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絮凝沉淀实验报告

絮凝沉淀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絮凝沉淀实验报告篇一: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报告颗粒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过实验学习掌握颗粒自由沉淀的试验方法。

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的规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时间-沉淀率(t-e)、沉速-沉淀率(u-e)和ct/co~u 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原理沉淀是指从液体中借重力作用去除固体颗粒的一种过程。

根据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浓度和性质,可将沉淀过程分为自由沉淀、沉淀絮凝、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等4类。

本实验是研究探讨污水中非絮凝性固体颗粒自由沉淀的规律。

实验用沉淀管进行。

设水深为h,在t时间内能沉到深度h颗粒的沉淀速度vh/t。

根据给定的时间to计算出颗粒的沉速uo。

凡是沉淀速度等于或大于u0的颗粒在t0时就可以全部去除。

设原水中悬浮物浓度为co则沉淀率=(co-ct)/c03100%在时间t时能沉到深度h颗粒的沉淀速度u:u=(h310)/(t360)(mm/s)式中:c0——原水中所含悬浮物浓度,mg/lc1————经t时间后,污水中残存的悬浮物浓度,mg/l;h——取样口高度cm;t——取样时间,min。

三、实验步骤1、做好悬浮固体测定的准备工作。

将中速定量滤纸选好,放入托盘,调烘箱至105±1℃,将托盘放入105℃的烘箱烘45min,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冷却30min,在1/10000天平上称重,以备过滤时用。

2、开沉淀管的阀门将软化淤泥和水注入沉淀管中曝气搅拌均匀。

3、时用100ml容量瓶取水样100ml(测得悬浮物浓度为c0)记下取样口高度,开动秒表。

开始记录沉淀时间。

4、时间为5、10、15、20、30、40、60min时,在同一取样口分别取100ml水样,测其悬浮物浓度为(ct)。

5、一次取样应先排出取样口中的积水,减少误差,在取样前和取样后必须测量沉淀管中液面至取样口的高度,计算时采用二者的平均值。

6、已称好的滤纸取出放在玻璃漏斗中,过滤水样,并用蒸馏水冲净,使滤纸上得到全部悬浮性固体,最后将带有滤渣的滤纸移入烘箱,重复实验步骤(1)的工作。

7、浮物固体浓度计算悬浮性固体浓度cmg/l={(w1-w2)3100031000}/v式中:w1——滤纸重;w2——滤纸+悬浮性固体的重量;V——水样体积,100ml。

篇二:沉淀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一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的实验方法;(3)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如果不明白也可以仔细阅读课本p33的内容。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斯笃克斯)公式。

非絮凝性或弱絮凝性固体颗粒在稀悬浮液中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

由于悬浮固体浓度低,而且颗粒之间不发生聚集,因此在沉降过程中颗粒的形状、粒径和密度都保持不变,互不干扰地各自独立完成匀速沉降过程。

自由沉淀实验一般在沉淀柱里进行,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d≥100mm,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在沉淀柱内,某个沉淀时长t对应着一个颗粒沉速u0=h/t。

此时颗粒物的总去除效率为e?(1?p0)?1u0?p00udp式中e----总沉淀效率;p0----沉速小于u0的颗粒在全部悬浮颗粒中所占的百分数(也就是我们测定的残留率);1-p0----沉速大于或等于u0的颗粒去除百分数;u0----某一指定颗粒的最小沉降速度;u----小于最小沉降速度u0的颗粒沉速。

工程上常用下式计算e?(1?p0)??p?uu0三、实验设备与试剂1.沉淀用有机玻璃柱,内径d=150mm,高h=1700mm。

工作水深即由柱内液面至取样口的距离。

2.配水系统一套。

3.计量水深用标尺、计时用秒表;4.本实验使用浊度来代替悬浮物的测定。

1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的实验步骤来写,下面的是参考。

1.检查沉淀装置连接情况、保证各个阀门完全闭合;各种用具是否齐全。

3.准备实验用原水。

先将一定量的高岭土和自来水投入到配水箱中,然后启动搅拌装置使分散均匀。

4.配水箱中水质均匀后,启动水泵,同时打开进水管及沉淀柱底部的放空阀门,适当冲洗管路中的沉淀物。

稍后,关闭放空阀门,进水至刻度线处。

同时启动秒表记录时间,沉淀实验开始。

5.当时间为时,用量筒在取样口处取水样100ml(注意:取水样时,需先放掉一些水,以便冲洗取样口处的沉淀物),在每次取样前后读出水面高度h。

6.测定浊度。

五、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数据整理按照上课时说的方法列表并计算。

以颗粒沉速u为横坐标,残留率p为纵坐标,用计算机绘制u-p关系曲线。

将此曲线图打印后贴在实验报告中,用于下面的图解。

习题:利用图解法列表计算某个指定沉速u0(自己指定,可选用实验结果曲线范围的某个沉速)时悬浮物的总去除率。

(总去除率即是实验原理部分的公式所定。

)图解法如图所示:对于某个沉速u0,曲线上可以对应p0,这样就求出了去除率的第一部分。

图中需要积分的面积即为公式e?(1?p0)?1u0?p00这样就求出了去除率的udp中的?udp,0p0第2部分。

具体计算时,可以列表求出每个矩形的面积,然后加起来:23篇二:化学沉淀实验报告化学沉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检测h2po2-分别与ca2+、ni+形成沉淀的难易程度。

实验原理:h2po-2+ca2+→ca(h2po2)2h2po-2+ni2+→ni(h2po2)2实验配方:nah2po2?h2o25g/lh3po320g/l丙酸10ml/l乳酸20ml/l 实验步骤:首先配制1000ml溶液,ph:4.6—4.8。

㈠cacl2沉淀1:取50ml溶液,加温至85℃,加入200g/l的cacl2溶液。

2:第一次加入0.25mlcacl2溶液,每次间隔5min至明显形成沉淀为止。

㈡nicl2沉淀与cacl2相同,将cacl2换成nicl2?6h2o即可,浓度取200g/l。

实验数据记录:㈠当所取cacl2溶液用量为3g/l 时(0.75ml),沉淀反应现象明显,即产生ca(h2po2)2 沉淀。

㈡当所取nicl2溶液用量为10g/l时(2.5ml),沉淀反应现象明显,即产生ni(h2po2)2沉淀。

实验结果分析:ca2+更易与h2po2-结合产生ca(h2po2)2沉淀。

篇三:自由沉淀实验报告六、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1、实验数据记录沉降柱直径水样来源柱高静置沉淀时间/min表面皿表面皿编号质量/g表面皿和悬浮物总质量/g水样中悬浮物质量/g水样体积/ml悬浮物沉降柱浓度/工作水(g/ml)深/mm颗粒沉沉淀效速/率/%(mm/s)残余颗粒百分比/%0510203060120XX2345679.043880.74121.697481.760383.20751.447264.189065.4 9721.308266.116267.32861.212473.789574.93851.149083.478284.62901.150875.033276.15731.124131.030.030.030.03 0.031.031.00.05480.04820.04360.04040.03830.03710.03 63846.0808.0780.0724.0664.0500.0361.01.8600.8830.3950.2300.0690.02111.4020.4426.2830.1132.3033.7610087.9679.5673.7269.8967.7066.242、实验数据整理(2)绘制沉淀曲线:e-t、e-u、ui~pi曲线如下:2-1、绘制去除率与沉淀时间的曲线如下:图2.2:沉淀时间t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2-2、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图2.2:颗粒沉速u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2-3、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图2.3:颗粒沉速u与残余颗粒百分比的关系曲线(1)选择t=60min时刻:(大家注意哦!这部分手写的,不要直接打印!)水样中悬浮物质量=表面皿和悬浮物总质量-表面皿质量,如表格所示。

原水悬浮物的浓度:c0?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6974??0.0548g/ml水样体积31.0悬浮物的浓度:c5?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1508??0.0371g/ml水样体积31.0沉淀速率:u?h?10(500-250)??0.069mm/sti?6060?60c0-c50.0548-0.0371?100%??100%?32.30c00.0548c50.0371?100%??100%?67.70c00.0548沉淀效率:e5?残余颗粒百分比p5?篇四:巨噬细胞吞噬实验&沉淀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二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原理】巨噬细胞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主要细胞,局域活跃的吞噬功能。

吞噬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可使吞噬功能明显增强。

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腹腔注射鸡血红细胞,30min后处死小鼠,取出腹腔液,以冷亚甲蓝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吞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