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配电柜调试方案
___新增污水处理项目,其中包括对原有污水处理变电所(303G)进行改造。
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增加5台电动机出线
柜和2台10kV/0.4kV变压器出线柜,共计7台10kV高压开关柜,并与原污水处理变电所(303G)10kV高压开关柜并柜。
本方案的编制依据包括设计图纸、设备厂家出厂图纸和出厂试验报告,以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2006)。
根据现场高压电气设备实际情况,本方案分为四项工作内容。
第一项是电气设备的交接试验,包括高压开关柜试验。
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辅助回路和控制回路绝缘电阻、断路器的主触头合闸时间、分闸时间和三相分、合闸同期性,以及断路器每相导电回路电阻测量等试验。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本方案制定了相应的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
同时,为确保工程安全,还制定了安全技术措施和要求,并编制了应急救援报告。
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检查所有接线和连接点,确保无松动或腐蚀现象。
确认所有继电保护装置整定值符合设计要求。
1.1高压开关试验:
进行断路器的操动机构试验和交流耐压试验,确保操动机构可靠并能正常工作。
1.2电力电缆试验:
测量绝缘电阻和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或直流泄漏电流测量,同时检查电缆两端的相位。
1.3隔离开关试验:
测量绝缘电阻和进行交流耐压试验,同时进行操动机构试验和最低动作电压试验。
1.4封闭母线连同套管试验:
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和交流耐压试验,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2.二次回路的检查和接线:
校对线路连接的准确性,同时测量绝缘电阻。
3.综合继电保护系统试验及整定:
按照设计院或甲方提供的继电保护整定值表进行整定,并进行模拟故障试验,确保继电器保护功能和联锁装置符合设计和安全操作要求。
4.变配电系统试运行:
在进行模拟试运行和带电试运行前,先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所有设备状态良好。
进行速断、过流、低电压等保护装置的检查,并进行分闸和合闸试验,确保设备动作可靠
并符合要求。
最后进行24小时的空载试运行和24~72小时的负载试运行,确保系统运行正常无异常。
1.在模拟试运行后,应对所有二次回路再次进行检查,并
对已检查过的接线恢复原状。
2.对设备进行清洁和交接试验,并确保符合要求。
3.准备电气安全用具和消防用具。
4.试运行领导小组应组织参加试运行的人员,明确分工,
各负其责,并指定有高压操作合格证的人员操作高压分闸机构。
5.制定送电方案,并在整个试运行过程中按照方案进行。
6.预先与供电单位取得联系。
7.在变压器送电前,应确保设备修配及盘柜制造厂家、保
护装置厂家、安装调试、总包专业工程师业主、监理等人员到位。
8.在开关柜送电前,应首先进行合跳试验,检查各接线端
是否在正确位置,接线有无遗漏、差错,本体有无遗留物。
9.现场的消防沙、干粉灭火器、安全围栏和警示牌都应到位。
10.填写、审核并模拟操作票。
11.首次送电要进行冲击合闸试验,宜在就地控制断路器,同时监视保护装置上的冲击电流。
12.在试运行操作之前,先使直流操作电源送到各个小母线,并投入监控系统。
然后按照操作命令进行送电操作。
13.试运行操作完毕后,应断开进线断路器,装置好临时
安全接地保护,并全面检查所有线路接点和设备等有无局部发热和其它不正常现象。
如有不正常情况发生,应查明原因处理后,重新进行试运行。
14.电气调试的主要资源是调试人员及调试用仪器设备。
15.人员施工组织机构包括项目经理、项目总工。
16.调试用仪器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表、高压开关动特性测试仪、变比组别测试仪、互感器综合测试仪、数字高压电压表和直流电阻测试仪。
本文介绍了一些电气设备的调试工程,包括回路电阻测试仪、数显直流微安表、直流电阻电桥、直流高压发生器、三陪频发生器、交流试验变压器等。
为保证调试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应采取相应的保证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如调试人员应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完好、试验前应对所用仪器、设备熟练了解、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试验等。
在试验过程中,还应注意安全事项,如穿戴整齐、戴安全帽、佩带胸卡、禁止带电接线等。
若发生应急事件,应立即报告并由现场救援组进行应急救援。
7.2、在发生伤害事故时,发现事故的人员需要快速向现
场负责人传递应急事件的信息。
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现场施救组长汇报事故,并采取现场临时救助措施。
所有人员需要听从指挥,分工合作积极抢救和抢险。
必要时,应立即组织人员参与救护并采取措施控制事故的扩大,并联络第三方人员参与救护。
7.3、应急事件需要采用口头报告的形式,第一个接受报
告者需要书面记录报告者姓名、报告的内容以及事故发生时的时间和地点。
此外,还需要记录单位、职业、姓名、性别、年龄、事故经过、伤势情况、伤害人数、事故现场情况、事故范围、经济损失等信息。
之后,需要按照报告途径上报相关部门。
7.4、寻求第三方支援救护有以下两种方式。
1)报警:在伤害事件发生后,报警人员可以寻求第三方
支援救护。
在报警时,需要报告发生伤害的地点、伤害类型、伤害范围。
同时,还需要报告伤害地点附近醒目的建筑标志,以便第三方能够快速判断方位并到达救援地点。
2)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如果救护地点地形复杂,存在十字交叉路口,应安排相关人员到路口等待,迎接救援车辆,并引导急救车辆从具备驶入条件的道路迅速到达现场。
在第三方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应急领导小组成员需要安排相关人员打开救援通道,以保证救援车辆和设备能够迅速通过到达应急救护地点。
在第三方救援人员到来之后,应安排人员配合并提供急救场所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