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2022学年上海市中考物理真题汇编试卷附解析

2021-2022学年上海市中考物理真题汇编试卷附解析

2021-2022学年上海市中考物理真题汇编试卷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下列所述的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手感到暖和B.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C.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D.金属小勺在热汤中放一段时间后会烫手A2.为提高锅炉的效率和燃料的利用率,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把煤磨成煤粉,用空气吹进炉膛内燃烧;B.加大送风量,把煤粒在炉膛里吹起来燃烧;C.增大受热面积,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D.用木炭代替烟煤.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推桌子未动,是因为人的推力小于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B.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平衡力作用C.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一定保持静止状态D.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无惯性4.下列事例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B.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小明向上跳起后仍然落回原处C.踢出去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D.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宜太快,防止造成交通事5.图9所示是某同学连接的电铃电路,开关闭合后,电路中始终有电流,但电铃只响一声就不再响了,原因是()A.电磁铁始终没有磁性B.衔铁没有向下运动C.衔铁一直被电磁铁吸着不能回弹D.电池正、负极接反了6.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磁场中实际存在的曲线B.指南针指南北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磁场C.条形磁铁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南极出发指向北极的D.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7.有三个定值电阻并联在电路中,它们的电阻值之比R1R2R3=135,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I3为()A.135 B.1553 C.531 D.53158.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S1,S2断开时,三灯串联B.S1,S2闭合时,三灯并联C.只闭合S1时,只有L1亮D.S1,S2闭合时,电路发生短路9.寒冷的冬天室外气温是-25℃,河面结了一层厚冰,那么冰层的上表面温度和下表面温度及深水处的温度分别是()A.-25℃,-25℃,-25℃B.都低于-25℃C.-25℃,0℃,0℃D.-25℃,0℃,4℃.10.下列观察到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A.平静水面映出岸边景物的倒影B.站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C.通过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蚂蚁D.放映电影时看到银幕上的画面11.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的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12.已知有一个铁球和一个铜球,其外部体积相等,其质量也相等,由此可以判断:()A.两个球一定都是空心的;B.两个球一定都是实心的;C.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D.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二、填空题13.如图7所示,重为6N的长方体浸没在水中,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4N,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kg,密度为_________㎏/m3 (g取10N/kg)。

14.踢毽子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用脚将毽子踢起后,空中飞舞的毽子最终要落向地面,这是由于受作用的缘故.15.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

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不仅使小树发生了,还使落叶的发生了改变。

16.如图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根据图线回答下列问题:(1)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否同时出发?(填“是”或“否”)(2)跑步者前进200米路程所用的时间为秒(3)骑车者的速度为米/秒(保留小数点后1位小数);跑步者的速度为米/秒17.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18.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盛在两个杯子里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

若加热的时间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较大;若要使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则绐加热的时间要长些。

19.为了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丽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

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软的泡沫塑料。

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她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三、简答题20.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于1593年发明的。

早期的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湍带有一个玻璃泡,使用前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

如果你是发明者,请你根据以上的提示,说说接下来该如何使用这样的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四、作图题21.自行车尾灯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

夜里,用手电筒照射尾灯,可观察到它的反光效果很好。

试在图中方框内画出其中一条入射光线的完整的反射光路图。

五、实验探究22.图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并的实验(1)实验中你通过观察知道动能的大小。

(2)实验中采用 方法,使得铜球与钢球滚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3)因甲和丙探究的问题是 。

23.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使用天平时发现横梁有点向右倾斜,要将它调到平衡状态,请写出必须进行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某实验小组在我市新化县大熊山森林公园山顶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观察到水 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a 、b 所示. 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表:⑴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⑵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 ℃.⑶实验得到的结论 (填“大于”或“小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其原因可能是 .时间/min … 4 5 6 7 8温度/℃… 90 91 93 97 98 时间/min 9 10 11 12 13 … 温度/℃9898989898…六、论述计算题25.户外探险、攀岩是当今许多青年朋友喜欢的运动方式,所谓攀岩也就是人们借助于岩壁上的某些支撑点通过手脚并用的方式攀上岩壁的运动,在某次室内攀岩比赛中,质量为60kg的小王同学在20s内攀上高为15m的竖直岩壁,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求:(1)小王同学攀岩的速度是多少?(2)小王攀岩过程中至少做了多少功?功率多大?26.某人在河岸上,借助岸边的大树,利用滑轮组通过拉绳使停泊在水中的船匀速靠岸,已知滑轮组是由一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和拉绳自重不计),船的总质量为7.92×103kg,船匀速移动时受到水的阻力是船重的O.O1倍,船受到滑轮组的拉力与人拉绳子的力始终水平,若人的拉力是220N,船靠岸的速度是O.3m/s,(g=10N/kg)求:(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人拉绳的功率.27.如图所示,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全长0.4m.今在玻璃管的一端用平整的塑料片封住,插入水槽中.已知玻璃管上口到水槽的液面高4cm.现在往管内慢慢倒入某种液体.当灌满玻璃管时,塑料片才落下,试求某种液体的密度。

28.体积为2×10-3m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

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

【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2.D3.B4.C5.C6.B7.B8.D9.D10.D11.B12.C二、填空题13.0.6 ; 2.25×10314.重力15.形变运动状态16.是1513.3817.3218.煤油,水19.真空三、简答题20.答:测温时将玻璃泡与不同温度的物体相接触(2分),由于管内空气的热胀冷缩,玻璃管中的液柱水面就会上下移动(2分),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2分)。

(其他相似的答案参照给分)四、作图题21.五、实验探究22.(1)物体运动的距离 (2)控制起点高度相同的(3)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23.将游码移到左端“0”刻度处,调节螺母使横梁平衡24.⑴b a⑵98⑶小于 海拔较高,气压较低(本题6分,每问2分)六、论述计算题 25.(1)0.75m/s(2分) (2)9000J(2分);450W(2分)。

26.解:⑴由题意知,该滑轮组由4段绳子绕成,即n =4 η=fs F ·4s =0.01mg 4F =0.01×7.92×103×10N 4×220N =90% ⑵P =F v =220N ×0.3m/s =660W27.解:解:由题意:p 1=p 2 ∴ρ1g h 1=ρ2g h 2解得:ρ2=ρ1h 1/ h 2=1.0×103kg/m 3×(0.4m -0.04m )0.4m=0.9×103kg/m 3 28.F 浮=ρ液gV 排 =ρ液gV 物=1.0×103kg/m 3×9.8N/kg ×2×10 3m 3 =19.6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