地方。(推论) 6)然后,他故意把果汁溅在地毯上,并用手去摸新弄的潮湿处。(实 验——测试他的想法) 7)他又重复了一次上述步骤,于是他笑了 ,喝了两口果汁后,就把奶瓶 对着地毯挤弄,地毯上的湿处扩散越大,他越开心,直到妈妈制止。(下 结论)
中班 : 夏天服装秀
活动目标: 1、认识夏装,比较夏装和冬装的不同。 2、根据夏装和冬装的特点进行分类。 3、自己用废旧材料设计夏装,并能大胆表 演。 活动准备 夏日和冬日的时装若干、课件(成人的夏 装)、事先请几个幼儿扮演模特、废旧挂历, 报纸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知 设置服装店的情景(中间几个模特,四周挂满 服装),教师以服装店老板娘的身份带领幼儿 逛服装店,让幼儿看一看冬天和夏天服装的色 彩,摸一摸冬天和夏天服装的材料,试一试自 己喜欢的衣服。
4.根据科学性的启蒙性的要求选择幼儿科学 教育内容 选择幼儿生活中的熟悉内容,引导幼儿发 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已有丰富的科学经 验) 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内容,将难于理解的 科学知识寓于简单现象之中;(沉浮、磁场) 选择幼儿可以直接探索的内容,在幼儿力 所能及的范围学科学。(种子发芽、饲养蝌 蚪)
第二节
第二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纲要》中突出强调: 1.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
探究和认识植物;关爱和研究动物;体验和了解材料;经历探究过程,发 现事物间关系;尝试使用工作,体验技术设计;感受天气变化,发现自然 奇妙;关爱环境、珍惜资源。 允许孩子出错;寻求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提 出问题;接纳孩子们不同的意见、探究方式和发现;给予幼儿激励性的评 价。
(二)长期系统性观察 指幼儿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地对某 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 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 (中班开始有这种类型,主要在大班进 行。)
(三)比较性观察 指幼儿同时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 并进行比较,以找出物体间的异同点。 (仅在小班后期与中、大班进行,更小 的年龄不适合运用。而各年龄班进行比较观 察时要求有所不同:中班可以仅比较物体明 显的不同点,大班不仅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 相同点,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
观察的两种方式: 一种是借助于感官进行直接观察,另 一种是通过仪器进行间接观察。
二、观察的类型
(一)个别物体的观察 指幼儿对单个物体(或一类物体)或 现象的观察。 幼儿通过有目的地运用感官,与周围某 一事物或现象的直接接触,从而了解它的外 形特征、属性、习性等。 (各年龄班均可进行)
从孩子们能亲身感受到的环境问题入手;引导幼儿从力所能及的 事做起。
幼儿的认识特点
每一个幼儿都是天生的科学家
1.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与科学家一样)
正是因为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所以,没有什么能逃脱他 们的注意力之外,尤其是越不知道或越被禁止触摸的东西,幼儿就越想一 探究竟或试试自己的想法。听完了有趣的故事,为了知道收音机里谁在说 话,他们会设法打开…… 2.幼儿最初关心的问题都是和自然环境有关,是基本的科学问题 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小草为什么是绿的?风是什么?为什么会下雨?太阳 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为什么冬天冷,夏天热?……
四、设计夏装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挂历纸或 报纸设计夏装,提醒幼儿注意服装的实用性 和美感,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五、时装表演 请幼儿自己介绍自己设计的夏装,把夏 装穿在身上跟随音乐进行时装表演。
第四章 n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第一节 观察
一、观察的涵义 观察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自然 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 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 获得具体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 念的一种方法。
(四)间或性观察 指间隔一定的时间,带领幼儿对某个物 体或现象进行的观察。每次的观察是在原来 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以加深对观察物 的认识。同时,每次的观察也就是单个物体 的观察。 (大中小三个年龄段均可采用,根据间或性 观察的要求及幼儿年龄特征,大班幼儿采用 间或性观察较多些。)
1.地方性和季节性的内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2.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的依据 幼儿以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特点; 自然现象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形 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自然表现。 3.根据地方性和季节性的要求选择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要注重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中挖掘和选择有价值的教 育内容; 要灵活的用当地的事物来替换离幼儿较远或难以收集 的材料; 根据季节的变化特点,恰当的编排教育内容。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一)选编原则: (一)科学性和启蒙性 1.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的内涵 科学性和启蒙性是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要求。 科学性是指科学教育的内容要符合科学原理,客观、 正确,不允许带有任何宗教迷信色彩; 启蒙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应是粗浅的而不是系 统的科学知识,应是激发幼儿好奇心和科学探索, 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 科学性和启蒙性就是在保证科学教育内容正确无误 的基础上注重内容对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
3.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关系 不能因为内容广泛而对内容不加选择和限制; 不能用全面性来代替广泛性。 4.根据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要求选择幼儿科学教育内 容 从广泛的范围中选择内容(广泛的幼儿日常生活、 学科知识); 衡量所选内容的代表性; 考虑各部分内容的均衡性。
(三)地方性和季节性
1.用原有经验解释事物
原有经验:种子泡在水里能发芽、长大 新的解释:小花瓣泡在水里能长大 原有经验:小朋友喝开水卫生 新的解释:给菊花浇开水
2.表面性和片面性 3.主观性和泛灵论
指南针装置、白天和黑夜的原因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
1.0-3岁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 2.3-6岁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


让橡皮泥浮起来
幼儿在尝试着让手里的一块橡皮泥浮起来。 他把橡皮泥团成球放进水里,沉下去了。 他把橡皮泥压成薄薄的饼状,又沉下去了。 他把橡皮泥搓成细长条,还是沉下去了。 他停下来开始思考…… 这次,他把橡皮泥扯成一粒一粒的,结果还是沉下去了。 他开始环顾四周,看见浮在水面上的小船。 他把橡皮泥做成中空的小船,橡皮泥终于浮在了水面上。
二、谈话理解 老板娘(教师)和幼儿谈话,让幼儿主要围绕 两个问题说说自己的见解。 1、夏装和冬装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夏装和冬装不同?
三、分类概括 1、教师设置情景:因为进货太匆忙,冬装 和夏装都混淆了,请小朋友帮忙分类。让幼 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对服装进行分类概括。 2、设置情景:老板娘请幼儿帮忙选择夏装, 让幼儿观看课件比较儿童夏日服装和成人服 装的不同,选择自己喜欢的夏装,并说一说 原因。

看一看,说一说,蚂蚁怎样搬食物? (1)蚂蚁用尾部(屁股)搬的。 (2)蚂蚁用头上的须(触角)搬的。 (3)蚂蚁用手和脚一起拖的。 (4)有许多蚂蚁一起拖的。
试一试,找答案。 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东西。 (1)蚂蚁用嘴巴叼住,把东西搬回家。嘴巴 有一对像螃蟹一样的大钳子,力气很大。 (2)当食物过大时,小蚂蚁会用头去碰另一 只蚂蚁的头,过一会就有许多同伴来共同搬 运食物。 (3)蚂蚁搬东西回家时,是大家排成一队, 沿着原来的路回家。画一画、说一说,蚂蚁 搬食物回家。
(二)广泛性和代表性
1.广泛性和代表性要求的内涵 广泛性: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要尽量涉及多 个方面,确保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面) 代表性:选择的内容要典型反映某一领域的基本 知识结构。(点) 2.广泛性和代表性要求的依据 科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呈现领域的广泛性; 幼儿科学探索领域的宽广性; 幼儿科学教育的奠基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