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档案学”
75、1571年,德国档案学家____在海德堡出版的《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等两部专著,是目前各国档案史料中报道的最早的档案学专著。
(单选题,也请将其他几位学者的著书搞清楚)
A、亚克伯·冯·拉明根
B、约瑟夫·奥格
C、埃·卡萨诺瓦
D、缪勒
76、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1917年到20世纪30年代末期,苏联档案工作以列宁____为基础,进行了社会主义档案工作改革。
(单选题)
A、《省档案全宗条例》
B、《关于接管1914—1918年战争期间被解散的旧军队档案的决定》
C、《关于档案保管和销毁制度的法令》
D、《关于改革和集中统一管理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档案工作的法令》(也称“六一法令”)
77、档案全宗就是在机关或个人活动过程中有机地形成的档案材料的总和。
这个定义在苏联档案学史上被称之为“莫斯科公式”。
(判断题)78、《档案工作的理论与技术》是苏联档案学史上第一部理论著作,出版于1935年,作者克雅捷夫是苏联著名的档案学家。
(单选题有二个角度)
79、欧洲的档案学理论于20世纪初传入美国、加拿大等国。
1929年,美国档案学者列兰德进一步介绍了欧洲的来源原则,指出体现行政实体的档案实体应当是档案分类、整理和编目的出发点。
1934年,美国国家档案馆成立后,正式把来源原则作为公共档案管理的基础,决定档案馆的档案以文件组合(records group)的形式管理。
20世纪50—80年代,北美地区的档案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版了不少理论著作。
如美国1956年出版的《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谢伦伯格),1965年出版的《档案的管理》(谢伦伯格),1977年出版的《基本手册丛书——档案和手稿》之一(共5本),1982年后陆续出版的《基本手册丛书——档案和手稿》之二(共7本),加拿大1980年出版的《档案材料的整理与编目》(泰勒)等。
20世纪90年代后,北美地区注重对电子文件管理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颇具影响的学术成果,相关的论文主要发表在《美国档案工作者》杂志和加拿大的《档案》杂志上。
这一时期出版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是美国戴维·比尔曼所著的《电子证据——当代机构文件管理战略》(1994)一书,另外,加拿大的特里·库克在1996年发表了《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观念:后保管时代及后现代主义社会里信息与档案管理中面临的一场革命》等文章,承接20世纪70年代美国档案工作者杰拉尔德·汉姆的思想,提出了“后保管”时代的到来。
80、北美国家档案文件管理除研究各国档案学的共同问题外,在档案学的发展上也形成了一些符合北美特点的理论。
这些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
A、文件管理理论
B、档案整理理论
C、文件中心理论
D、档案价值鉴定理论
E、电子文件管理理论
81、档案学的概念在我国正式出现在______1935年撰写的《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一文中。
(单选题)
A、殷钟麒
B、滕固
C、龙兆佛
D、周连宽
82、档案学已建设成由若干分支学科构成的群体。
目前已形成的和正在建设中的档案学分支学科就多达几十门。
其中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确定了8门核心课程,分别为:
文书学、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电子文件管理、中外档案事业史。
83、档案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相对比较综合。
(判断题)
84、从整个档案学建设和发展的角度,可以将档案学研究范围与学科体系分成五个部类:
A、档案学基础理论
B、档案史学
C、档案学应用理论
D、应用技术
E、边缘性交叉性现象研究
85、1885年,法国历史学家郎格鲁在巴黎出版的《国际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档案馆的科学》一文,才首次提出了档案学应当是一门独立科学的见解。
86、哪一个国家的档案开放原则受到各国的重视,被誉为“档案的人权宣言”。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87、,档案学基础理论对其他档案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和建设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这一部类学科可以分为以下学科科目:
A、档案学原理
B、档案术语学
C、档案法学
D、比较档案学
88、档案史学研究主要研究中国档案事业史、世界档案事业史、档案学史、档案思想史等。
89、档案学应用理论是档案学学科体系中的主体部分,其研究主要同以下几门具体的学科有关:
A、档案行政管理学
B、档案管理学
C、科技档案管理学
D、档案文献编纂学
E、电子文件管理
90、就目前我国档案学发展的现状和档案管理需要而言,研究档案应用技术的任务主要应由以下几门学科来承担:
A、档案保护技术
B、档案缩微复制技术
C、档案计算机管理技术
D、档案信息化和数字档案馆技术
91、目前与档案学科交叉比较明显,而且有比较明确边界的分支学科有:
1.信息资源管理学 2. 政务信息管理
92、从具体业务操作环节进行认识分析,把档案管理划分为八大环节,即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编目与检索、提供利用、编研等,这种方法比较传统,但目前看,也占着主导地位,绝大多数的教材都这样区分档案管理内容。
从信息流角度,把档案管理理解为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反馈等五大功能。
中国档案界一般是将上述两种角度、方法结合起来,将档案管理工作划分为“八项环节”、“五大功能”,八项环节的划分比较适合对于档案实体管理的描述,而五大功能的认识方法比较适合描述档案信息的有序管理。
93、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标志着现代档案学的成熟。
阿根廷档案学者曼努埃尔·巴斯克斯评价。
94、全面系统论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代表作。
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阿根廷档案学者曼努埃尔·巴斯克斯。
他出版的两部专著《文件的选择》(1982)和《文件生命周期研究》(1987)。
95、1940年,美国档案学者菲利普·布鲁克斯最早提出了“文件生命周期”概念,后来其他国家采用了类似的表述形式。
96、1950年,英国伦敦大学教授罗吉尔·艾利斯在第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提出了文件运动的“三阶段论”,认为文件的三个阶段——现行阶段、暂时保存阶段和永久保存阶段正好与文件的保管场所——办公室、文件中心和档案馆是相吻合和相对应的。
97、1999年9月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何嘉荪、傅荣校著的《文件运动规律研究——从新角度审视档案学基础理论》一书,标志着中国化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
98、文件连续体理论的兴起,由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面临着电子文件的挑战,以澳大利亚档案学者弗兰克·阿普沃德为代表的档案学者,提出了一种名称全新的“文件连续体理论”(Records Continuum),试图取代传统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99、澳大利亚档案学者苏·迈克米希和英国档案学者萨拉齐·弗林也对连续体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00、文件连续体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构建了一个多维坐标体系来描述文件的运动过程。
这一多维坐标体系包括四个坐标轴——文件保管形式轴、价值表现轴、业务活动轴和形成者轴。
文件连续体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构建了一个多维坐标体系来描述文件的运动过程。
这一多维坐标体系包括四个坐标轴,其中核心轴是
A、文件保管形式轴
B、价值表现轴
C、业务活动轴
D、形
成者轴
101、来源规定为“向文件中心或档案馆移交文件之前,在事务活动过程中形成、保管和利用文件的组织或个人”
102、来源原则的基本内容
A、尊重来源
B、尊重全宗的完整性
C、尊重全宗内的原始整理体系
定义:来源原则就是档案馆按照档案的来源进行整理和分类,要求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的整理原则。
103、1985年美国档案学者理查德·莱特和戴维·比尔曼在加拿大档案工作者协会会刊《档案》上发表了著名论文《来源原则的力量》,呼吁重新认识来源原则。
104、谢伦伯格开始对文件形成和利用主体与文件自身属性之间的关系作了事实上较为细微的研究,对文件价值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并因此成为“美国档案鉴定理论之父”。
105、原始机关的第一价值(初始价值)和对其他机关及非政府方面使用者的第二价值(从属价值)。
其中,第一价值包括行政管理价值、法律价值、财务价值和执行价值,第二价值称之为档案价值,其又分为证据价值和情报价值两种类型,并阐述了鉴定这两方面价值的原则和方法。
106、所谓保管费用,是指对以后保管档案过程中所需各种费用的估计,它包括
A、库房费用
B、处理费用
C、保护费用
D、参考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