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图学习题答案(田凌)

工程图学习题答案(田凌)


5. 根据线段AB的两个投影,求作第三投影。
6. 已知线段AB、BC、CD的两个投影,求作侧面投影,并判断其各为何种位置直线。
AB是
BC是 CD是
水平
一般位置 侧垂
线
线 线
7. 在线段AB上取一点C,使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
* 8. 在线段AB上取一点C ,使它与H面和V面的距离相等。
2. 求作俯视图,并标出表面上各点的其余两个投影。
2. 求作俯视图,并标出表面上各点的其余两个投影。
3. 求作左视图,并标出表面上各点的其余两个投影。
3. 求作左视图,并标出表面上各点的其余两个投影。
4. 求作左视图,并标出表面上各点的其余两个投影。
4. 求作左视图,并标出表面上各点的其余两个投影。
12. 求作左视图。
12. 求作左视图。
13. 求作左视图。
13. 求作左视图。
14. 求作左视图。
14. 求作左视图。
15. 求作俯视图。
15. 求作俯视图。
16. 求作俯视图。
16. 求作俯视图。
17. 求作左视图。
17. 求作左视图。
18. 求作俯视图。
18. 求作俯视图。
6.3 多形体相交
1. 补全主视图中所缺的线。
1. 补全主视图中所缺的线。
* 2. 补全主视图、俯视图中所缺的线。
交线Ⅲ-Ⅳ为侧垂线。 求解顺序为: 3″,4″→ 4(→ 4′)→ 3→ 3′ 或 4′→ 4 → 3 → 3′
* 2. 补全主视图、俯视图中所缺的线。
7 组合体
7.1 根据组合体的两个视图 和直观图画第三视图
注:c′1′∥n′m′ , c1∥nm ; b 在 a1 的延长线上
3. 已知两条平行线段AB、CD确定的平面P平行于三角形 EFG,试完成平面P的水平投影。
注: e′2′∥a′c′, ac∥e2; g′1′∥a′b′, ab∥g1 ,cd∥ab
4. 平面 ABC 和 DEF 相互平行,试完成 DEF 的水平投影。
9. 过点C作 AB 的平行线CD,实长为20(先作出AB的水平投影,后作CD的三面投影)。
10. 作一线段MN与已知线段CD、EF相交,同时与AB平行(点M在CD上,点N在EF上)。
11. 作水平线EF与两已知线段 AB 和 CD 相交并与H面相距 40。
* 12. 过点C作一线段MN与直线 AB 和 OX 轴都相交。
3. 改正组合体视图中的错误(俯视图正确)。
3. 改正组合体视图中的错误(俯视图正确)。
* 4. 根据已知物体三个视图的轮廓,补全图中所缺的线。
2.3 平面的投影
1. 已知平面的两个投影,求作第三投影。
2. 已知平面的两个投影,求作第三投影。
3. 已知平面的两个投影,求作第三投影。
4. 已知平面的两个投影,求作第三投影。
5. 已知平面上一点K的一个投影,求作此平面的第三投影及点K的其他两个投影。
6. 已知平面上一点K的一个投影,求作此平面的第三投影及点K的其他两个投影。
工程制图 习题答案
1 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
1.1 字体练习
1. 字符、数字练习。
2. 汉字练习。
1.2 基本几何作图方法
1. 按比例1:1抄画在绘图纸上。
1. 按比例1:1抄画在绘图纸上。
2. 按比例1:1抄画在绘图纸上。
2. 按比例1:1抄画在绘图纸上。
1.3 计算机绘图练习
1. 用AutoCAD软件以交互方式绘制如下几何图形,图中未标注尺寸自定,不标注尺寸。
* 14. 作三角形DEF垂直于三角形ABC。
* 15. 过点C作三角形ABC的垂线CD(任意长)。
3 换面法
3.1 换面法求实长、倾角
1. 用换面法求线段AB的实长。
L 为线段AB的实长
2. 用换面法求三角形ABC与正面投影面倾角的实际大小。
β为三角形ABC与正面投影面倾角的实际大小
3.2 换面法求夹角、距离
11. 完成五边形的水平投影。
12. 完成平面图形 ABCDEFGH 的水平投影。
提示:点C、D、G、H共线, AH∥FG∥ED∥BC。
2.4 直线、平面之间 的相对位置
1. 线段 AB 平行于由两条平行线段CD、EF确定的平面,完成 AB 的正面投影。
注:e1∥ba,a′b′∥1′e′
2. 已知线段MN和三角形ABC平行,求作此三角形的水平投影。
7. 已知平面上一点K的一个投影,作出此平面的第三投影及点K的其他两个投影。
* 8. 在已知平面内作一点D,使其距H面15,距W面25。
9. 作图说明点A、B、C、D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否。 因点A、C连线与B、D连线未相交于一点。
10. 已知线段AB、CD与点K共面,AB∥CD,求作c′d′。
2.2 直线的投影
1. 求作线段AB的侧面投影。
2. 水平线AB,距H面15,与V面成30°,实长25,点B位于点A的左前方,画出AB的三面投影。
3. 正平线AB,距V面20,与H面成60°,实长25,点B位于点A的右上方,画出AB的三面投影。
4. 侧平线AB,距W面30,与H面成30°,实长25,点B位于点A的前上方,画出AB的三面投影。
注:1′c′∥d′e′ , de∥1c ; 2′a′∥e′f′ , ef∥2a
5. 求线段 EF 与已知平面的交点,并判断可见性。
注:点K为所求
6. 求线段 EF 与已知平面的交点,并判断可见性。
注:点2属于EF 点3属于AC 点K为所求
7. 求线段EF与由两相交线段AB、AC确定的平面的交点,并判断可见性。
9. 求作三角形ABC与矩形DEFG相交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注:mn∥ab
10. 求作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交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 11. 求作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交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12. 过点A作正平线AB垂直于CD,AB实长30。
13. 过点K作矩形ABCD的垂线,并求垂足。
4. 根据组合体的两个视图,参照直观图,求作左视图。
4. 根据组合体的两个视图,参照直观图,求作左视图。
7.2 根据组合体的两个视图 画第三视图
1. 求作左视图。
1. 求作左视图。
2. 求作主视图。
2. 求作主视图。
3. 求作主视图。
3. 求作主视图。
4. 求作左视图。
4. 求作左视图。
5. 求作左视图。
5. 求作左视图。
6. 求作俯视图。
6. 求作俯视图。
7. 求作左视图。
7. 求作左视图。
7. 求作左视图。
8. 求作左视图。
8. 求作左视图。
9. 求作俯视图。
9. 求作俯视图。
10. 求作俯视图。
10. 求作俯视图。
11. 求作左视图。
11. 求作左视图。
* 10. 求作俯视图。
* 10. 求作俯视图。
* 11. 完成主视图中所缺的交线。
* 11. 完成主视图中所缺的交线。
6 立体与立体相交
6.1 平面体与回转体相交
1. 求作主视图。
1. 求作主视图。
2. 求作俯视图。
2. 求作俯视图。
3. 求作主视图。
3. 求作主视图。
4. 完成主视图,求作左视图。
4. 求作左视图,并标出圆环面上各点的其余两个投影。
4. 求作左视图,并标出圆环面上各点的其余两个投影。
5 平面与立体相交
5.1 平面与平面体相交
1. 求作俯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个投影。
1. 求作俯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个投影。
2. 求作主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个投影。
2. 求作主视图,并标出面P的其余两个投影。
19. 求作俯视图。
19. 求作俯视图。
* 20. 求作左视图。
* 20. 求作左视图。
7.3 改正组合体 视图中的错误
1. 改正组合体视图中的错误(左视图正确)。
1. 改正组合体视图中的错误(左视图正确)。
2. 改正组合体视图中的错误(主视图正确)。
2. 改正组合体视图中的错误(主视图正确)。
4. 完成主视图,求作左视图。
6.2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交
1. 求作主视图,并标出交线上特殊点的三投影。
1. 求作主视图,并标出交线上特殊点的三投影。
2. 求作俯视图,并标出交线上特殊点的三投影。
2. 求作俯视图,并标出交线上特殊点的三投影。
3. 求作主视图,并标出交线上特殊点的三投影
3. 求作主视图,并标出交线上特殊点的三投影
4. 求作主视图。
4. 求作主视图。
5. 求作俯视图。
5. 求作俯视图。
6. 求作左视图。
6. 求作左视图。
7. 完成俯视图,求作左视图。
7. 完成俯视图,求作左视图。
* 8. 完成俯视图,求作左视图。
* 8. 完成俯视图,求作左视图。
9. 完成俯视图,求作左视图。
9. 完成俯视图,求作左视图。
7. 四棱锥被正垂面P截切,完成俯视图,并作出左视图。
* 8. 梯形棱柱被正垂面P截切,完成左视图和俯视图。
* 8. 梯形棱柱被正垂面P截切,完成左视图和俯视图。
5.2 平面与回转体相交
1. 求作俯视图。
1. 求作俯视图。
2. 求作俯视图。
2. 求作俯视图。
3. 求作俯视图。
3. 求作俯视图。
2. 用AutoCAD软件以交互方式绘制如下平面图形,比例1:1,不标注尺寸。
3. 利用AutoCAD软件的三维实体造型功能,构造下图所示的三维实体。
3. 利用AutoCAD软件的三维实体造型功能,构造下图所示的三维实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