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全面理解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重点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时政解读: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课堂探究】:
探究活动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根本因素:生产力
直接因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探究活动二:认识按劳分配
情境一:在某国有企业车间里,初级技工,在工作过程中总是请假,月工资2000元。
高级技工,工作的熟练度高,完成质量高,工资自然高,月工资5000元。
初级技工,工作积极,总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收入还不错,月工资3200元。
他们的工资收入属哪种分配方式?他们的工资为什么高低不一?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掌握按劳分配的范围、基本内容和要求,理解什么是按劳分配。
)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按劳分配的含义: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中
分配尺度:以劳动为尺度(质、量统一)
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
分配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地位:基本原则、主体
情境二:该车间由于业绩突出,获奖金6000元。
你们来出出主意,这笔奖金该如何分配?
甲:我干得少,平均分配,我可能多得些。
乙:我可没少出力,可不能少了我的
丙:我正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最好能对我的技术和工作有所体现。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这种分配方式合理吗?该车间的奖金能不能实行平均分配?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目前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别,劳动还是谋生手段。
平均分配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情境三:奖金发下来以后,甲、乙、丙看着手中的奖金,心中有了各自的想法。
甲:嘿嘿……如我所愿!以后照样可以少干点。
乙:我可没少出力,这样分配太不公平了!
丙:我正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这点奖金怎么够呢!
教师提问:丙的想法对不对?该车间的奖金能不能根据小张的需求来分配,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地丰富。
因此,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劳动性质和特点
按劳分配居主体地位
生产资料所有制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按劳分配方式
情境四:透过海尔分配看意义
海尔集团(国有控股企业)实行高效的薪酬制度,将工资与员工的工作绩效相结合,工资分配只看效果,不论资历,由同岗同酬观念转变为同效同酬观念。
在海尔,高素质、高技能获得高报酬,人才的价值在工资分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海尔的薪酬管理制度,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挖掘员工潜能,确保企业高速、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机感深入海尔员工的心中。
“学习技术,提高素质,争当先进”在海尔蔚然成风。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收入与劳动成果联系:积极性、创造性;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生产发展
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否定剥削制度;消除两极分化;平等社会地位
探究活动三:其他分配方式
莫言作品的影视版权,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在一二百万元,获奖后,其长篇小说的影视改编权立即水涨船高,价格推高至500万元以上。
请指出莫言稿酬、奖金、版权属于何种收入分配?
学生回答:
教师回答:按生产要素分配(资本,土地,技术,管理)
【知识拓展】各种分配方式比较
按资本要素分
教师提问: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课堂小结】:
1、按劳分配的含义,意义,必然性,主体
2、按生产要素的种类,意义
【课堂练习】:
1.“年终奖”是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谈论的比较多的一个话题。
某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位入职不到两年的客服人员获得了5000元的年终奖。
这里的“年终奖”收入属于()
A.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资本要素分配
D.偶然所得
2.指数,居民储蓄存款得到的收益
A.增加按劳分配的收入
B.减少按资本要素分配
C.不确定按资本要素分配
D.增加按资本要素分配
3、判断:下列各题分别属什么分配方式?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
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的经理,年薪15万
3、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12万。
4、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一商人,房租一年4000元
5、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
6、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元。
7、老张承包集体100亩土地,年收入50万元。
8、老张把自己承包的土地出租给老刘,每年收租金5000
五、板书设计
1、按劳分配的含义:
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中
分配尺度:以劳动为尺度(质、量统一)
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
分配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地位:基本原则、主体
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呢?
(1)必然性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重要性
3、按生产要素分配
(1)含义
(2)意义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