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方法
煎药用水
水质同样会对中药的药效产生影响。对煎药用 水,历代名医均有严格要求,如李时珍将煎药 用水就分为雨水、露水、雪水等5种,这些水 都是天然的蒸馏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 水的硬度小,更纯净,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药 物有效成分的影响。 目前以清净无杂质的河水、井水或自来水为宜。
矿泉水
许多家庭都在用装有大桶装的矿泉水,但对于 煎药来说,矿泉水却不是一个好选择。这是因 为矿泉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金属离子,例如 钙等,它们对中药发挥药效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后下:花、叶类以及部分根茎类等药因其有效 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如 薄荷、藏红花、大黄、番泻叶等,入药宜后下, 待他药煎煮完毕再将其纳入,煎沸5~10分钟 即可。
包煎: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再和其他药一起煎。 须要包煎的主要有三类药物,一是细小种子类药物, 如车前子、葶苈子、青葙子等,煎药时特别粘腻,如 不包煎,容易粘锅,药汁也不容易滤除:二是有些药 物如蒲黄、海金沙、灶心土等,煎时容易溢出或沉淀, 需要包起来煎煮;三是有些有绒毛的药物,如旋覆花、 枇杷叶等,如不包煎,煎煮后不易滤除,服后会刺激 咽喉,引起咳嗽、呕吐等副作用。
煎药用火
煎中药的火力按大小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 就是小火,武火就是大火、旺火。武火的火焰 大,力道猛烈,可以使温度急速上升,使药液 很快沸腾,但也容易烧焦;而文火的火焰较小, 力道比较温和。煎药时,通常先用武火将药液 烧开,再用文火慢慢地煎。
煎前浸泡
在煎药前要用冷水充分浸泡20-30分钟,使药 物完全被水渗透,这样便于有效成分的溶解。 然后再加水煎煮,加水量通常为药物的5-10倍, 或者加到浸过药面2-3厘米左右就可以了。
煎煮次数
一般来说,一剂药至少应煎两次。对质地厚重 或滋润的补益药可煎三次或更多。
煎药量
不同人群不同煎煮量 成人:第一煎得药液100-200ml为宜,两煎所 得总量为200-300ml。 孩子,根据年龄不同而异。
入药方法
先煎:贝壳、甲壳、化石以及多数矿物药,如 牡蛎、磁石等,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 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它药同煎。还有一些 中药毒性较大,如附子、生半夏、马钱子等, 这些药物也应先煎,以减少其毒性,保证用药 安、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 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 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 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 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 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 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 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禁忌原因
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由于铜铁铝等金属 的化学性质活泼,易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 化学反应。”如铁易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药 液颜色加深,并会使药液带有铁锈味,影响药 效的发挥;铝与有机酸反应,形成化合物被人 体吸收后蓄积在肝、肾等组织中对人体造成损 害;铜器受热易氧化生成对人体有害的铜绿。 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 剂的临床疗效。
另煎:一些名贵中药如人参、虫草、鹿茸等宜 单煎或研细冲服,否则易造成浪费。
烊化:胶质药物如鹿角胶、阿胶等,不宜与其 他一般药共煎,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 或以少量水煮化,再兑入其他药物同服。
冲服:不宜煎煮的药物(如芒硝),液态药物 (如竹沥、姜汁等),宜用开水冲服或与其他 药液混合即可。
中药煎煮方法
赵志英
意义
中药汤剂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制剂形式,汤剂质 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的治疗效果,因此我 们必须掌握中药汤剂的正确煎煮方法,从而最 大限度发挥其治疗效果。
煎药程序
煎药器具 煎药用水 煎煮火候 煎前浸泡 煎药时间 煎煮次数 煎药量 入药方法
煎药器具
以砂锅和陶罐为最好 砂锅:普通砂锅、紫砂锅 玻璃容器、搪瓷容器(完好无损的)次之 禁忌:铁锅、铜锅、铝锅和锡锅不能用 来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