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环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建环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23
什么是内区冬季冷负荷?


只要需要送低于室温的风,就叫做有冷负荷。不管 是室外风或者混风加热的,还是通过制冷获得的。 对于大部分公共建筑,内区冷负荷冬夏差别不大, 因此需要的风量和送风温差也差别不大 不分内外区的结果是
不把内区作为一个系统单独处理,而是与外区混在一个
系统里,因此新风都被统一加热到一个比较高的温度, 必然导致内区过热 即便内区做了独立的系统,但没有冷源,或者系统类型 不合适,只有固定的新风量,便以为可以了
抄完集中、半集中、分散型系统的优缺点之后,给各分
区选择的空调系统完全没有针对性 在明明没有市政供热管网的条件下,大篇幅介绍集中供 热的优点 设计的建筑根本不存在高大空间,却介绍喷口如何适用 于高大厂房、体育馆 普通公共建筑,却大谈洁净要求、高效过滤器
26
空调系统方案


绝大部分同学对空调系统类型选择的原则是:凡是 大空间便选全空气,凡是小空间便选风机盘管,内 外区负荷特性的不同并不在考虑之列。 对于全空气系统,选择定风量系统还是变风量系统 ,概念不清,不考虑负荷特征

把室内设计参数温湿度都是一个孤立的数,而不是 一个范围,概念有问题 室内、外设计参数混乱,室外冬季设计参数有采用 空调的,有采用采暖的;室内标准甚至有把所有空 间都定位一样的,连游泳馆都是冬季比夏季冷,缺 乏确定的依据 空调系统分区缺乏平面图表示,不配合施工图就看 不明白哪里是哪里,缺乏水系统原理图 说明书正文没有给出负荷计算的结果,只在附录中
大空间选择定风量,小空间选择变风量 由于变风量不会处理,所以选择定风量
用一个系统定风量系统同时带多个区域
用一个变风量系统,同时带一个外区和一个内区

方案设计只注重极限工况,忽视全年候的设计,没 有考虑所选系统和设备在全年各统方案


内区选择了风机盘管,却没有考虑冬季冷源如何解决 内区用风机盘管,冬季用新风解决供冷问题,但风量 比夏季的FCU+新风的总风量还大!

4. 设计软件成了“黑箱” 已用了不同的计算工具进行对比计算。但没 有说明采用该负荷计算工具的理由。 没有分析各种负荷计算工具的计算理论、方 法对该工程负荷计算的适用性。 没有注意分析软件设定的计算条件、数据库 参数等是否符合对该工程的实际情况。

1.4 改进毕业设计与指导
培养工程师 建立完整清晰的工程概念 加强指导:运用软件进行工程实践问题的计 算与分析 减少模板式的重复工作量,加强分析讨论, 增强工程意识

缺点:对最基本的设计问题的考虑不足
负荷计算
系统分区
系统方案 全年运行方案
缺乏实用性
4
问题1: 负荷计算
1.1 总冷热负荷计算结果差异很大
总冷热负荷最大者是最小者的2倍多; 总热负荷大于总冷负荷,有的则相反,总冷 负荷均大于总热负荷; 新风冷、热负荷、及人员散热负荷的最大最 小之比也超出两倍多 围护结构负荷计算结果之差为1.7倍以上。
工具、软件的工程实践运用
1、正确选用软件,注意合法性----是否获得工 程管理机构的许可;适用性----是否适用于要计 算分析的工程问题,设备选型,能耗分析,运 行策略,控制方案。 2、正确使用软件,注意默认的计算条件,正确 输入计算参数。 3、正确评价计算结果(可信度?可靠度?)。 4、正确使用计算结果(参考?还是依据?)

采用地板辐射供冷,却没有做除湿系统 FCU+新风系统,没有新风机组选型 没有空气处理设备需求的冷/热媒的温度和流量 空气处理的终状态偏左,是需要溶液除湿装臵才能达到的, 却用一个表冷器来处理 30
问题5:全年运行调节

自控方案非常笼统,没有针对性,甚至与本楼的系统 没有关系。比如
抄书,不着边际 说夏季、冬季怎么样,却没有给出判断冬夏的具体依据 说过渡季变新风量,没有给出依据什么变,调什么变 控制方案说冷热水系统分三、四个区控制,但实际上前面

弄清学术与工程的行为准则是不同的 学术要自由,工程守法规——

学术研究是教学的基本功底,但学术自由意识误入 工程领域,会影响遵守工程法规的自觉性。 只有通过工程实践的历练才能切实理解遵守工程法 规的重要性;才能在设计指导中注意培养学生在工 程实践中应用规范标准的能力。
毕业设计不要纯技术化——
29


问题4. 不会做空气处理方案


只有示意性焓湿图,没有一个是有具体数据的 没有冬季空气处理的焓湿图,无论是全空气还是FCU,或者 是辐射板 冬季和夏季机组的设计风量不一样,却没有给出怎么能够实 现不同的送风量
两个风量差很远,可能一个是另一个的1/3
两个风量差不多,可能相差10%
1. 采用规范标准的正确性
2. 使用规范标准的正确性 3. 选用和使用设计工具的正确性 4. 计算参数取值的合理性 5. 疏忽错误
1 采用规范标准的正确性 设计题目未明确应采用的设计规范、标准, 设计者在“正确采用规范标准”上出错。 有的选择《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有的选择《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 计标准》。
毕业设计中的问题
——兼谈空调方案设计 与地源热泵空调技术 刁乃仁 热能工程学院 2013.4.8
1
交流主要内容
毕业设计中的问题——把脉 空调设计方案确定——开方 地源热泵空调技术——案例

2
一、毕业设计中的问题
毕业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民用建筑(公共与住宅)、工业建筑,空间形式多样: ——考察对建筑环境整个的认识和处理的综合能力
22
算不出内区有冬季冷负荷的原因
冬季算负荷时不考虑内外区,只算外围护结 构传热,然后平摊到各空间 在冬季把室内发热量设为零,实际上冬季内 区最不利的是室内发热量最大的时候(启动 阶段可能有热负荷,应该两个都要算) 尽管采用软件进行了模拟,但没有把结果中 的新风热负荷与室内冷负荷分开。如果最冷 的时候新风热负荷大于室内冷负荷,就认为 内区总负荷是热负荷,没有冷负荷。



负荷计算、方案确定、设备选择、系统设计与技术集成 ——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夏天需要供冷,冬季需要供热 ——考察综合方案能力 重点要求 ——方案论证、施工图表达能力及工程计算能力
3
总体问题

优点
关注采用节能新技术、空调新技术 普遍采用建筑热模拟软件、CFD模拟软件等
计算比较细致
描述只有两台冷机和水泵管两条立管,不对应 用一个全空气风量系统带多个房间,在自控部分却没有提 各房间便工况的独立控制怎么办 冬季FCU+新风变新风量给内区降温,却没有任何控制手段 给高级客房确定VAV系统,但没有给出具体如何才能实现 独立调节的系统和控制方案 31
问题6:不规范


2 使用规范标准的正确性
在使用规范标准条款确定计算参数出错 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7.7)与 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5.3)不同 冬、夏季室外空气状态的确定方法不同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3 选用和使用设计工具的正确性
根本不做冷热源方案论证,靠几句定性的话就敲定 了冷热源类型了,如:地源热泵是有效利用可再生 能源的节能减排的形式…… 冷热源方案不是把冷热源组合在一起比较的,或者 只比较夏季,或者冬夏分开比,计算初投资出错 用地源热泵,却不论证有没有足够埋管的地方 有的同学在冬季供热方案比选时,用直接电采暖作 为比较的基准
用全年能耗分析软件计算设备选型负荷 全年能耗分析基于多年的平均条件、代表条 件或典型条件。 设备选型基于工程在不利条件下的保证性、 保证率或不保证率。 二者是两个不同的工程概念。
4 计算参数取值的合理性
4.1 室内设计(计算)参数取值的合理性
夏季室内设计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 A1组的取值为26℃和55%; A2组的取值为25℃和65%。 人员密度: A1组的取值为0.25人/㎡; A2组的取值为0.125人/㎡。 照明密度: A1组的取值为11W/㎡;而A2的取值为19 W/㎡。
问题2:系统分区




内外区的概念:内区可能全年存在冷负荷,与外区 负荷特性不一致 空调系统的分区不只是以功能分区为依据,还应该 考虑按负荷特征不同的分区 说明上 要进行内外分区处理,但实际上没有 文字上说要进行内外分区处理,空调系统也分开了 ,但却没有任何针对性的系统选择方案和冬季空气 处理方案 负荷计算时,没有发现冬季内区有冷负荷——为什 么?
相当于冬季新风机组变成定风量全空气系统了,而且是一个
系统带多个房间的

整个楼层内外区用同一个新风机组,却不给出冬季如 何解决内区冷负荷的办法
有提出内区用新风供冷,却没有如何调配新风量的方案

内区小房间决定用多联机,地下室决定用分体机,却 没有说明室外机往哪儿安装
28
冷热源方案

方案只是泛泛的冷热源一般性原理介绍
1.3 原因分析
1. 工程法规意识淡漠,对规范标准在工程设计中
的作用认识模糊; 2. 处理工程问题缺少谨慎性,对后果没有意识; 3. 未掌握合理确定工程计算参数的方法; 4. 设计软件成了“黑箱”。
1. 工程法规意识淡漠,对规范标准在工程 设计中的作用认识模糊;
1)没有“技术法规”的概念; 2)处理工程技术问题也需要遵守工程技术法规; 3)对规范标准、设计手册、教科书、杂志文章 在工程设计中的不同作用分不清。

1.2 计算结果不同的原因

计算结果出现差异是正常的
实际工程是复杂的,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由于对这 些不确定因素的把握和处理的差异,必然使不同的 设计者对同一工程的负荷计算出不同的结果。若负 荷计算结果完全相同反而不正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