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措施(精选3篇)学校物理教学措施篇1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与新课程配套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再好的课程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目前物理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老师很辛苦,同学很苦痛,即使这样,同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进展。
想必这一点你也有很深的体会吧?你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缘由是什么?转变现状的根本出路是什么?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的基本方法动身,与同志们共同讨论物理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和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并试图为老师的教学行为供应各种实施建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有哪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讨论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进展同学智能为动身点,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同学学习乐观性,尤其留意同学学习方法的讨论,引导同学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
教法改革听从人才素养培育,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1)变单纯传授学问为在传授学问过程中重视力量培育;(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进展;(3)变老师为中心为同学为主体;(4)变平均进展为因材施教,进展共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1)新教育思想进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
(2)要有全面进展的整体观念,培育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同学为主体的观念,同学是学习的仆人:(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熬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育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需把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同学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制造条件使同学不断获得学习胜利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同学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育同学学习爱好为主要手段,以鼓舞创新精神,培育制造力量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讨论和挖掘同学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进展同学的聪慧才智为追求目标。
针对同学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学问问题以学问来补救,力量问题以力量来培育。
凡是先进的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同学素养放到首位。
7、胜利的教学,首先要喜爱同学,了解同学。
没有喜爱便没有教育,喜爱同学是教育的全部技巧。
喜爱同学是老师的天职。
老师只有喜爱同学,才能受到同学的喜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同学主体作用,必需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减弱、代替或否定主体。
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
老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同学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来衡量。
老师的善教应当体现在同学的乐学善学上。
9、确立教学活动中同学的主体地位,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是衡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
培育同学的思维力量及自学力量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导向。
减轻同学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的目的。
10、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调动同学学习乐观性。
教改的方法是实行启发式教学,把培育同学学习爱好作为入门向导,激发同学学习爱好是发挥同学主体作用的一把钥匙。
11、充分发挥同学主体作用,必需从培育同学学习爱好入手。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爱好可以变为志趣,志趣可转化为抱负,抱负可以成为同学前进的动力。
胜利的真正秘诀是爱好。
12、好的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活动珍贵阅历的结晶,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
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又是不断进展的。
13、每个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都通过肯定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活动的表现形式。
凡是先进的教学模式,都能有效地培育同学自学力量,思维力量,实践力量和制造力量。
这四种力量是同学智能的主体。
14、常规教学是改革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改革教学是常规教学的提高和进展。
常规教学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进展和丰富。
我们要以改革教学带动常规教学,以常规教学促进改革教学。
常规教学有改革,改革教学有继承。
15、必需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解放后苏联凯洛夫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主宰了我们学校的各科教学,成了一种基本模式。
这种教学存在的问题是:(1)以传授学问为主要目标,认为同学学习是熟悉真理,不是发觉真理,忽视开发智力,提高力量;(2)树立老师权威,坚持老师为中心,强调老师权威主义、命令主义,同学处于被动地位;(3)只考虑教,不考虑学,不能发挥两个乐观性。
16、课堂结构设计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1)既要克服老师为中心,又要避开同学为中心;(2)既要重视学问学习,更要留意力量培育;(3)既要重视教法,又要重视学法;(4)既要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同学主体作用;(5)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17、凡是先进的教学,都应当使教学系统优化运行,教学过程优化掌握,教学信息优化传递。
18、很多教学改革家都提倡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执教者有目的地为了同学的有效学习及全面进展而创设最佳环境和最佳场合的教学。
这种教学是以心理学为依据,遵循同学学习心理规律,充分发挥同学的内在潜能。
19、要培育同学对学业的一颗爱心。
人类任何制造活动都具有其动力,对学习的爱,对工作、事业的爱,这种剧烈的感情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很多事业辉煌的人都有一颗爱心,向着选定目标执著奋斗直到胜利。
爱心在人们创新思维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爱能使人们对从事的工作用心致志达到入迷程度,爱能使人的思维乐观活跃,爱能激发制造力,产生自信念,爱能使人的进取坚韧坚决。
20、智力的核心是思维。
智力是制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智力高的制造力可能并不高。
智力仅仅是土壤,要想开出制造之花,还需要勤奋耕耘,天才出于勤奋。
21、制造思维具有独立性、连动性、多向性、跨跃性和综合性。
有人把求异思维看作制造思维的核心,主要意思在于说明制造思维以突破习惯思维为特点,要我们从思索问题的习惯轨道上解放出来。
求异思维,求异不肯定就是制造,而制造离不开求异。
22、制造力是人类普遍的一种心理力量,除弱残者外,每个人都具有制造的可能性。
制造力在人们之间只是程度不同,并非全有或全无。
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就是这意思。
学校物理教学措施篇2我县进入新课程改革已有两轮,在这几年中,我们老师经受了从最初培训阶段的布满激情实施教学试验过程中的布满迷茫与困惑脚踏实地地搞校本讨论。
下面本人就参加教学试验中自己遇到的问题、困惑及其应对策略、思索与启示,以及在平常的教研活动中,其他老师的体会与困惑列举出来,盼望能得到各位专家及同仁们的指导与关心,共同把课程改革向前推动。
一、已着手解决的问题与困惑及实行的对策与思索问题与困惑之一:新课程理念的"高要求'与教学实践的"超现实'脱节。
在进入新课程之初,尽管全部任课老师都参与了各级培训,但不同老师对新模式与新方法的理解与把握仍有较大差异,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与落实也是各有偏重。
特殊是广阔一线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准时得到解决,从而导致他们不得不"穿新鞋走老路'。
应对策略:①加强师资培训。
在县教育局的发动下,我县各学校都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学习与沟通活动,如"走近大师'阅读活动(我们已经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100条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开阔了老师的教育教学视野,让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更多样、更有效;《赏识你的同学》阅读活动,正静静地转变着老师的同学观,使老师重新熟悉同学;刘良华博士的《老师成长》为我们老师指明白努力方向;余文森老师的《校本讨论九大要点》把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引向深化。
②各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准时转变活动形式,以讨论课替代过去的观摩课、示范课,使老师们在完全公平的姿势下充分沟通,加强校本教研,实现基于实践层面上的转变教学理念。
③加强课题讨论。
启示: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她需要有转变观念的"土壤'环境,更需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与手段。
问题与困惑之二: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冲突突出。
按省教育厅颁布的课时标准,八班级每周上物理课2节课,九班级则每周上3节课,老师在支配上课进度时普遍反映上不完。
以八班级物理为例,按省颁标准,每学年按40周计算,一学年的总课时数为40节,但各个学校在支配教学方案时,同学的层次不同,需要的课时量也有所不同,许多老师反映,假如按我县同学实际来支配课时至少需要55课时才能完成。
每周2节的物理课让物理老师很难适应,周课时少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均教学班数增加,作业批改工作量加大,师生沟通机会削减,同学学习过程的评价难度加大。
自习课时间严峻短缺,同学在校自主学习的时间极少,老师利用下班进行个别辅导的机会也相应削减。
由于周课时少,同学学习物理的课外时间也少,学问的遗忘率非常身高,再加上受语、数、英三主科挤压的现象非常严峻,因此同学学习物理学问的难度在不断加大,许多同学对物理学科都产生畏惧心理。
应对策略:①加强学科教研和集体备课力度,提高全体老师解读课标、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的力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我县利用"博客'开展校本教研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②加强学法指导,关心八班级的同学较快熟识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
③通过师生间的多向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的"差异资源',达到共同增长学问和提高力量的目的。
大量胜利的教育教学事实证明,老师能否与同学亲密合作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制约老师自身教育教学层次的提高。
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能带出十个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其胜利之处在于合作教学。
因此老师不仅要主动与同学合作,还要指导同学之间进行合作。
由于同学间的学问基础、心理及生理发育状况和智力进展水公平因素的差异,同学把握学问和力量进展的速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现行的教学体系是以群体教学为主的,老师不行能对其所任教班级的每一个同学都很了解。
而同学具有相近的年龄、相近的熟悉水准及熟悉方式,沟通起来较自然,也少有保留,并且能得到很多有启发性的不同见解,因而同学间的互帮互教其效果有时胜于老师。
老师也可从同学间的沟通与切磋时所反映的状况准时调控、转变教法或学习指导的方法,实现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
④提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对同学进行视频辅导及在线互动指导。
思索与启示:大量的学习理论与实践阅历表明,人们学习新学问时,总是遵循先慢后快的规律。
即学习新的学科学问时,入门较慢,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去查找学习新学问的方法,当人们找到这种方法之后,则能以较快的速度学习其他相关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