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废旧轮胎回收利用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废旧轮胎回收利用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废旧轮胎回收利用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21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经济、循环经济时代。

世界各国正把“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所谓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及生产、消费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很少产生废弃物,它要求以废旧物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废旧轮胎的生成量也越来越多。

据世界环境卫生组织统计,世界废旧轮胎积存量已达30亿条,并以每年约10亿条令人惊诧的数字增长。

废旧轮胎作为可资源化的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再生利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在发达国家,以废旧轮胎无偿利用,减免税赋,政府补贴,并以扩大资源利用量的立法方式予以支持。

展望21世纪,废旧轮胎回收再生利用将是知识经济时期的“E产业”(即环保产业,取英文“环保”一词的开头字母“E”而得)的新型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在今年的“两会”上,人大、政协的提案,议案中,有60条是关于“循环经济”的,说明资源循环再利用的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我国是橡胶消耗大国,但又是一个橡胶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年消耗量的一半左右需要进口。

因此,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对我们国家来说非常重要。

这是节约橡胶资源、保护环境、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本人从事利用废旧轮胎常压裂解生产燃料油及炭黑这一行业工作有13年之久,本人结合当前实际,谈几点观点和建议。

一、我国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是轮胎生产大国,2001年我国轮胎产量达到13356万余,居世界第三位,目前我国每年产生废旧轮胎5000多万条,随着轿车进入家庭和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废旧轮胎的产生量还将大量增加,如何有效回收利用,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既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所谓废旧轮胎,是指被替换或淘汰下来已失去作为轮胎使用价值的轮胎,以及工厂产生的报废轮胎。

废旧轮胎具有很强的抗热、热生物、抗机械性,并很难降解,几十年都不会自然消失掉。

长期露天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极易滋生蚊虫传播疾病,而且容易引发火灾。

被人们称为“黑色污染”。

如何把这些废旧轮胎回收好、利用好、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目前我国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的途径大致有5种:1、废旧轮胎原形直接利用。

用作港口码头及船舶的护舷、防波护堤坝、漂浮灯塔、公路交通墙屏、路标以及海水养殖渔礁、游乐游具等,但使用量很少,不到废轮胎量的1%。

2、热分解。

废轮胎在高温下分离提取燃气、油、炭黑、钢铁等,据报道,采用此方法可从1吨废轮胎中回收燃料油550公斤,炭黑350公斤,然而由于投资大,回收费用高,且回收物质质量欠佳又不稳定,因此,这种回收利用方式目前很难推广,有待进一步改进。

3、旧轮胎翻新。

翻胎工业是橡胶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资源再生利用环保产业的组成部分。

旧轮胎翻新不仅可延长轮胎使用寿命、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降低运输成本,而且减少环境污染,是一项功在企业,利在社会。

因而,轮胎翻修——一个古老并新兴的产业很有发展前途。

目前全国轮胎翻新企业约有500多家,30%以上属于中小企业,年翻新轮胎约400万条,大大低于世界水平。

世界平均水平,即新胎与翻新胎的比例为10∶1,而我国仅为26∶1,尤其是轿车轮胎的翻新几乎等于零。

4、生产再生橡胶,100多年来被世界各国所采用,认为这是处理废旧橡胶再生循环利用最为科学、最为合理、应用最广的一条重要途径。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工艺与技术推动了我国再生橡胶工业的普及与生产规模的扩大,全国先后上了500多台动态脱硫罐,基本上淘汰了油法、水油法。

生产企业约600余家,生产能力扩大到100多万吨,最高年产量达到以51.2万吨,成为世界上第一再生橡胶生产大国。

5、生产硫化橡胶粉。

这是一门新兴材料科学,是集环保与资源再生利用为一体的很有发展前途的回收方式,也是我们提倡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利用形式。

胶粉工业在我国刚起步,生产企业才几十家,年产量不到5万吨,还没有形成新兴的产业。

我国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回收利用率低,废旧轮胎丢弃现象严重,给环境保护带来一定影响。

我国是橡胶消耗大国,2001年全国消耗橡胶的23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每年生产的橡胶制品量约460万吨,废旧橡胶产生量约180万吨,其中60%以上为废旧轮胎。

目前,回收利用的各种废旧橡胶约90万吨,回收利用率为5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30~40个百分点。

目前,还有近50%的废旧橡胶没有回收利用,其中废旧轮胎约占20%,长期堆放,难以降解,成为“黑色污染”源。

2、废旧轮胎回收利用企业普遍生产经营规模小,自我改进能力低,企业发展无后劲。

我国废旧轮胎利用主要是生产再生橡胶、轮胎翻新、生产硫化橡胶粉,这些企业8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形不成规模,市场竞争能力低。

大多数翻胎企业装备水平不高,技术力量薄弱,必要的测试设备不完备,影响了翻新轮胎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胶粉工业刚起步,市场尚未打开,没有形成新的产业。

3、废旧轮胎加工利用企业包袱沉重,经济效益差,困扰废旧轮胎利用行业的发展。

由于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属于半公益事业,其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加上我国废旧轮胎资源零星分散,其回收、加工、运输费用高,加上历史原因形成的人员、债务包袱重、企业经济效益差,多数企业亏损严重,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废旧轮胎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呈低水平徘徊。

4、企业税赋成倍增长,废旧轮胎加工企业生存困难。

1994年实行税制改革前,轮胎翻新企业只上交3%-5%的产品税,再生橡胶、硫化橡胶粉上交5%的产品税,税改后,废旧轮胎加工企业享受不到回收企业免交增值税的优惠政策,由于废旧轮胎从民间收购,小规模纳税人没有增值税发票,不能抵扣进项税,实际上造成了重复征税,使加工企业税赋增加了一倍,使本来微利的行业变成亏损,生存困难,更谈不上发展,有些企业勉强维持,有些企业濒临破产。

我国在废旧轮胎回收利用方式上、技术上比发达国家并不落后,主要差距是在管理上、立法上、优惠政策上。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近十几年来新的技术推广应用,使再生橡胶工业焕发了青春,我国再生橡胶工业无论是生产规模,年产销量,还是生产技术、工艺装备水平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其技术,装备,包括再生橡胶产品出口到国外,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胶粉生产技术,无论是常温法还是低温法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工艺装备基本上满足胶粉工业发展的需要,其价格仅相当于同类进口装备的1/3到1/4。

国外发达国家对废旧轮胎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掩埋或作燃料。

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1998年67.6%废旧轮胎作燃料,9.44%废旧轮胎被掩埋。

2001年美国产生废旧轮胎2.81亿条,作燃料的达1.15亿条。

在欧盟15个国家中,2002年对废旧轮胎处理,作燃料的占21%,掩埋的占37%。

掩埋是一种最为不合理的方式,这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埋在地下几十年都不会腐烂,对地球仍是一种污染。

目前欧盟各国都限期禁止掩埋废旧轮胎。

2001年美国有38个州禁止对废旧轮胎掩埋,仍有8个州允许掩埋,在我国还没有掩埋现象。

用废旧轮胎作燃料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是由固体废弃物污染变成气体污染,不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在我国用废旧轮胎作燃料的几乎没有。

我国的废旧轮胎回收利用行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管理上,发达国家都相继成立了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机构,如美国的“废胎管理委员会”,加拿大的“废胎回用管理协会”、“废胎管理局”欧盟的工作组及我国台湾省的“废轮胎处理基金会”等。

在我国尚无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部门,尚未建立正规的回收利用系统。

2、在立法上比国外滞后。

发达国家对于废旧轮胎回收再利用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法律政策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废旧轮胎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如美国的《资源与回收法》、《轮胎回收利用法》,法国的《废弃物及资源回收法》;德国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韩国的《资源节约与再生使用促进法》;日本的《促进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以及我国台湾省的《资源回收再利用法》《废轮胎回收清除处理费费率》等。

我国至今没有关于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具体立法,“谁污染,谁治理”在废旧轮胎回收利用方面没有具体的措施。

3、在政策上与国外不平等。

我国已加入WTO,有必要建立与国外接轨的政策法规。

国外对废旧轮胎实行无偿利用,还有补贴,并实行免税政策。

在我国不仅不免税而且税率高于其他加工行业,不仅无补贴,而且废旧轮胎要高价买,这种政策上的不平等不利于入世后我国废旧轮胎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

二、发达国家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现状废旧轮胎属于工业固体废物中的一大类,做为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资源,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橡胶短缺,再生橡胶被视为战略资源,在20世纪40年代日本再生橡胶产量高达44万吨,50年代美国再生橡胶年产量达到37.4 万吨。

后来由于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加上当时没有解决再生橡胶产生的二次污染,在国外发达国家,再生橡胶工业由发展转为萎缩。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德国、瑞典、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都相继建立了一批废橡胶胶粉公司,其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再生橡胶。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研究开发废旧轮胎的利用,取得了较大进展。

目前主要有4种途径:一是胎体完好的进行翻新利用,可以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如法国米其林生产的轮胎要求翻新2-5次,行驶全程订达120公里。

二是将废轮胎切碎做燃料用于发电,美国2001年产生废旧轮胎2.81亿条,其中作为燃料的有1.15亿条,占52.7%,日本有50%-60%废轮胎作为热能利用。

三是化学裂解回收炭黑和燃料油,近几年来,美日欧各国科学家对此都有专题的研究报导,但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装置;四是制成胶粒和细胶粉,随着粉碎技术的进步,胶粉生产已实现了工业化。

进入21世纪,胶粉工业从传统的“废物利用、修旧利废”中提升为新兴的环保产业,胶粉生产被视为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工业。

目前全世界胶粉产量已达100万吨,年创造的价值在5亿美元左右,美国2001年用废轮胎加工成粗胶粒有4000万条,占18.3%,加工成细胶粉有3300万条,占15.1%。

发达国家在发展尖端科学高新技术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废旧轮胎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各国政府相继以立法,成立专门机构,并对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实行鼓励政策。

例如1998年美国总统行政命各州提供400万美元,以建立州粉碎橡胶轮胎基金,用于州废旧物资管理部,管理、清除、处理废旧轮胎之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