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与代码】康复治疗技术(630405)【专业简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我校2008年设置的专业。
现有在校学生64人;已毕业学生63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6.7%。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有专业课专任教师7名,其中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人,讲师(主治医师)4人,助教(住院医师)2人。
校内兼课教师3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人,讲师1人。
100%的专任及校内兼课教师具有“双师”资格。
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能力等结构合理,形成了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术梯队。
学校拥有直属附属医院二所,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所,开放病床数504张;二级甲等医院1所,开放病床数120张。
拥有113个校外实习教学点。
初步建立起“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临床实践三者融合,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实验实训、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三个重要实践环节。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发展的,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职业岗位群和人才培养规格】一、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
2、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修养,对工作、社会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艰苦创业、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能够守法自律。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4、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较强的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较快适应临床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主辅修课程及实训环节考核合格,操行评定合格。
掌握康复功能评定和各种康复治疗(包括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能够开展临床康复服务。
二、具体要求1、知识结构(1)熟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3)熟练掌握康复治疗技术,如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传统中医康复治疗等。
(4)熟练掌握常见疾病康复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1)具有康复功能评价的能力。
(2)具有开展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如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传统中医康复疗法等)的能力。
(3)具有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
(4)具有开展康复教育的能力。
(5)具有沟通协调的能力。
3.素质结构(1)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2)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较宽的知识面,有强烈的求知欲及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意识,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
(3)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端庄的仪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和自我锻炼能力。
三、岗位面向1.主要就业岗位:(1)各级综合医院康复科室的康复治疗岗位;(2)专科医院如儿童医院或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院或脑科医院,以及康复专科医院的康复治疗岗位;(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康复治疗岗位。
2.其他就业岗位:(1)特教学校或福利院康复治疗岗位;(2)养老院康复治疗岗位;(3)省、市或县残联康复中心。
四、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分析如下表五、职业能力分析与分解【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二、学制:全日制三年三、修业年限:3~5年【毕业条件】学生在3~5年内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总学分最低限额。
康复治疗技术总学分最低限额175.5学分(必修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限定选修课程及任意选修课程的学分不能互相抵充),其中必修课、限选课为113.5学分;任选课为10.0学分;入学教育、军训、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公益劳动、毕业教育为52学分。
取得以上学分并符合学籍管理条例的其他关于毕业条件要求,准予毕业。
【课程体系与进程安排】一.课程模块设置和要求1.课程模块设置表课程模块设置2.课程基本要求(见各课程教学大纲)二、标准学制时间分配(按周计)三、专业教学进程设置(一)必修课、限选课教学安排2012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三年制)必修课、限选课教学进程表(见教学附表1)(二)任选课程安排表学生应修学不低于10.0学分的任选课程。
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每学期从开设的任意选修课程中,任选1~4学分的课程。
2011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三年制)任选课程一览表(见教学附表2)(三)公共课程设置安排表(见附表3)四、成绩考核(见各课程教学大纲)本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均需考核。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
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含听课情况、作业练习、课堂提问、实验实训见习、•课堂讨论、学习笔记、平时测验等)和期末考核成绩综合评定。
考试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记载。
考查课程成绩可按百分制记载,亦可按五等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记载。
课程的考核方式, 一般为闭卷笔试;根据课程特点,也可采用开卷笔试、口试、操作考核、论文写作、病例分析、调查报告、课后作业等形式。
考核内容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着重考核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课程描述】(见各课程教学大纲)【专业建设指导机构】成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人员包括:1. 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带头人、各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
2. 部分基层医疗单位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在本行业基层医疗单位有影响的康复治疗技术专家。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使课程设置和各教学环节的安排既符合教学规律,又体现医疗行业的工作特点,努力实现“产学结合”。
【师资队伍配置与要求】根据教学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干、以中青年教师为基础,“双师素质”专业教师为中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业带头人为领军的师资队伍。
1. 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大于25%。
2. “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高于60%。
3. 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面向医院聘请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促进教师资源的有效利用。
4. 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熟悉本学科新技术发展动态、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的能力,带动课程教学团队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
5. 专任教师应熟悉高职教育理念,了解高职教育对象,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6. 兼职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
【实践教学安排及设施配置】一、实践教学安排(一)各模块实践教学安排表(二)教学见习专业课程根据需要可组织学生到第一、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教学见习。
(三)顶岗实习进程安排及实习要求第三学年在教学实习医院进行40周的毕业顶岗实习。
①内科:6周。
通过在神经内科的实习,使学生学会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技术,具备对常见疾病进行康复评定和治疗的能力。
②外科:6周。
通过在神经外科和骨科的实习,使学生学会神经外科和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技术,具备对常见疾病进行康复评定和治疗的能力。
③针灸、推拿科:8周。
通过在针灸、推拿科的实习,使学生学会针灸和推拿的常用手法,具备运用针灸和推拿手法对常见疾病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
④医学影像科:2周。
通过在医学影像科阅片室的实习,使学生学会常见疾病的影像学知识,具备对常见疾病进行影像学诊断的能力。
⑤理疗科:2周。
通过在理疗科的实习,使学生学会各种常用理疗仪器的使用,具备对常见疾病给出理疗处方和实施治疗的能力。
⑥康复医学科:16周。
通过在康复医学科的实习,使学生具备用康复评定方法和康复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以及传统中医的康复治疗技术),对常见疾病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指导的能力。
【教材与书目】(见各课程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说明】一、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课程。
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体现基层医院临床诊疗岗位的能力要求,使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紧密对应。
贯穿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条主线,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加强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努力做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二、本专业实行学年学分制,学分计算方法如下:1.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16学时计1.0学分。
2.入学教育、军事课、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和毕业教育(共8.0学分):(1)入学教育:计1.0学分。
(2)军事课(军事课:包括军事理论课36学时和军事训练2周)安排在第一学年上学期开学前2周集中进行,计4.0学分。
(3)劳动教育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安排在第二、三学期每学期1周,共计2.0学分。
(4)毕业教育:计1.0学分。
3.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共44.0学分):(1)顶岗实习:预实习2周;临床综合实习40周,共42周,计42.0学分。
(2)社会实践:第一、二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各不少于1周,共计2.0学分。
(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完成。
)三、英语课程,已经通过高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及以上级别考试的学生,经申请可以免修,直接计算学分。
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经通过高校计算机一级及以上级别考试的学生,经申请可以免修,直接计算学分。
【教学附表】表1:2012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三年制高职)必修课、限选课教学进程表别注:▲表示专业核心课程 *为执业资格考试课程★为不统一安排时间的课程,可以讲座或其它形式开展教学表2:2012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三年制高职)任选课程一览表表3:2012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公共课安排表注:带★的课时不在课程中统一安排,由班会、讨论、讲座、竞赛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