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病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研究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和100接受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健康者分为对照组,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实验组。
抽取患者4ml的静脉血并进行血清分离,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值控制在5~15?滋mol/L进行检测。
结果实验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平均值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所有高血压疾病患者中,H型高血压患者约为74%;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同型半胱氨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高,且男性同型半胱氨酸及异常率均高于女性。
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疾病存在正相关关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是导致高血压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对于治疗高血压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还可以用于预防高血压以及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监控。
标签: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相关性
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心血管疾病,该疾病致死率与致残率均非常高;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体内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在转甲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有相关研究表明[2],颈动脉内膜厚度、脑血管疾病以及冠脉疾病均与同型半胱氨酸从轻度到中度的升高息息相关。
其主要原因为同型半胱氨酸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被损害,刺激增生了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强,导致凝血机制的增强,进而容易引发血栓[3]。
为了进一步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本研究随机选取了2012年6月~2015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和100例接受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采用对照方法进行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和100例接受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健康者分为对照组,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实验组。
其中对照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36.5±6.7)岁;实验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36.4±6.5)岁,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59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者脑梗死患者41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方面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①近期发生感染以及接受手术者;②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以及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③存在严重的肾、肝以及心脏功能不全者;④患有继发性高血压者;⑤近15d内服用B系维生素以及叶酸和其他干扰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药物者。
1.4 检测方法具体过程如下:①在患者未进行降同型半胱氨酸治疗前抽取
4ml的静脉血,等血液凝固以后进行3500r/min离心12min分离血清;②在2h 内使用双试剂循环酶法在OL 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进行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值控制在5~15?滋mol/L。
(试剂以及质控品生产单位均为:Shield Diagnostics Ltd)。
1.5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平均值和不同性别、年龄H型高血压病及其同型半胱氨酸情况。
1.6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用(x±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平均值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平均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同性别、年龄的高血压病患者及其同型半胱氨酸情况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发现,在所有高血压疾病患者中,H型高血压患者约为74%;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同型半胱氨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高,且男性同型半胱氨酸及异常率均高于女性,具体情况见表2。
3讨论
同型半胱氨酸是半胱氨酸与蛋氨酸在人体细胞代谢的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代谢产物,主要由甲硫氨酸转甲基之后生成[4]。
一旦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容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进而损伤血小板,导致微血管系统形成血栓。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5],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升高与高血压疾病密切相关。
高血压疾病的血管病变主要为内膜厚度增加,沉积有大量的透明样物质,中层平滑肌细胞快速增殖、肥大,随后进入内膜层,导致血管壁胶原成分增加、弹力纤维减少甚至断裂。
同型半胱氨酸往往会导致人体内皮细胞发生肥大、损害以及内皮下水肿和凝聚大量细微组织,血管弹性膜遭到破坏,中层平滑肌细胞增大、增生,随后进入患者皮下组织,增加间质胶原纤维,导致血管壁逐渐僵硬。
临床研究表明[6],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过高时会导致内皮细胞以及容量血管的内皮细胞功能被破坏,使内皮细胞无法发挥调节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转型、脂质代谢以及基质分泌和收缩等功能。
在本研究中,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其同型半胱氨酸值远高于对照组,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疾病密切相關。
此外,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值均高于年龄在50岁以下的患者,并且男性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值高于女性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值与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也存在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疾病存在正相关关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是导致高血压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对于治疗高血压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还可以用于预防高血压以及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监控。
参考文献:
[1]唐燕,姚恩生.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2,04(11):6-7.
[2]李芙蓉,谢春苹.叶酸对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4(03):137-139.
[3]王红,张颖,张向阳,等.同型半胱氨酸及甲硫氨酸合酶A2756G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06(09):879-882.
[4]陈素芹,李立鹏,高山钟.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监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刊,2015,31(13):99-100.
[5]黄鑫涛,庞学民,李之恒,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H 型高血压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5,17(13):88-89.
[6]王辉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03):33-34.编辑/叶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