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采煤方法:采煤工艺与回采巷道布置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各工序所用方法、设备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采煤工艺方式:爆破采煤工艺、普通机械化、综合机械化。
煤田(coalfield):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
矿区(miningarea):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
井田(矿田):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一部分煤田或全部煤田。
矿井生产能力: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a):设计中规定矿井在单位时间(年)内采出的煤炭和其它矿产品的数量。
矿井井型:按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大小划分的矿井类型。
(1)大型矿井:120、150、180、240万t/a300、400、500、600万t/a及以上;(2)中型矿井:45、60、90万t/a;(3)小型矿井:30万t/a以下。
阶段(horizon):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
水平(level):常指某一标高的水平面。
开釆水平:简称水平,运输大巷及井底车场所在的位置及所服务的开采范围;广义的水平:布置大巷的某一标高的水平面;采区:阶段或开采水平内沿走向被划分为具有独立生产系统开采块段。
采煤循环:采煤工作面完成落煤、装煤运煤、支护和处理采空区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完成一个循环后采煤工作面推进的距离称为循环进度。
循环方式:循环进度与昼夜循环数的总称作业方式:采煤工作面一昼夜内采煤班和准备班的配合方式正规循环: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循环作业图中规定任务的循环及时支护:采煤机割煤后,先移架,后推移输送机°(P139)滞后支护:采煤机割煤后,先推移输送机,后移架°(P139)开机率:采煤机实际运转的时间占可利用的采煤作业时间的百分比°(P166)倾斜分层:将厚煤层分成若干与煤层层面相平行的分层,然后逐层开采。
工作面沿走向或倾向推进;分层同采:在同一区段范围内,上、下分层工作面错开一定距离同时采煤,称:“分层同采”分层分采:在同一区段范围内,采完一个分层后再采下一个分层称“分层分采”。
(P220)人工假顶的分类:竹笆假顶、金属网假顶、塑料假顶°(P222)顶煤破碎过程:初始破坏区;破坏发展区;裂隙发育区;垮落破碎区。
顶煤冒放性的影响因素: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厚度、工作面条件°(P234)放煤步距(循环放煤步距)在工作面推进方向上,前后两次放顶煤之间工作面推进的距离。
(P236)椭球体放矿理论:椭球体放矿理论认为:矿石在采场破碎后,是按近似椭球体形状向下自然流动下来的,即原来所占的空间形状为一个旋转椭球体;放矿椭球体:放矿过程形成的椭球体叫放出椭球体。
松动椭球体:停止扩展而最终形成的椭球体叫松动椭球体(P235)多轮、分段、顺序、等量放煤:采面分2〜3段,段内同时开启两个相邻放煤口,每次放1/2〜1/3的顶煤,按顺序循环放煤,直至该段全部放完;再进行下一段放顶煤,或是各段平行作业。
多轮、间隔、顺序、等量放煤:放煤口放煤顺序——先放1#、3#、5#、7#、、、、、、、、每次放1/2〜1/3的顶煤;后放2#、4#、6#、8#、、、、、、、、每次放1/2〜1/3的顶煤;反复两三轮将顶煤放完,尽量使顶煤保持均匀下降,以减少混矸。
(P237)准备方式: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
准备方式分类:按煤层赋存条件—采区式、盘区式、带区式;按开采方式—上(下)山采区、上(下)山盘区;按区内巷道布置—单翼采区、双翼采区、跨多上山采区;按煤层开采联系—单层布置、联合布置。
采区生产能力:指单位时间采区内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产量之和,单位一般是万吨/年采区走向长度=采面连续推进长度+采区间煤柱尺寸区段斜长=工作面长度+区段平巷的长度+区段煤柱的宽度采煤工作面采出率:工作面实际采出煤量占工作面实际煤储量的百分比。
采区采出率=(采区工业储量-开采损失)/(采区工业储量)x lOO%工作面采出率=(工作面实际出煤量)/(工作面实际储量)x lOO%国家规定指标: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低于0.75,中厚煤层不低于0.8,薄煤层不低于0.85;工作面采出率:厚煤层不低于0.93,中厚煤层不低于0.95,薄煤层不低于0.97;采区车场:采区上(下)山与区段平巷或阶段大巷连接处的一组巷道及硐室。
采区车场的形式:采区上部车场包括平车场(顺向、逆向)、甩车场(单向、双向);采区中部车场一般为甩车场,按甩入地点不同,可分为平巷式、石门式、绕道式;采区下部车场可分为大巷装车式、石门装车式和绕道装车式。
采区上部车场:采区上山与采区上部区段回风平巷或阶段回风大巷之间一组联络巷道和硐室。
采区上部车场形式:1.甩车场2.平车场3.转盘车场采区中部车场:联结上山和中部区段平巷的一组巷道和硐室。
采区下部车场:采区上山与阶段运输大巷联接处的一组巷道和硐室道岔:使车辆由一线路转运到另一线路的装置单开道岔—DK对称道岔—DC渡线道岔—DXDX918—5—2016第一段数:6、9-分别表600mm、900mm轨距;15、18、24—分别表示轨型;第二段数字(4、3、5)为辙叉号码;后四位数—前两位数:表示曲线半径,后两位数:表示轨中心距井田开拓:为矿井和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及开掘工程。
井田开拓方式:开拓巷道在井田内的总体布置方式。
开拓煤量:是井田范围内已掘进的开拓巷道所圈定的尚未采出的那部分可采储量。
井底车场:是连接井筒和井下主要运输巷道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是连接井下运输和井筒提升两个生产环节的枢纽。
井底车场分为:环形车场和折返式。
环形车场:立式、卧式、斜式。
石门:无直接地面出口,垂直式斜交于煤层走向在岩层中掘进的水平巷道伪顶:位于煤层之上,极易垮落的很薄的松软岩层直接顶: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采煤时移架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基本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通常厚度和岩石强度较大,难于垮落的岩层。
初次来压:基本顶初次破断在采煤工作面引起的矿压显现周期来压:基本顶周期性的折断在采煤工作面引起的矿压显现周期来压步距:两次周期来压时工作面之间的距离炮采工艺方式:爆破方法破煤、爆破及人工装煤、输送机运煤和单体支柱支护的采煤工艺走向长壁采煤法:工作面沿倾斜布置走向推进倾向长壁采煤法:工作面沿走向布置倾斜推进长距离放顶煤采煤法:开采缓倾斜煤层时先采出煤层底部长壁工作面的煤随即放采上部顶煤的方法综合开拓:主要井筒采用不同井筒形式进行开拓风井布置:1.中央并列式2.中央分列式3.对角式4.采区式5.混合式6.分区式中央并列通风:进风井、回风井并列布置在井田中央工业场地内中央边界通风:主、副井位于井田中央,风井设在井田中央上部边界对角通风:进风井位于井田中央,风井成对角布置在井田两翼上部边界生产掘进率:生产掘进总进尺/矿井产量开拓掘进率:开拓巷道掘进总进尺/矿井产量采放比:机采高度与放顶煤厚度之比。
矿井:形成地下煤矿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装备、地面建筑等的总称。
地下开采与露天开采:通过由地面向地下开掘井巷采煤称为地下开采,或井工开采。
直接从地表揭露并采煤的方法称为露天开采。
开切眼:沿采区走向边界处的煤层中开掘斜巷,连通区段运输平巷和区段回风平巷,该斜巷称为开切眼。
开切眼是采煤工作面的始采位置。
带区:在阶段内沿煤层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适合于采煤工作面的长条,每一个长条称为一个分带。
由相邻若干分带组成,并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开采区叫带区。
上下山:上山是位于开采水平以上,为本水平或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
下山是位于开采水平以下,为本水平或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
矿井生产系统:由完成特定功能的设施、设备、构筑物、线路和井巷的总称,包括运输、通风、运料、排矸、排水、动力供应、通讯、检测等子系统。
(图1-6)割煤方式:1双向割煤(往返一刀)2双向割煤(往返两刀)3单向割煤(往返一刀)。
采煤工作面工艺设计:根据煤层地质条件、矿井生产系统能力和技术管理水平,合理选择采煤工艺参数和设备,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影响工作面长度因素:1地质因素,包括煤层地质构造、煤层倾角、瓦斯涌出量和涌水量等2设备条件3阶段斜长4工作面效率5安全。
综采面调斜及旋转需要有良好地质条件,煤层赋存稳定,顶板中等稳定以上,不受相邻工作面采动影响,煤层倾角不大,采高不宜过大。
调斜方法:1实中心调斜2虚中心调斜。
综采工作面设备拆除顺序:先拆输送机机头机尾,然后是采煤机,输送机中部槽,最后是支架。
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即一次将整层煤层采完,用于近水平、缓斜和中斜薄及中厚煤层。
采区巷道掘进原则:尽量平行作业,尽快形成全负压通风系统。
采煤方法选择的原则:1生产安全2技术先进3经济上合理4采出率高5因地制宜。
采煤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1地质因素2技术因素3经济与管理因素4技术政策、法规和规程。
影响采区走向长度的技术因素主要包括区段巷道的运输、掘井通风、供电和采煤机的机械化程度。
井田划分的原则:1与矿井生产能力适应2利用自然条件3合理的尺寸和足够的储量4统筹兼顾5留有余地6直线原则。
井田划分方法:1按地质构造2按煤层赋存3按煤质煤种4按地形地界5人为划分。
井田尺寸:一般指井田走向长度、倾斜长度和井田面积。
倾斜长度指煤层倾斜方向水平宽度。
影响矿井生产能力因素:1储量2地质条件3工艺装备水平4经济与社会因素。
矿井开采能力是具体矿井煤层地质条件下,一定开采布置和采掘工艺所能保证的稳定的采煤能力,取决于矿井内同时生产的工作面生产能力、个数和掘进出煤。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是矿井设计时,按矿井可采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并考虑储量备用系数计算出的设计开采年限,简称矿井服务年限。
阶段垂高又称阶段高度,是阶段上下边界的垂直距离。
开采水平垂高又称水平高度,是开采水平服务范围上下边界的垂直距离。
辅助水平是在开采水平内,由生产需要而增加的有运输大巷的水平位置及服务的开采范围。
水平大巷分为:分层大巷、集中大巷和分组集中大巷。
我国煤矿井田开拓发展方向:1.生产集中化2.矿井大型化3.运输连续化调车方式:1.顶推调车2.甩车调车3.专用设备4.顶推拉煤层倾角分:缓层V250倾250-450急倾〉450煤层厚度:薄煤层V1.3M,中1.3-3.5M,厚〉3.5M开拓巷道:是为井田开拓而开掘的基本巷道。
准备巷道:是为准备采区、盘区或带区而掘进的主要巷道。
回采巷道:是形成采煤工作面及为其服务的巷道。
准备煤量:是指采区上山及车场等准备巷道所圈定的可采煤量回采煤量:是在准备煤量范围内一有采煤巷道及开切眼所以定的开采储量运煤系统:从采煤工作面采下的煤,经区段运输平巷,采区运输上山,到采区煤仓,在采区运输石门内装车,经运输大巷,主运输石门运到井底车场,由主井提升到地面。
通风系统:新鲜风流从地面由副井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主运输石门,运输大巷,采区运输石门,采区下部材料车场,采区轨道上山,采区中部车场,下区段回风平巷,联络巷,区段运输平巷进入采煤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