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精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演进资料
精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演进资料
党的建设层面: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建 设伟大工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 先进性建设、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反腐 倡廉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巡视制度、党代表票决制、党代表任期 制、党代表常任制、党的执政规律、党 内民主建设、学习型政党、干干净净工 作等。
对外关系和祖国统一层面: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和平发展道路、和谐世界、一 国两制、九二共识、“三通”等;
狭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仅指改革开放 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广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突出的只是中国人 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并没有凸显 其是否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正 确的社会主义道路。狭义的社会主义更加突 出探索道路的正确性。实际上,没有早期中 国人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成功经验和 失败教训,就不可能最终找到狭义概念下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共同纲领不提社会主义的原因》
1.防止出现全国性的急于搞社会主 义的“左”倾冒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准备。
第二阶段: 1956年4月-1978年11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孕育
第三阶段:1978年12月-1992年2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
第四阶段:1992年2月-至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
第一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准备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社会构建
(一) 革命转变的方针和共同纲领 1949年3月的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7月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9月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狭义概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为出发点,以发展为主题;以中共领 导为前提;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以人为 本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构建 为基本要求;以共同富裕为目的。
经济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政治上: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 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2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
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 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 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保护国 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 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 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 民经济,稳步的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共同纲领》
社会发展层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国情、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 2020年奋斗目标、“十个结合”、“四 个坚定不移”、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改革发 展稳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谐社 会;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分期
第一阶段:1949年1月-1956年3月
经济社会层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公平正义、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现代企业制度、资源 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城乡二 元化结构、民生、“五有”社会事业、 社会救助体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 业援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经济适用房、大都市带、城市群等;
文化及意识形态层面:“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 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 设工程、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学习型 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谐文化、 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非 物质文化遗产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史》,郑克卿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论研究》, 赵曜,张 中云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8月。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史》,程伟礼,戴雪梅 等著,学林出版社,2009年3月。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梅荣政著,武 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法学院 魏建克
内容提要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论。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几本值得一读的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秦宣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9年9月。
文化上:马克思主义引领下多元发展,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上:和谐社会构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表述
政治层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民主、 依法治国、民主法制建设、“四位一体”布 局、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服务型政 府、正确的政绩观、政府职责体系、公共服 务体系、公民意识、新阶层、电子政务、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
绪论:广义和狭义语境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广义和狭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广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新中国建立后, 中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探 索。它不仅包括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中国式 的社会主义道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道路、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道路),也包 括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1、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2、立足于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我们即坚持了科 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 明的中国特色。”胡锦涛:“坚定不易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人民日报》,2007年6月26日。
教育层面: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 略、科技体制改革、优先发展教育、办 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等教育强国、现 代国民教育体系、教育公平、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免费义务教育、教育督导制 度、科学人才观、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资源强国、创新 型人才、大学生村官、免费师范生、农 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两基”攻坚、 “两免一补”、孔子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