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膀胱肿瘤病人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朱怀娣,吴 蓉,李红艳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膀胱肿瘤病人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将64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病人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病人术后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病人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不适和护理问题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和病人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不适和护理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膀胱肿瘤病人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后不适和护理问题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关键词:膀胱肿瘤;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护理干预;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1.036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1A-2933-02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男性多见,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表浅膀胱肿瘤越来越多地采用激光治疗。
2009年5月—2011年9月我科采用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病人,同实施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9月我院采用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病人病人64例,男36例,女28例;年龄24岁~82岁(59±6岁);病史7d至2年(70.0d±14.6d);无痛性间隙性肉眼血尿57例,镜下血尿4例,体检发现3例。
单发肿瘤53例,多发肿瘤11例;肿瘤2个~8个;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膀胱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膀胱肿瘤。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人术后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病人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针对膀胱肿瘤绿激光汽化术病人术后病人易出现的不适及护理问题,制订出护理干预措施。
①针对病人术后易出现低落、焦虑、紧张及担心预后等不良情绪所进行的护理干预。
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病人,在病人入院后及时了解病人的个人情况。
如病情、手术类型、经济情况、心理状态等,并进行评估。
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注意举止轻柔文雅,工作忙而不乱,说话温和谨慎,用心去赢得理解和尊重[1]。
护士应多与病人沟通交谈,耐心回答病人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和疑惑,使病人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介绍手术效果好,积极配合治疗的病友相互认识,现身说法,激发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使病人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疾病、配合治疗,以达到满意的预后效果。
②针对病人手术麻醉产生的不适进行护理干预。
病人从手术室安返病房后,护士应安慰病人放松心情;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去枕平卧6h,尽量减少头部活动,避免因抬高头部引起颅腔内压力降低造成头痛;同时也要反复解释,不要过度紧张,可以活动四肢,避免因解释不到位,病人紧张不敢活动肢体,导致长时间处于一个卧位,引起四肢僵直及肌肉酸胀等不适。
护士应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减少肠粘连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③针对术后留置尿管引起的不适所进行护理干预。
膀胱肿瘤绿激光汽化术后,病人一般留置尿管1d~3d。
导尿术也是一种应激,可加重病人的恐惧、焦虑情绪[2]。
多数病人感到不适难受,病人可由于气囊尿管的气囊注水后压迫尿道内口或直肠,常有想排尿或排便的感觉。
此时可让病人适当更换体位,从而减轻压迫感,必要时可适当抽出气囊内的水。
亦可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如听音乐、看书、与人交谈等,以减轻不适感。
留置尿管期间,每天用0.1%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2次,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洗会阴及擦洗尿道口,保持尿道清洁无菌。
应嘱病人多饮水,保持尿量≥2 500mL/d,防止尿管扭曲、滑脱,尤其病人在床上翻身活动时注意不可拉扯尿管。
下床活动时,集尿袋的位置应低于膀胱,发生尿道口污染后,应进行早期局部治疗,防止细菌逆行感染。
如果病情允许,应尽早拔除尿管,以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
④饮食护理干预。
病人安返病房后,一般禁食6h后可进食。
向其说明,可先饮少量水,然后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空腹进食牛奶及甜食引起胃肠产气增多而造成不适。
少食多餐,不可进食过多过快,增加胃肠道的负担。
随着胃肠功能的恢复,可指导病人摄入足量的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及利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忌食辛辣肥腻之品。
指导病人家属根据病人的喜好为其提供可口的食物,注意调节食物的色、香、味。
由于膀胱肿瘤绿激光汽化术后局部组织可形成痂块,术后用力排便腹压增加,可能导致痂块脱落而继发出血。
因而指导病人多饮水,多食新鲜水果、蔬菜、蜂蜜(糖尿病不宜)或口服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
⑤针对术后化疗及复查等相关知识缺乏进行的护理干预。
对病人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术后早期化疗可以防止残留细胞种植转移,减少复发率[3,4]。
术后6h内行丝裂霉素30mg稀释至30mL膀胱灌注,保留1h。
术后1周开始丝裂霉素50mg膀胱灌注化疗,每周1次共6次,后每2周1次共6次,后每月1次共6次。
第1年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第2年、第3年每个6月复查膀胱镜,4年以上每年复查膀胱镜1次。
灌注前应尽量减少饮水,排尽膀胱内尿液,以减少对药物的稀释。
灌注后协助病人分别采取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和俯卧位各15min,保留1h后排尿。
此时嘱病人多饮水,使尿液稀释,以减轻化疗药物对尿道黏膜的刺激。
根据膀胱肿瘤病人灌注化疗周期长、次数多,多数病人不能清楚记清灌注时间次数及膀胱镜检查的日期等原因。
我院护士设计了专门的膀胱肿瘤灌注时间表,清楚标明膀胱灌注和膀胱镜检查的时间、次数及注意事项,出院时发给病人,提高了病人的认知力及执行力。
1.2.2 观察指标 ①病人术后不适和护理问题发生情况;②病人住院时间、病人满意度。
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不满意。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表1 两组病人术后不适和护理问题发生情况比较例(%)组别例数发生观察组32 2(6.25)对照组32 8(25.00) 注:χ2=4.27,P<0.05。
表2 两组病人住院时间和病人满意度比较组别例数住院时间d满意度例(%)观察组32 5.61±2.31 30(93.75)对照组32 7.35±2.97 20(62.50)P<0.05<0.053 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生理、心理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5]。
通过实施护理干预让病人住院期间缓解了因手术及治疗带来的痛苦,明显减轻了不适感,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增强了病人对治疗及护理的信心,了解了疾病及治疗的相关知识,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并由此提高病人的护理质量。
在实施护理干预后,最终降低了病人术后不适和护理问题的发生率,促进机体康复,减轻病人术后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1] 肖小平.浅谈急诊室护士态度及语言的重要性[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9):1314.[2] 卫美华.妇产科病人术前插导尿管时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8):714-715.[3] Sylvester RJ,Osterlinck W,vander Meijden AP.A singl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instillation of chepotherapy decreases the risk of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stage Ta Tl bladder cancer:a meta-a-nalysis of puplished result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J Urol,2004,171(6pt 1):2186-2190.[4] Kaasinen E,Rintala E,Hellstrom P,et al.Factors explaining recur-renc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immunotherapy regimens forfrequently recurring superficial carcinoma[J].Eur Urol,2002,42:167-174.[5] 魏天星.临床实施舒适护理的探讨[J].上海护理,2005,5(1):62.作者简介 朱怀娣,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12000,江苏省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吴蓉、李红艳单位:212000,江苏省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12-08-14)(本文编辑王钊林)10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与护理韦懿珊摘要:[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与护理。
[方法]对10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抢救并加强护理。
[结果]手术成功106例,术中无死亡,术后死亡39例。
[结论]加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与护理,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1.037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1A-2933-02 颅脑损伤是由于暴力作用于头颅造成头部的损伤,其中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在3分~8分,伤后昏迷者再次昏迷在6h以上者,具有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的特点,治疗困难,护理复杂。
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为30%~50%[1],损伤致颅内血肿、水肿继发脑疝而死亡。
立即进行开颅手术清除颅内血肿、有效减压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关键环节。
2010年2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10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06例,男80例,女26例;平均年龄40岁;硬膜下50例,硬膜外血肿40例,脑挫裂伤16例;均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行开颅颅内多发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72例,硬膜外血肿清除术34例。
1.2 结果 手术成功106例,术中无死亡,术后死亡39例,主要死亡原因是脑疝继发脑干功能衰竭,因术后并发肺内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等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