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课程对生活的影响

心理咨询课程对生活的影响

咨询课程对我的生活的影响
学习心理学课程已有近两年之久,虽涉猎不深,但颇有感触。

很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改变了我的认知与思维方式,让我学会了控制情绪、调整情绪,更重要的是,例如心理咨询这门课程,让我学到了一些心理流派治疗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方法,然后可以有效地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

下面我将主要结合精神分析疗法的基本思想观点,谈一谈心理咨询理论对我的生活的影响。

换言之,我是如何结合咨询理论,进行自我疏导、调整情绪的。

除此以外,将结合对的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首先,结合精神分析流派的主要思想,我对精神分析法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

精神分析疗法的理论依据是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分析法力图破除来访者的心理阻抗,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突诱发出来,使来访者明了症状的实质,从而使症状失去存在的意义而消失。

日常生活中许多行为以及情感的表达都是无意识的,很难解释清楚它们产生的机制,例如学习、人际、实践工作中产生的种种问题。

这也可以说明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这种情况下,我学了精神分析,就会有意识的去结合理论来解释,尤其是对自己性格的剖析。

大三上学期我在重度焦虑中沦陷了半年时间。

现在渐渐缓解后我试着结合理论进行分析:因为自我同时服务于三个主人:本我、超我、社会现实,而且四者之间要维持一定的平衡。

一旦失衡的话,就会产生焦虑,这一点正好可以解释我重度焦虑的心理问题。

当时, “本我”想要在平时作业、考试中变现突出;“超我”是想在将来能够成为一名表现出色的英语老师,能进入一所不错的中学;“社会现实”是现在中学英语教师饱和,需求量较少;然而,“自我”是这样的:各方面表现平平,无特殊的成就。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样的自我必然与她的三个主人产生较大的矛盾。

因为自我与主人们的要求相差甚远,便产生了心理问题:焦虑。

“焦虑的产生,促使自我发展出一种机能,用一定的方式调解冲突,缓和三种危险对自身的威胁,使现实能够允许,超我可以接受,本我又能有满足感。

这种机能就是心理防御机制。

”(引自“百度百科”)这些自我防御机制在我的焦虑症得到解释以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否认,否认中学英语教师饱和的事实,英语的国际地位任然较强,英语学科作为主科不可能失去重要性,还有部分老师要退休离职,不可能所有学校都不需要英语教师。

这样的话自我就可以与社会现实保持平衡。

退行,这就像早上赖床时的自我安慰:“我还是个宝宝,我还不会起床”。

结合这种儿童化的语言,例如“宝宝心里苦”、“宝宝做不到呀”之类的网络流行语,可以适当的缓和本我与自我之间的冲突。

合理化,看到有的学姐学长保研呀工作呀一帆风顺,可以认为是他们基础较好,起点较高,而且很大程度上他们得着贵人相助,这样就能安慰自己:现在竞争力不强但是以后说不准会过得比较幸福。

这样,就可以协调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关系。

我现在经历过一段焦虑,因此结合理论,总结自己心理问题的成因,相当于是总结教训,吃一堑长一智,在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况,能够及时应对,防患于未然。

最后,结合整个课程的学习,我觉得心理咨询师对待来访者的态度同样可以用到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中来。

尤其是基层教育从业者,要处理和学生的关系、和家长的关系、和同事的关系,以及作为独立存在的人,还有其他的社交圈。

这一系列交际关系的处理都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技巧。

心理咨询课程不仅仅是面向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从业者,我们都应该学一学,应用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可以指导自己的生活,解决自身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且对人际交往也有很大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