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述 (1)1.2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2)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4)1.4可行性研究结论 (5)第二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7)2.1项目建设的背景 (7)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2)3.1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2)3.2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13)3.3有利于保护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 (13)3.4有利于提升救助管理和服务专业化水平 (14)第四章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14)4.1项目选址 (14)4.2建设条件 (15)4.3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17)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18)5.1总体设计原则与设计定位 (18)5.2建设方案 (18)第六章环境影响与保护 (27)6.1环境现状 (27)6.2环境保护依据 (27)6.3主要污染源及处理措施 (27)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 (28)7.1项目建设周期 (28)7.2项目实施进度 (29)第八章消防 (29)8.1编制依据 (29)8.2编制采用标准 (29)8.3消防设计 (30)8.4安全防火措施 (30)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 (32)9.1劳动安全卫生编制依据和执行标准 (32)9.2危害性因素 (32)9.3安全措施 (33)第十章组织管理 (34)10.1组织结构 (34)10.2人力资源配置 (35)10.3人员培训 (35)10.4财务管理 (35)第十一章节能 (37)11.1编制依据 (37)11.2能源构成 (37)11.3节能和节水措施 (38)第十二章项目招投标 (42)12.1招投标原则 (42)12.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43)12.3评标委员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 (44)第十三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45)13.1投资估算 (45)13.2资金筹措 (49)第十四章效益评价 (50)14.1社会效益分析 (50)14.2效益评价 (50)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50)15.1结论 (50)15.2建议 (51)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XX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新建项目1.1.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3项目承担单位XX县民政局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1.1.4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9个月。

1.1.5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县XX镇镇政府北侧,交通便利,自然环境良好。

1.1.6建设规模和内容项目区规划用地面积13333.2m2(约合20亩),总建筑面积900m2,地上3层,单侧走廊,砖混结构。

内设:居室、教室、办公室、医务所、警卫室、食堂、洗簌间、卫生间、活动室。

以及供排水系统、采暖系统、供电系统等公共工程。

设置30张床。

1.1.7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80.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57.86万元,占总投资的87.7%;其他费用13.1万元,占总投资的7.3%;预备费9.04万元,占总投资的5%;1.1.8资金来源(1)县级承担资金90万元,占总投资50%(县级财政承担50%,即45万元,县级福彩公益金承担50%,即45万元。

)。

(2)省级承担90万元(省级财政承担20%,即18万元,省级福彩公益金承担80%,即72万元)。

1.2项目承担单位概况XX县民政局是主管全县民政工作的县政府工作部门。

设6个内设机构:办公室、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救灾救济办公室、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优抚股、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股。

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关于民政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全县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研究拟定全县民政工作地方性政策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承担依法对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登记管理、监察责任。

(三)负责拥军优属、烈士褒扬和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优待;审核报批烈士称号,组织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制定优抚工作地方性政策,并组织实施;承担县双拥工作委员会有关具体工作;管理烈士陵园。

(四)负责退役士兵和军队离退休干部接收安置工作;管理县军队离退休干部军休服务站、军供站和县光荣院。

(五)负责组织、协调救灾工作;组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建设;负责组织核查、上报并统一发布灾情;负责救灾款物管理、分配及使用监督工作;组织、指导救灾捐赠工作。

(六)负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工作;牵头拟订相关规划、政策和标准,指导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七)拟定行政区划管理相关政策和行政区域界线、地名管理有关办法;负责全县乡镇设立、命名、变更和政府驻地迁移审核报批工作;按规定承担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和管理工作;负责全县地名管理工作;负责全县路牌、街牌、巷牌、楼牌、门牌安装设置工作。

(八)拟定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建设和社区建设政策措施;指导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指导和协调村(居)务公开;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九)拟定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标准;指导社会福利事业管理,组织指导社会捐助;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组织和指导老年人、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工作;管理县社会福利(儿童)中心和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

(十)负责全县各类福利企业年检认证和新办福利企业审核工作;负责全县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工作和福彩公益金的管理使用。

(十一)负责婚姻登记、儿童收养和殡葬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拟订相关政策措施,推进婚俗和殡葬改革。

(十二)按规定会同有关部门拟定社会工作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和职业规范,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十三)负责全县老龄工作,制订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督促检查老龄委决定事项的落实。

(十四)负责全县民政事业财务工作,加强民政事业费使用和管理;负责民政统计年报和民政事业费预决算,监督管理直属单位国有资产。

(十五)负责全县民政系统职工培训、考核和表彰奖励工作,加强民政队伍建设。

(十六)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1.3.1编制依据1、《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2、《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3、《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4、《民政部、财政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有关机构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5、《民政部关于加强孤儿救助的工作意见》6、《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7、《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8、《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临时救助的通知》;9、《民政部关于在全国开展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10、《XX县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1、《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12、《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2001年原国家计委9号令);13、《关于印发2010年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篇(章)编制内容及暂行评估方案的通知》(新发改环资<2010>921号);14、关于编制XX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的技术服务委托书;1.3.2研究的范围根据国家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护设施基本建设项目可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本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研究以下内容:1、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落实项目建设的条件3、确定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实施方案4、估算项目建设投资和安排资金使用计划5、项目建设综合效益分析1.4可行性研究结论XX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新建项目位置合理,交通便利,给排水、供电、供热、通讯等配套条件可靠,综合楼建设方案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布局合理,社会效益明显。

因此,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一建设规模1 规划用地面积平方米13333.2 (1)综合楼平方米900 (2)道路、地坪平方米1480 (3)绿地平方米4517 二综合楼建筑面积平方米900 1 一层餐厅、值班室、接待大平方米300厅、宿舍平方米300 2 二层财务室、活动室、站长办公室、宿舍3 三层会议室、宿舍平方米300 三规划指标1 容积率% 6.82 建筑密度% 2.33 绿化率% 51.4 四劳动定员人15五项目建设期月9六项目总投资万元180 1 建筑工程费万元170.96 2其他费用万元9.04第二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很大提高,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2004—2009年,扣除物价上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均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实际年均增长7.7%,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000万人,减少到1993年的8000万人,到目前下降到3600万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受益,居民的生活水平、医疗保健水平等各方面获得了极大提高,权益维护状况得以改进。

但是,经济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对部分儿童生存状况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从农村到城市的巨大人口流动浪潮裹挟了一部分儿童,他们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家庭、离开学校,在缺乏人身安全及经济保障的环境中游荡;家庭不稳定的增长、离婚、再婚、单亲家庭现象的增多,使一部分儿童失去了家庭应给予的关爱和照顾;社会控制的弱化及经济犯罪现象的增多,使一些儿童成为犯罪活动的牺牲品或参与者;伴随着城镇改革尤其是国营企业改革的推进,城镇失业率提高,下岗职工增多,城市中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在增长,这些家庭的子女的生活质量及求学机会常常受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

市场取向的改革,引发了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及政府福利政策的一系列变化,它也对许多儿童的生存状况产生了影响,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二元分割的,由政府福利机构、父母工作单位、社区组织及家庭亲族共同组成的针对处境困难儿童的援助保护体系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一部分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及其儿童,既不能从原有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中获得支持,也无经济能力从市场中获得帮助。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流浪儿的生存权利时刻受到威胁。

他们大多没有父母关爱,得不到关怀和尊重,心理难免不健康,加上周围一些人歧视、辱骂、驱赶,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流浪少年儿童的年龄多是十来岁,基本上没有读过书。

每个流浪儿童都有着各自的辛酸与不幸,身心遭受摧残,为了生存很多人染上了偷摸、说谎等恶习,流浪儿童是一个急需救助保护的特殊群体。

现在流浪女孩增多、低龄儿增多、重复流浪率上升也是近年来流浪儿童群体的特点。

流浪儿童长期在外面流浪,许多孩子已经养成了好逸恶劳、偷盗抢劫的毛病。

据统计,到救助中心的流浪儿童,90%以上都有或多或少的轻微违法违纪行为,98%以上的孩子都有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