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课堂导入师:首先,请大家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播放视频)四十年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像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大地,中国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歌曲中“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是谁?“圈”指的是什么?(生答)经济特区是如何建立的?对外开放又是怎样发展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二、学习目标1:识记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基本史实;2: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及作用,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重点、难点)3: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三、自主探究(任务一:结合教材42-44页,完成以下探究过程。
)1、对外开放(1)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扩大: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___个沿海城市。
1985年起中国又把___、___ 、___和___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___经济特区建立。
1990年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1992年,相继开放了沿江城市,内陆省会城市,边境城市和口岸。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__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___ 开辟了新途径,为____ 开拓了新空间。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对外开放》导学任务单,任务一,《对外开放》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四、合作探究任务二1.识读《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示意图,说出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2.观察教材44页《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探讨经济特区选在东南沿海的原因;3.观看视频,归纳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及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结合教材,梳理对外开放的过程,概括对外开放的特点;师:通过本课的自学检测部分,我相信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现在通过课堂探究活动,我们进一步学习本课内容PPT 出示问题:1.识读《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示意图,说出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学生回答。
教师在PPT 上进行展示。
合作探究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浦东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1.识读《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示意图,说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PPT 出示问题:2.观察教材44页《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探讨经济特区选在东南沿海的原因;学生小组探讨后进行回答,教师讲解补充。
历史基础:位于东南沿海,较早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交通位置:交通尤其是水运极为便利。
邻近港澳,市场广大,人口众多,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
PPT 出示问题:3.观看视频,归纳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及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师播放播放课件素材—教学视频:经济特区的建立。
生1:目的: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作用:生2: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特区的成功,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大潮。
知识补充经济特区“特”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经济特区“特”是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像香港、澳门是“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它仍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只是在经济活动中给予优惠政策。
PPT出示问题:4.结合教材,梳理对外开放的过程,概括对外开放的特点;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PPT图示进行讲解。
合作探究沿海开放城市沿海14个城市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等内地沿江城市,内陆省会城市,边境城市和口岸点线面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结合教材,梳理对外开放的过程,概括对外开放的特点。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知识拓展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对外开放有哪些本质的不同?并思考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启示。
学生小组探讨后,填写在探究问题单上,回答后,教师讲解。
学生根据填写表格,回顾所学知识,思考对外开放对今天的启示。
教师讲解总结。
1.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3.说明了社会主义的中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适时调整政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设计意图:从与近代史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对比中,得出对当今的启示。
过渡:近代中国被迫开放,使中华民族走向灾难;现代中国对外开放,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有利于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中国对外开放不仅“引进来”,还积极的“走出去”?我们是如何“走出去”的呢?出示任务:任务三【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及教材45页相关史事,从中概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师介绍世贸组织及标识。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中文简称是世贸组织。
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年10 月30 日在日内瓦签订,并于1948年1月1日开始临时适用),是全球性的,也是联合国相关组织,“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并存1年。
1995 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
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世界贸易组织标识由六道向上弯曲的弧线组成,上三道和下三道分别为红、蓝、绿三种颜色。
六道弧线组成的球形表示世贸组织是不同成员组成的国际机构。
标识久看有动感,象征世贸组织充满活力。
生: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师:加人世贸组织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各种权利和机遇,还有各种义务和挑战,特别是我国的某些弱势项目。
或竞争力低或产品老化或技术不具优势,或特色不鲜明等,加人世贸组织后,对我国部分企业、产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一句话: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助于中国商品进人国际市场,但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
五、知识结构(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结构六、巩固练习,查漏补缺一、单项选择题1.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A.汕头B.深圳C.珠海D.厦门2.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1990年批准设立的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A.深圳经济特区B.厦门经济特区C.珠海经济特区D.上海浦东开发区3.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A.引进外国资金B.引进外国技术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D.发展民族经济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1、材料一中的“座座城”主要是指哪几个?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写出其中2个即可)2、材料二中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二位领导人分别是谁?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毛泽东;邓小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或开国大典)3、党的哪次会议使中国开始“富起来”?这次会议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 、请你为祖国写下真诚的祝福。
祝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或早日实现中国梦等。
七、课堂小结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走进了新时代。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我们要迎难而上,最终实现我国的强国之梦!万水千山最美中国路!八、结束语学生欣赏视频歌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大多出生于21世纪初,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对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状况只是有所耳闻。
他们对对外开放有所了解且有切身体会,但是对于中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以及对外开放的不同设置还不很清楚。
但他们对全面对外开放后中国会面临哪些问题,对外开放对中国日后发展的影响非常关心。
而且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学习及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的了解有助于其对对外开放格局知识的理解。
世界贸易组织的活动及相关知识在政治教材中。
这些都为他们学好本节课打下良好基础。
效果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1、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
2、认识邓小平对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对基础知识基本掌握,能够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并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也培养了学生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实行的两大战略。
“引进来”和“走出去”。
重点介绍了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及其特点。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方针之后,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过渡到制度性开放,进人到深化阶段。
它对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以及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评测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A.汕头B.深圳C.珠海D.厦门2.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1990年批准设立的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A.深圳经济特区B.厦门经济特区C.珠海经济特区D.上海浦东开发区3.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A.引进外国资金B.引进外国技术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D.发展民族经济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