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经济生活》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经济生活》

《经济生活》中关于消费理论的知识点
【教学依据】
理论依据:高考考频考点
现实依据:物价上涨导致人民消费压力增大
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
2、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能力目标]
1、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变化的依据,理解社会保障机制健全的重
要性,理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背景意义。

3、熟悉高考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发挥德育的教育的作用,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更好的认识社会,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意义,这样的政策对于人民的投资理财有一定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态度,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

面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作为消费者应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教学重、难点]
难点与重点:消费与宏观调控相关方式的关系,消费与收入以及未来收入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消费的关系
[教学方式]
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法
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讨论法
[教学构思]
围绕“消费”这个话题展开,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十课的内容,牵扯的知识点非常广,希望通过这种串联法,将相关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更好的学会融会贯通。

计划通过三个部分来进行
即:经济现象分析----经济措施理解-----经济意义
一、经济现象分析
课堂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一个话题:消费!请大家回忆一下,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答:居民收入和物价总水平
1、复习收入与消费的理论知识
进一步追问:具体来说收入理论是如何描述的?
学生甲答: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越大。

学生乙补充:居民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如果未来收入不乐观,人们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反之亦然。

学生丙:还有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也有影响。

教师总结、过渡:关于收入的理论知识同学们掌握的不错,收入与我们的消费密切相关,除此之外,物价的变动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2、复习物价与消费的理论知识
材料一:
由这个图表同学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从2010年到现在CPI指数不断攀升,生活中大家感受最明显的是那种商品的价格变化?
学生答:猪肉价格涨得最厉害!
追问:CPI上涨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为什么呢?
学生答:好贵啊,吃不起肉啦,因为收入没有增加!
3、知识梳理:
由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收入→不变→消费水平下降,生活压力增大,←上涨←物价
过渡:面对这样的情况,同学们思考,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二、经济措施理解
1、宏观调控的经济措施复习
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宏观调控来稳定物价
追问:请大家仔细想想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学生答: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材料二;
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历次调整一览表
问题:
(1)、从上面的表格,同学们看出什么经济现象?
(2)、这种措施属于哪种经济措施?
(3)、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
设疑过渡:
仅仅这样的措施就够了吗?还需要哪些措施来解决问题?
2、复习社会保障机制、分配政策
(指导学生看课本,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讨论问题)
(1)解决措施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板书)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有利于解决人民生活的后顾之忧,人们的未来预期收入持乐观态度(板书)(3)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板书)
材料三:
2010年以来,广州已两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中2010年4月由860元/月大幅提高到1100元/月,2011年3月又从1100元/月提升到1300元/月。

根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问题:
(1)国家为什么要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2)这项措施国家在发挥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略)
3、复习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发挥国家财政的作用
过渡:
仅仅增加收入是不够的,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收入差距,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因此必须缩小收入差距,具体来讲,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措施?
(学生思考、讨论)
(1)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板书)
(2)发挥国家财政的第一个和第二个作用(板书)
三、经济意义的理解
1、复习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前面我们复习了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大家能否归纳出这些属于国家的什么发展理念?
(2)这样做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2、复习消费的反作用,促进生产发展
材料四:
数字显示,2010年国内消费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年加快2.9个百分点。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增速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

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经济增长中,消费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7.3%。

(1)由以上材料你得出什么经济结论?
(2)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阅读-----交流------回答)
[知识迁移]
作为消费者,面对CPI的变化以及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变化,我们应该如何理财?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引导思考讨论)
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复习了与消费相关的知识点,从收入和物价的影响理解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这节课学习同学们能够领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会分析材料,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收入差距
消费
当前收入
大力发展生产力
国家财政的作用
稳定物价(上涨过
快、下跌过快)
收入未来预期收入
物价总水平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科学发展观
宏观调控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反作用)
扩大内需
开拓农村市场
消费者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转变消费观念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复习课,因此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明白学科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不能割断他们之间的联系。

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形成宏观的认知结构。

2、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结合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而不是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

3、对于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有一定的难度却不能够太难。

对待学生的发言,要评价科学合理,坚持发展性原则,更好的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更加注重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个性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