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轨检车分析2

轨检车分析2


六、地面标志识别
n
在我们平常看图需要注意的就是地面标志的识别及ALD信号的识别, 通过地面标志和ALD信号的识别能够准确的判断病害的具体地点。 轨道上的道口、道岔、桥梁、轨距拉杆等会含有金属部件,安装于轨 检梁上ALD传感器可以探测到这些金属部件,其输出的信号可以和里 程、轨道不平顺同步显示在轨道检测波形图上。 由于道口、道岔、桥梁、轨距拉杆等会含有金属部件大小、形状、位 置不同,ALD信号反应就有所区别。因此根据ALD信号特征可以识别 就可以道口、道岔、桥梁、轨距拉杆位置,根据这些位置可以方便准 确地找出轨道病害的位置。 实际应用时可以结合曲率和超高波形图来共同确定轨道病害位置。
6-2、曲线
京广线上行1209+200~1210+200曲线段钢轨 侧磨不均匀
6-3、曲线
该曲线位于京广线上行1136+000~1136+400,主要存在以下问 题:圆曲线内超高最大61mm、最小51mm。南头缓和曲线超高 设置不均匀,30米范围内超高相同。
6-4、曲线
京广线上行1120+450(缓圆点附 近)左右轨向各有7mm
6、横向(垂向)加速度
n
n
n
车体振动加速度(垂直振动加速度、水平振动加速度)病害过大 ,直接影响列车的平稳度、旅客的舒适度,在其他因素作用下可 能引起列车脱轨。它的偏差值大小除了与车辆构造有关外,还与 列车速度、轨道结构状态、轨道各种不平顺的幅值、波长、分布 及变化率有关,是轨道质量状态的综合反映。影响车体振动加速 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轨道几何状态不良(如高低不平顺、轨面波浪磨耗等),接头 综合状态不良(如错牙、大轨缝、低扣、打塌、掉块、鞍形磨耗 等),道床弹性不良(如板结、翻浆、线桥结合部、线岔结合部 、线隧结合部、新老路基结合部等)及多种病害叠加对垂直振动 加速度偏差影响较大。 ⑵曲线、道岔区连续小方向(硬弯)、轨距递增不顺、钢轨直线 区段交替不均匀磨耗、逆向位复合不平顺(如水平、轨向)、曲 线超高设置与即时速度不匹配(如欠超过、过超高)及多种病害 的叠加等对水平振动加速度偏差值影响较大。
4、桥梁
桥头附近的左、右高低
有护轨的桥梁可以通过ALD标记来识别没 有护轨的桥梁不能通过ALD标记识别
5、道口
2#
14# 24#
该点为一处道口,正好位于 咸宁南岔区附近,识别的时 候要注意与道岔区分开
6-1、曲线
该曲线位于京广线上行1185+300~1185+500,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圆 曲线内超高最大65mm、最小50mm,曲线南头的直地段存在15mm的 水平,南缓和曲线高低不良达7.5mm。
5、检测标准
速度 等级 大轨距 小轨距 轨向 高低 水平 三角坑 垂加 水加 曲率 变 化 率 轨距 变 化 率 高 低 轨 向 / /


/ /
/ /
/ /
/ /




/ /
/ /
/ /
/ /
二、检测资料分析
n n n n n n n n
n n
1、轨检车通报分以下内容: (1)全段总体检测情况 (2)各车间检测情况 (3)几何尺寸扣分主要集中地段(分车间汇总) (4)TQI指数大于7的地段(每200米一段) (5)TQI指数分布图(每5KM一段) 2、轨检车通报附表含以下内容: (1)分线、车间、工区、行别汇总优良率、均分 ,病害项目扣分及 TQI指数; (2)公里小结 (3)病害扣分详细地点(含一、二、三级)
轨动检车资料分析及应用
轨检车资料分析及使用
一、轨检车检测计划下达 二、轨检车检测资料分析 三、轨检车检测资料发布 四、轨检车扣分项目定义 五、轨道病害成因分析 六、地面标志识别
一、检测计划下达
n n
目前,我段的轨(动)检车每月检测计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京广线轨检车:铁道部、铁路局各检测一次(主要检测轨距、左右轨向 、左右高低、水平(超高)、三角坑、横向加速度、垂向加速度、70米高低 、70米轨向、轨距变化率、曲率变化率、横加变化率;
n
n
n n
n n n
n
五、轨道病害成因分析
n
以下主要讲轨检车检测项目病害产生的原因及 危害
1、轨距
n
n
n
n
轨距病害幅值过大过小,在其他因素作用下,可能会 引起列车脱轨或爬轨。影响轨距偏差值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1)轨道结构不良:如钢轨肥边、硬弯、曲线不均匀 侧磨、枕木失效、道钉浮离、轨撑失效、扣件爬离、 轨距挡板磨耗、提速道岔基本轨刨切部分不密贴等。 (2)几何尺寸不良:如轨距超限、轨距递减不顺、方 向不良等。 (3)框架刚度减弱:扣件扣压力不足、轨道外侧扣件 离缝弹性挤开(木枕线路尤其如此)等。
2、轨向
n
n
n
n
轨向检测项目是评价直线轨道的平直度和曲线轨道的 圆顺度。轨向病害过大会使车轮受到横向冲击,引起 车辆左右晃动和车体摇摆振动,对列车平稳度和舒适 度产生较大影响,加速轨道结构和道床的变形。影响 轨向偏差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几何尺寸不良:直线区段方向不良、曲线区段 不圆顺(正矢超限)、轨距递减不平顺等。 (2)轨道结构不良:钢轨硬弯、不均匀磨耗、木枕 失效、连续道钉浮离等。 (3)框架刚度减弱:扣件扣压力不足、轨道弹性不 均匀挤开等。
6-5、曲线
该段线路京广线上行1166+250~1166+400 (两曲线间夹直线150米)水平最大值5mm、 最小值-4mm。
6-6、曲线
京广线上行1167+650~1167+750曲线缓直 点住直线方向200米范围内高低不良,该段 线路可以通过曲线来辅助判断。
曲线
6-7、曲线
岔前缓和曲线超高设置不均匀,引起三角坑超限。
山坡南岔区
6-8、曲线
圆曲线地段轨向不良
7-1、道岔
上行中伙铺南 岔区高低不良
7-2、道岔(干扰)
该段线路为孝感南岔区,均为干扰,判断 方法是岔区、轨向和轨距同时出现,现场 表现为岔心有害空间。
阳光干扰
设备故障
设备故障
设备挂物
对比分析
n
n n n
n
波形查看工具可以同时打开两次轨检车图幅进 行对比分析,查看病害是否彻底消灭。 使用方法: 1、打开波形查看工具; 2、点击“文件”打开轨检车图幅文件(波形 显示为正常颜色); 3、点击“文件”打开轨检车历史图幅文件( 波形显示为灰色) ;
对比分析(图例)
中伙铺站内左高低消灭不彻底(7 月27日-14mm,8月7日-8mm)。
结束
检测监控中心
n
n
n
1、侧向过岔(丹水池北岔区)
通过曲率和地面标识共同 判断侧向过岔(1/30)
侧向过岔(武昌南岔区)
通过曲率和地面标识共同 判断侧向过岔(1/18)
侧向过岔(汉口北岔区)
通过曲率和地面标识共同 判断侧向过岔(1/12)
2、道岔
道岔的内直股和曲上股
3、电容
电容附近左、右高 低各有5mm
电容一般每100米有一处,通过识别电容可以更准确判断病害相对于电容的位置
n
4、水平(超高):同一轨道横截面上左右钢轨顶面所在水平面的高度差。不 含圆曲线上设置的超高和缓和曲线上超高顺坡量。超高:曲线地段外轨顶面 与内轨顶面设计水平高度之差。
n
5、三角坑:轨道平面的扭曲,沿轨道方向前后两水平代数差。
n
6、曲率变化率是以18m为基长曲率测量值的差值与基长的比值。曲率变化率主 要考虑直线段长波长轨向和曲线段曲线不圆顺,是舒适性控制指标。 7、轨距变化率是以2.5m基长轨距测量值的差值与基长的比值。轨距变化率直 接影响轮轨接触几何,危机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8、横加变化率是以18m基长车体横向加速度测量值的差值与车体通过基长所用 时间的比值。横加变化率是舒适性控制指标。 相同点: 轨距变化率、曲率变化率和横加变化率评价的实际上都是轨向平顺性,只是其 中关注的波长和侧重点不同。 不同点: (1)轨距变化率重点评价较短范围内(2.5米)的轨向不平顺。 (2)横加变化率所关注的轨向波长属于中波范围内,横加变化率引入了车速变 量,因此受车速影响较大,而且其计算量有车体横加参与,各车的运行速度和 振动特性的差异也使其重复性较差。 (3)曲率变化率可以捕获较长波长范围内的轨向不平顺,其与长波长轨向对应 较吻合。
三、检测资料发布
第一步找到轨 检车
找到具体的轨 检车检查数据
轨检车通报 第二步找到原 始资料
四、轨检车扣分项目定义
n n
1、轨距:指钢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2、轨向:钢轨内侧轨距点垂直于轨道方向偏离轨距点平均位置的偏差。分左 右轨向两种。轨向也称作方向。
n
3、高低:钢轨顶面垂直于轨道方向偏离钢轨顶面平均位置的偏差。分左右高 两种。
5、三角坑
n
三角坑病害偏差值过大,引起轮轨作用力变化 ,从而影响行车稳定性,其高点会使车辆出现 侧滚,同时对车体附加一个垂直力,使车辆产 生垂直振动;其低点会使车轮悬空减载,同时 使车辆转向架扭曲变形,在其他因素作用下可 能造成列车脱轨。影响三角坑偏差值主要是空 吊、暗坑、反撬水平、缓和曲线超高顺坡不良 (直缓点、缓园点易出三角坑)等。
n
2、京广线动检车:铁道部检测五次(其中0#京广北线三次,武广高铁三次 ,合武线三次,10#京广南线二次,汉丹线两次);
n n n n
(1)0#动检车与轨检车检测项目相同; (2)10#动检车无轨距、轨向、轨距变化率、70米轨向检测项目; 3、武九、南环线轨检车:铁路局检测一次; 4、汉丹线:铁路局检测一次;
3、高低
n
n
n
n
众所周知前后高低不平顺(简称高低)会增加列车通过时的冲击动力, 加速轨道结构和道床的变形,对车辆设备、列车行车安全构成危害,其 危害大小与高低的幅值、变化率成正比,与高低波长成反比。对车辆影 响较大的高低有三种。 第一种:波长在2m以内的高低,其特征幅值较小、波长较短,但变化率 较大,对车轮的作用力也较大,如列车速度为60~110km/h时,高低引 起的激振频率接近客车转向架的自振频率,将产生很大的轴箱垂直振动 加速度。引起这种类型高低的因素主要为接头低扣、大轨缝及钢轨打塌 、掉块、鞍形磨耗等。 第二种:波长在10m左右的高低,现场较常见。其特征幅值较大、波长 较长,能使车体产生沉浮和点头振动。如列车速度为60~110km/h时, 高低引起的激振频率接近客车车体自振频率,将产生较大的车体垂直振 动。这种类型的高低易产生在桥头、道口、隧道、涵洞、道床翻浆地段 软玉接合部。 第三种:波长在20m左右的高低,其特征是幅值较大、波长较长,能使 车体产生点头振动,当车体振幅方向与高低振幅方向相同时,将使车体 产生较大振动,这种高低较少,现场工作人员容易忽视。因此,现场检 查高低所用的弦绳应携带20m,在检查时用任意弦测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