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黄河的概况,能够在图上指出黄河的发源地和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2.理解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掌握其主要水电站的位置和名称3.理解黄河存在的问题,掌握治理黄河的措施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3.掌握通过列表比较地理事物的方法4.建立江河治理开发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建立江河兴利除弊的正确观念。
2.培养学生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黄河的治理教学难点黄河治理的措施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分析图表、多媒体教学、活动讨论、学生设问教具准备:学生地图册、多媒体课件,影象资料、教学挂图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自制投影片、图表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彩画《郑州附近黄河景观图》《黄河壶口瀑布图》,引导学生判断这是我国哪一条河流的景观图。
(学生:黄河)之后教师讲述: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黄河的地理概况。
(板书)一、黄河的地理概况[讲授新课](投影)引导学生观察复合投影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图2.4)、《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图2.6)和《中国行政区划图》(图2.17)(提问)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黄河的发源地,“海”指的是黄河注入的海洋。
那么黄河发源于我国什么地形区的什么山脉的什么山峰?又注入什么海洋?(学生观察地图后答: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主峰雅拉达泽峰;太平洋边缘海渤海〈我国最大内海〉)黄河的源头叫什么?(学生:约古宗列渠)黄河干流形如一个巨大的什么汉字?(学生:“几”字)黄河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省区?(学生: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区)(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编顺口溜或对联并结合流经省区轮廓图依次记忆)。
(投影对照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我国第二大河?黄河、长江、珠江三河对照表(学生回答)黄河的长度仅次于长江,但年入海水量只相当于珠江的七分之一。
因此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非中国第二大河。
(投影)引导学生阅读复合投影图《黄河流域水系图》《中国行政区划图》和《黄河梯级开发示意图》:(1)在图上找出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孟津,观察它们各位于黄河干流图的什么位置,地处哪个省区?(河口位于内蒙古、孟津位于河南省)黄河划分为哪三大河段?(上游:源头——河口;中游:河口——孟津;下游:孟津——入渤海口)(板书)(2)观察在黄河上、中游各有哪些水电站或水利枢纽工程?它们各位于哪个省?(学生:上游水电站有:青海龙羊峡、李家峡;甘肃刘家峡;宁夏青铜峡;内蒙古三盛公;山西万家寨;河南三门峡、小浪底等)(3)著名旅游景点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哪一河段?哪两省交界处?是哪个省西南部哪个县的著名旅游景点?(学生:①黄河中游;②陕晋;③山西省吉县)(投影)“黄河壶口瀑布彩画”以加深学生印象,并说明黄河正是由于她那奔腾不息的非凡气势,鼓舞了许许多多的中华儿女有志之士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付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人的观赏,赢得了许许多多国内外人士的敬仰。
(提问)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有些什么功劳呢?(学生回答)黄河的贡献(功劳)有:①上中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可供人们发电;②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可供人们饮用和灌溉农田;③塑造了肥沃的冲积平原,使“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
(教师及时激励学生)(教师讲解)几千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才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二、黄河的“忧患”(承转)是否黄河只有功,没有过呢?(学生:不是)黄河对人类既有功,也有过。
黄河的过就在于黄河给我们带来了“忧患”。
(板书)黄河的“忧患”表现在哪里呢?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可能从根本上治理好黄河呢?(板书:黄河的“忧患”、表现、成因、治理措施)(过渡)要搞清黄河的“忧患”的表现、成因和治理措施,必须先了解黄河各河段流经的地形区、温度带、干湿区和气候类型。
(投影)《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我国的干湿地区图》和《我国不同的气候类型图》(课堂活动)在填表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0页活动题1和图2.35,带着问题观看有关录像,之后分组讨论黄河的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哪些表现是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治理黄河水患应在各河段分别应采取什么措施?(A组各小组探讨黄河上游问题,B组各小组探讨黄河中游问题,C组各小组探讨黄河下游问题)(提问)黄河“忧患”在它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有何表现?这些表现出来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造成的?想一想各河段表现出来的环境问题之间有什么影响?治理各河段地区的环境问题分别应采取什么措施?(师生归纳小结)(见板书表格内容:黄河“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河段的表现和成因) (提问)黄河上游地区为何会出现荒漠化问题?与哪些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关呢?(投影、播放录像)引导学生分析黄河上游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上游地区草地退化植被遭到破坏的录像景观图后,得出结论:黄河上游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降水少,气候干旱),也有人为因素(人们过度放牧、滥垦草地等)。
(读图)引导学生阅读图2.35《黄河流域图》和《黄河凌汛景观图》。
(提问)黄河凌汛出现在黄河哪些河段?(学生:上游和下游)为什么会出现凌汛?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结冰期较长,解冻迟。
自然因素)(师:分析得很好!)(投影)《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图》,引导学生观察判断这是我国什么地形区的地表形态?(学生:黄土高原)它的地表形态有什么特点?(学生:沟壑纵横、黄土裸露、植被覆盖不好、土层疏松)想一想,这么多山沟下雨后会是一种什么情形?(学生: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教师:同学们答得很符合实际!)(读图观察)引导学生读图2.33《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和《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观察并思考:黄河在流经哪个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为什么?(学生回答)黄河中游;因为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又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七八月份多暴雨,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就会一起汇入黄河。
因而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有道理!)(提问)黄河流出河南孟津后,进入什么地形区?同学们可以想像一下此时黄河河道、水流速度和泥沙有何变化?黄河下游的泥沙约90%来自于哪个河段?并引导学生读图2.23观察判断。
(学生回答)学生读图观察后答道:①黄河流出河南孟津后,进入华北平原;②此时黄河河道会变宽,河水流速会变慢,携带的泥沙会越来越多;③黄河下游河段的泥沙约90%来自黄河中游河段。
(教师:同学们想像、观察得很好!)(提问)黄河下游河段的泥沙越来越多,黄河安全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安全。
因为泥沙越来越多,黄河下游的河床逐渐抬高,两岸就可能决口改道,给两岸人民造成洪水灾害。
(教师:分析得有道理!)(投影)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判断,这是一幅什么示意图?它出现在我国黄河的哪一个河段?(学生:“地上河”,出现在黄河下游河段)(提问)黄河下游“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形成与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关吗?如果有关系,请你讲一讲它的形成过程。
(学生讲解)引导两至三名学生登台指图讲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学生们对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的理解。
(投影)《世界多沙河流比较表》引导学生阅读比较表,并在此基础上阅读《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小资料(见投影片),搞清中国的黄河含沙量居世界第一。
(提问)据观测,黄河下游河床现在仍以平均每年10厘米的速度升高。
河床不断升高,河水只靠人工筑堤约束能从根本上治理好黄河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
因为夏季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可能决口,一旦决口,黄河下游就会洪水泛滥,造成洪灾。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黄河之害主要在于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决口改道,正是由于暴雨季节,河水猛涨,“地上河”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改道,造成洪灾的危险,因此,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也成为中国的一大“忧患”。
(承转)怎样才能根治黄河呢?(板书)三、根治黄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根治黄河》材料,使学生了解黄河在历史上给两岸人民带来的灾难,新中国治黄的措施及效果。
(提问)同学们回想一下黄河之害在于什么?究其根源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治黄的关键是什么?治黄的根本措施又是什么?(见投影)(学生回答)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
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造成的。
黄河泥沙约90%来自中游,因此,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在于加强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教师:回答得很好!)(发散思维)同学们尽力地发掘自己的思维潜能,寻找一下治理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应该采取哪些途径或措施?(学生回答)目前,在黄河中游地区应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可以采取以下途径或措施:①造林种草(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②打坝淤地,修筑梯田(减少入河泥沙);③实行承包治理(分割治理),把黄土高原的治理分割到一家一户,收益归户,调动农民群众治黄的积极性;④政府要做好环保宣传工作,加大治理水土流失的投资力度。
(教师:同学们想得真周到!)(提问)仅在黄河中游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就能完全防止黄河下游洪水泛滥和泥沙淤积吗?(学生:不能)还应采取哪些办法或措施才可能根治黄河呢?(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A、B、C三大组(若干小组)讨论:A组负责探讨黄河上游的治理措施;B组负责探讨黄河中游的治理措施;C组负责探讨黄河下游的治理措施。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小组代表补充。
(教师及时表扬、鼓励和板书)治理措施如下:(教师讲解)水土保持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黄河的多沙面貌。
修建水利工程(水库、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工程),使治沙与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
如在黄河上游、中游峡谷河段修建水电站、水利枢纽工程,实行梯级开发等。
在黄河中游已修建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除发电、灌溉外,在防洪、减淤等方面也发挥了显著作用。
现在,黄河中游另一座重要防洪工程——河南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建设中,它建成后与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联合使用,可使黄河下游20年不淤,并使黄河的防洪能力由现在抵御60年一遇的大洪水提高到千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