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丝楠木简介

金丝楠木简介

金丝楠木
是一种极高档之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

南方诸省均产,唯四川产为最好。

明代宫廷曾大量伐用。

现北京故宫及京城上乘古建多为楠木构筑。

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书楼,金漆宝座,室内装修等多为楠木制作。

如文渊阁、乐寿堂、太和殿、长陵等重要建筑都有楠木装修及家具,并常与紫檀配合使用。

可惜今人多不识之,常以拜物心理视之,觉得质不坚不重,色不深不亮,故而弃之。

行内人视其质地有如下称呼:金丝楠、豆瓣楠、香楠、龙胆楠。

另外,在山西等地民间,常称红木黄梨等硬木为“南木”,原意应为自南方的木材。

乍听起来却极易与此“楠木”混同,不可不知。

现状
渐危种。

楠木为我国特有,是驰名中外的珍贵用材树种。

以往四川有天然分布,是组成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树种。

由于历代砍伐利用,致使这一丰富的森林资源近于枯竭。

目前所存林分,多系人工栽培的半自然林和风景保护林,在庙宇、村舍、公园、庭院等处尚有少量的大树,但病虫危害较严重,也相继在衰亡。

海拔下限(米)
海拔上限(米) 1100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达30余米,胸径1米;幼枝有棱,被黄褐色或灰褐色柔毛,2年生枝黑褐色,无毛。

叶长圆形,长圆状倒披针形或窄椭圆形,长5~11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有光泽,中脉上被柔毛,下面被短柔毛,侧脉约14对;叶柄纤细,初被黄褐色柔毛。

圆锥花序腋生,被短柔毛,长4~9厘米;花被裂片6,椭圆形,近等大,两面被柔毛;发育雄蕊9枚,被柔毛,花药4室,第3轮的花丝基部各具1对无柄腺体,退化雄蕊长约1毫米,被柔毛,三角形;雌蕊无毛,长2毫米,子房近球形,花柱约与子房等长,柱头膨大。

果序被毛;核果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成熟时黑色,长约13厘米,花被裂片宿存,紧贴果实基部。

特性
分布于荫湿山谷、山洼及河旁。

分布区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西部,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17℃左右,1月平均温7℃左右,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

土壤为紫色砂页岩与石灰岩风化而成的黄壤。

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冲积土或壤质土上生长最好;在干燥瘠薄或排水不良之处,则生长不良。

楠木为中性偏阴的深根性树种,寿命长,300年生尚未见明显衰退;主根明显,侧根发达,根部萌蘖能长成大径材。

幼年期耐荫蔽,一年抽三次新稍。

楠木生长速度中等,50~60年达生长旺盛期。

楠木种子属多胚型,每粒种子能抽出
2~3苗。

花期5~6月,果期11~12月。

保护价值
楠木以其材质优良,用途广泛而著称于世,是楠木属中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

又是著名的庭园观赏和城市绿化树种。

保护措施
对目前残存的楠木,应制订有效保护措施,严禁砍伐,并积极进行抚育管理,防治病虫害,保护好现有资源。

同时大力开展育苗造林,扩大栽培范围,特别在植物园、公园应大量栽培,可有效地保护这一物种。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

果实采收后,搓去外果皮,种子有油质,寿命短,阴干后即可播种。

若次年春播,需用湿沙贮藏。

幼苗期需遮荫,当幼苗长成真叶即可间苗或移植,一般1年生苗即可出圃造林。

如绿化用大苗,可换床培育3~5年。

大苗栽植,必须带土团,并剪去部分叶片。

栽植时要选择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环境。

珍贵的原因
1.木质坚硬耐腐,寿命长,用途广泛。

2.产地范围小,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和湖南等海拔1000~1500米的亚热带地区阴湿山谷、山洼及河旁。

3.生长缓慢,成为栋梁材要上百年。

楠木有三种:一是香楠,木微紫而带清香,纹理也很美观;二是金丝楠,木纹里有金丝,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种,更为难得的是,有的楠木材料结成天然山水人物花纹;三是水楠,木质较软,多用其制作家具。

楠木属樟科,种类很多,常用于建筑及家具的主要是雅楠和紫楠。

前者为常绿大乔木,产于四川雅安、灌县一带;后者别名金丝楠,产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苏南部。

楠木的色泽淡雅匀称,伸缩变形小,易加工,耐腐朽,是软性木材中最好的一种。

楠木
楠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是我国的特产树种。

雅楠即楠木珍贵的原因
1.木质坚硬耐腐,寿命长,用途广泛。

2.产地范围小,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和湖南等海拔1000——1500米的亚热带地区阴湿山谷、山洼及河旁。

3.生长缓慢,成为栋梁材要上百年。

楠木属樟科,种类很多,常用于建筑及家具的主要是雅楠和紫楠。

前者为常绿大乔木,产于四川雅安、灌县一带;后者别名金丝楠,产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苏南部。

楠木的色泽淡雅匀称,伸缩变形小,易加工,耐腐朽,是软性木材中最好的一种。

楠木,耐荫树种,适生于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地方,特别是在山谷、山洼、阴坡下部及河边台地,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壤质土壤上,生长尤佳。

深根性树种,根部有较强的萌生力,能耐间歇性的短期水浸。

寿命长,病虫害少,能生长成大径材。

在幼年期,顶芽发达,顶端优势明显,主干端直茁壮,侧枝较细短,冠层厚而密,整个树冠呈尖塔形。

及至壮年期,随着高生长的减慢,侧枝的扩展,树冠变为钟形,但冠层仍较厚。

幼树的顶芽一年形成三次,抽三次新梢,即冬芽—春梢—夏芽—夏梢—秋芽—秋梢。

一般春梢生长慢,夏梢和秋梢生长快。

特别是在6月上中旬(夏梢期),顶梢10天可增高30—40厘米,平均日生长达1.5—2.0
厘米,为全年生长的最高峰。

8—9月也有一次生长高峰,但不如前者快,两次高峰的生长量,占全年高生长总量的70%以上。

胸径生长主要是在5—11月,其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0—90%。

据解析木资料(福建三明):一般天然生楠木,初期生长甚缓慢,20年生,高和胸径的楠木生长量仅5.6米和4.1厘米,至60—70年生以后,才达生长旺盛期。

楠木树高生长以50—60年最快,胸径以70—95年最快,材积以60—95年最快。

特别是材积,60—95年间的生长量占树干总材积生长量89%,90—95年间生长量,占树干总生长量25.5%。

表明楠木具有后期生长迅速的特性。

但在人工林中,楠木初期生长则远较天然林生长迅速。

13年生的人工林与20年生的天然林相比,则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比天然生长快3倍、2.3倍和7.1倍。

楠木幼年期根系生长发育较好,主根能深入土壤下层,侧根数量也较多。

分布于荫湿山谷、山洼及河旁。

分布区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西部,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17℃左右(龙胜18左右),1月平均温7℃左右,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

土壤为紫色砂页岩与石灰岩风化而成的黄壤。

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冲积土或壤质土上生长最好;在干燥瘠薄或排水不良之处,则生长不良。

楠木为中性偏阴的深根性树种,寿命长,300年生尚未见明显衰退;主根明显,侧根发达,根部萌蘖能长成大径材。

幼年期耐荫蔽,一年抽三次新稍。

楠木生长速度中等,50--60年达生长旺盛期。

楠木种子属多胚型,每粒种子能抽出2--3苗。

花期5--6月,果期11--12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