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信息化经验复习过程

煤矿信息化经验复习过程

以信息化建设促煤炭企业管理全面升级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枣庄矿业集团公司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是一个集煤炭、电力、建筑建材、机械加工制造和煤化工等为一体的国家大型企业。

在近年来的创新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才能提高煤炭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全面升级。

一、枣矿集团信息化建设概况近年来,枣矿集团紧紧围绕“打造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矿山和具有国际水准、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实现网络资源最大程度共享”的目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的深度融合,不断加大安全监测监控、煤炭生产、财务资产、煤炭运销、人力资源、职工培训和供应链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实现了企业各种管理要素的高效集成,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一) 领导重视提升信息网络高度。

枣矿集团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早在2003年公司领导就提出了全面建设“数字枣矿”、“网络枣矿”、“信息枣矿”的工作要求。

2005年7月22日,枣矿集团领导在全省煤炭企业中率先召开了“三网融合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在整个矿区加快实施电信、电视、宽带“三网融合”建设,“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打造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矿山,实现网络资源最大共享”的工作目标。

2006年2月,集团公司较为圆满地实现了“三网”建设工作会议确立的工作目标。

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不仅保质保量的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而且节约了5079 万元资金,在不断的摸索创新中,进一步拓宽了服务领域,研发出了一些在行业乃至全国领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11项,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以说,“三网”融合的成功得益于枣矿集团领导的高瞻远瞩,这为枣矿集团以后信息化建设高境界定位,高标准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 基础扎实突显信息网络规模。

通过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企业拥有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业务的科技人员队伍。

目前,矿区计算机网络基本建成,形成了千兆到矿、百兆到楼、到桌面的覆盖全矿区的宽带网络,并与公用互联网(Internet)互连互通,形成了以集团公司信息化中心为中心,覆盖矿区各单位、部门的网络格局,做到了“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了数据共享。

(三) 飞速发展搭建信息网络平台。

按照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四化”管理目标,“三网”融合工程集成了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方方面面的信息资源,涵盖了新闻传递、会议办公、安全监控、生产指挥调度、煤炭运销、企业网站等各个方面。

截止目前已累计建立信息管理子系统140余个,搭建了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信息化运行平台。

(四) 创新应用收获信息化网络成果。

《矿井动力系统数字化控制与信息集成的研究与应用》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煤矿安全编码智能分析与评价预警控制管理》荣获国家煤矿安监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资金结算与预算控制系统》、《闲置资产管理方法和模式的创新》分获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暨优秀应用成果一、二等奖。

枣矿集团网站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网站,经省信息产业厅批准,枣矿集团成为省内第一家拥有“省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中心”的煤炭企业,枣矿集团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信息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8年,荣获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颁发的“中国企业信息化标杆企业”称号。

经过短短5年的发展,枣矿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达到全国煤炭企业的领先水平。

二、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枣矿集轩牢固坚持“四项原则”,即坚持以业务为根基,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坚持以提高效率为出发点,以改善企业管理为着眼点;坚持以理顺管理流程为基础,以优化配置企业资源为方向;坚持以增加效益为驱动,以提高竞争力为根本目标。

结合煤炭企业特点,在安全生产、煤炭运销、经营管理、决策研究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利用计算机、互联网、通信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对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改造。

目前,枣矿集团共建设包括人员定位、考勤、安全质量、隐患排查等和安全有关系的管理系统20个;有害气体监测、人员监测、电力监测、机车绞车缆车监测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34个;各矿普遍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使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51个;包括公司调度、各矿调度所用调度管理系统15个;包含全公司推广的财务资产管理系统58个;各类人力资源部、劳动保障部推广的软件系统46个;物流、运销系统16个;医疗、卫生、教育系统18个;包括集团公司对外门户网站11个等等,这些大系统下有分别有各自的子系统,形成了覆盖全公司各个行业的系统网络,各类系统充分开发利用企业的人、财、物资源及企业内外信息资源,实现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等的有效集成和综合管理,使每个子系统无缝对接,达到系统的高度集成和优化,从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一)信息化建设与安全质量管理的融合。

信息技术在煤炭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既是提升煤炭生产安全水平的一次技术革命,同时也是强化煤炭生产安全监测、监控的一次管理革命。

对此,枣矿集团坚持从管理、技术、装备三方面着手,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并逐步形成了信息化调度指挥、矿井安全保障信息化网络、综合自动化、远程监测监控、安全质量编码管理等五大主系统和各子系统。

目前,调度指挥中心七大智能系统均实现了三维可视化管理,达到了全息状态下的无人值守。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提高了对水、火、瓦斯、冲击地压等重大事故的预测预报和应变能力,实现了瓦斯超限手机短信自动报警,并可通过3G手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矿井主要生产视频情况,有效提高了安全监测监控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实时跟踪井下作业人员的行动轨迹,动态查询出入井人员数量及其分布情况。

矿用无线通讯系统通过为各级管理人员配备矿用手机,能够实现井下重要岗点、调度指挥中心、地面通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应急报警撤人系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井下人员迅速撤离,极大地提高了矿井灾害应急处理能力。

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矿井主要动力系统的数字化控制,并具有无人值守的远程实时监控功能,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自主研发的安全质量编码管理系统通过信息集成,实现了“三违性质自动界定、罚款数额自动生成、隐患处理自动预警”。

以此为依托,创立了全国首家安全质量股份公司,把全体员工作为股东,安全指标作为股指,模拟股市运作,实现了安全质量管理形式上的一场革命。

以上信息技术实现了对煤矿各类安全隐患的在线监测、及时排查和跟踪治理,促进完善了煤矿安全预警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传统落后的煤炭安全生产管理方式,把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纳入了信息化、现代化轨道。

(二)信息化建设与经营管理的融合。

管理从某种角度讲,就是对信息的处理。

枣矿集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企业集约化经营程度。

通过信息化资源规划,按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数流合一的目标,在统一数据库、统一开发平台上进行经营管理应用系统的研发,实现了经营信息的上下贯通和共享。

目前,已形成煤炭销售远程计量监控、集中式财务管理、标准成本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股权动态管理、闲置资产管理等七大信息管理系统。

其中:在2009年3月,自主研发的煤炭销售远程计量监控网络系统属全国煤炭行业首创,该系统成功应用电视监控、光纤通讯、声光报警等先进技术,融汇图像、声音、数据等于系统终端,集称重、安防、监控、广播、出门拍照、数据采集、现场设备控制、信号传输、视音频光端机的应用于一体,计量人员在矿区数公里以外,就可对现场过磅车辆进行远程监控计量,实现了现场无人值守、数据远程传输本地化和网上监控计量的高智能化。

为煤炭运销的“统一签订合同、统一定价、统一计划销售、统一结算”提供了保障,杜绝了称重计量过程中各种作弊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集中式财务管理系统采用“一套帐”模式,数据集中共享,适合项目众多、分布广泛、管理分散的行业特点,有效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有利于财务信息的实时集中监控和管理,让管理者“集中于咫尺之内,控制于天涯之外”的梦想成为现实。

标准成本管理系统可与内部承包考核结算、市场化运作有效衔接,实现材料实时控制、标准成本实时差异分析,并能自动生成内部考核及会计核算相关报表,减少人力重复劳动,提高数据准确性,及时为决策者提供可靠数据。

对材料计划、采购等实施全程控制,具有材料消耗及库存预警功能。

(三)信息化建设与办公手段的融合。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要素的效益,而且还可实现企业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的连接,从而让企业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利用资源。

枣矿集团重点从三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建立网能大学。

依托省管企业创争网,建成了全省首家企业“网能大学”。

通过信息网络架设起来的综合教育平台,逐步形成了依托基层区队、车间学习室为终端学习站点的学习网络。

利用网能大学开展教育培训,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灵活多样,视听交融,动静交错,形象直观,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实现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二是建立协同办公系统(OA)。

可按枣矿行政管理的流程处理公文、档案、办公用品、会议、车辆等具体业务,数据运算正确、运行稳定,实现了信息高效传输、无纸化移动办公、协同行政办公,使工作程序更加简化,信息获取更加容易,决策制定更加准确,管理变得更加灵活科学、规范有效。

三是建立“一卡通”移动信息化系统。

为全面提升信息化系统管理与应用水平,枣矿集团与中国电信合作开发了“枣矿一卡通”系统,“一卡通”是借助有源射频卡的功能,实现考勤、身份识别、门禁、车库管理、就餐付费、购物消费等应用集成的新系统。

该系统还充分利用了3G网络的高速上网、移动便利的优势,将OA办公、视频监控、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应用系统拓展到手机上使用,实现了移动办公及动态安全监测。

三、信息化建设推动了企业管理优化升级(一)提升了矿井安全保障水平。

矿区11对生产矿井共安设各类传感器分站147台,建立甲烷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等各种监测监控点675个,安装水位预警、停产撤人报警系统189套,集安全监视、监测、监控于一体的数字化指挥操作系统普及率达到100%,实现了矿矿联网,提高了矿区的安全保障水平和生产效率。

枣矿集团是唯一通过自主开发对各矿监控系统进行系统集成的企业。

(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通过实施机电运输大型设备智能化、自动化、系统化升级改造,供电、供风、排水、胶带主运系统均实现地面自动化集中控制,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