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外肌解剖、作用机理及同视机的临床应用优秀课件

眼外肌解剖、作用机理及同视机的临床应用优秀课件


眼外肌的解剖生理特点
3、眼外肌的每条肌纤维的收缩反应均遵循 “全或无定律”,即当刺激程度达到兴奋 阈时便做出最大反应。眼外肌的运动一般 只有很少一部分肌肉和神经单位同时参与, 各个部分轮流工作,因而能够持续很长时 间而不疲劳。
4、眼外肌的血液供给比较丰富,易于氧化 代谢过程中的乳酸和废物的排除,固不易 产生疲劳。
筋膜系统
3. 肌鞘 每条眼外肌从起点到附着点都有纤维肌鞘包绕。 肌鞘是眼球筋膜反折形成的无血管组织,肌鞘非 常平滑,肌肉可在内自由地滑动。 各眼外肌鞘延伸形成复杂的纤维膜组织,将各眼 外肌与眼眶联系起来,支持眼球,制约眼球运动。 例如,上直肌肌鞘前端外表面与提上睑肌肌鞘下 表面紧密粘着,下直肌肌鞘部分止于下睑板与轮 匝肌之间的纤维上,所以在做上、下直肌的手术 时,易出现睑裂的变化。
眼外肌--直肌
(3) 外直肌 始于总腱环外侧较低处,跨越眶上裂,肌肉在眶 外侧壁与眼球间水平向前走行,横贯下斜肌附着 点后附着在角膜缘后6.9mm的巩膜上,外直肌肌 腱长8.8mm,宽9.2mm,除上斜肌外,外直肌肌腱 在眼外肌中最长,外直肌接触弧为12mm,由第Ⅵ 颅神经支配,血液供应为眼动脉外肌枝,外直肌 作用:第一眼位时,外直肌收缩单纯外转,当视 轴高于或低于水平线时,外直肌收缩可协助眼球 上转或下转。
眼外肌--直肌
供应四条直肌的动脉产生7枝前睫状血管, 除外直肌有一条外,其他直肌均有两条, 各前睫状血管供给巩膜、角膜缘及虹膜血 液,所以斜视手术通常在单眼不能同时行 三条直肌的手术,以防眼前节缺血。
眼外肌--斜肌
(1) 上斜肌
上斜肌起自视神经孔上方的总腱环,亦位于内 直肌起点的内上方。上斜肌平行于眶内侧壁上方 向前走行抵达眶上壁与眶内侧壁夹角处的滑车, 位于滑车窝内的滑车宽4长6mm,呈U型纤维软骨板。 上斜肌起点至滑车长40mm,滑车背面的上斜肌变 为肌腱,长约10mm,上斜肌反折部分也为肌腱,反 折腱经上直肌腹面向后、外走行,扇形散开附着 在眼球上方赤道后颞侧的巩膜上。上斜肌受第Ⅳ 颅神经支配,血液供应为眼动脉外肌支。上斜肌 的作用:在第一眼位,上斜肌肌肉平面与视轴呈 51 o 角,在该位置上斜肌收缩主要产生内旋,次 要作用为下转、外转。
眼外肌--直肌
(1) 内直肌 内直肌是眼外肌中最强的一条,起自总腱环鼻侧 和视神经鞘略低处,内直肌由眶尖开始在眶内侧 壁与眼球之间水平向前走行,附着在角膜缘后 5.5mm处,肌肉全长41mm。附着点处肌腱长 3.7mm,宽10mm,与眼球的接触弧为6mm。内直 肌由第Ⅲ脑神经下枝分配,血液供应来自眼动脉 内肌支。内直肌的作用:在第一眼位时,内直肌 收缩产生内转,当视轴高于水平线时,内直肌收 缩协助眼球上转,当视轴低于水平线时,协助眼 球下转。
眼外肌解剖、作用机
理及同视机的临床应 用
眼眶
眼眶为鼻根两侧的颅骨窝,呈尖端向 后,底向前的锥体。眼眶由7块颅骨组成: 额骨、筛骨、泪骨、上颌骨、蝶骨、腭骨、 颧骨。眼眶内侧壁为筛窦,内侧后方为蝶 窦,上前方为额窦,下方为上颌窦。由于 眶下壁和内壁较薄弱,外伤后极易出现爆 裂性眶壁骨折,骨折部位相应的软组织嵌 顿,限制眼球运动,出现眼球运动障碍, 临床上易误诊为麻痹性斜视,眶部CT及牵
眼外肌--直肌
(4) 上直肌 起源于视神经孔和视神经鞘上方的总腱环,上直 肌长41.8mm为四条直肌中最长者。它由起点紧靠 提上睑肌下面向前、上、外走行,附着在角膜缘 后7.7mm的巩膜上,肌腱长5.8mm,宽10.6mm,与 眼球接触弧为6.5mm。上直肌肌肉平面与视轴夹 角为23o,上直肌由第Ⅲ颅神经上支支配。血液供 应为眼动脉外肌支和泪动脉分支。上直肌的作用: 第一眼位时,上直肌肌肉平面与视轴成23o角,在 该位置上上直肌收缩的主要作用是上拉,次要作 用为内转和内旋。
眼外肌--直肌
(2) 下直肌 起自视神经孔下方的总腱环,在眼球与眶下壁之 间向前、下、外走行,附着于角膜缘后6.5mm处 巩膜上。在第一眼位,下直肌肉平面与视轴成23o 角。其附着线为斜行,颞侧端较鼻侧端距角膜缘 远,肌肉全长40mm。下直肌与眼球的接触弧为 6.5mm。下直肌由第Ⅲ脑神经下支支配。血液供 应来源于眼动脉内肌支和眶下动脉分支。下直肌 作用:当眼球处于第一眼位时,下直肌肌肉平面 与视轴呈23o角,下直肌收缩主要作用是下转,次 要作用是内转和外旋。
拉试验,可加以证实。
眼眶
眼眶
眼眶
眶尖部有两个重要通道即视神经孔和眶上 裂。眶上裂位于视神经孔外侧,第Ⅲ、Ⅳ、 Ⅵ颅神经从眶上裂通过。眶上裂部位的炎 症或损伤,可累及第Ⅲ、Ⅳ、Ⅵ颅神经, 眼球各方向运动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如 不累及视神经,为眶上裂综合征。如累及 视神经,则为眶尖端综合征。
眼眶
眼外肌
前面观 (左眼)
眼外肌
侧面观 (右眼)
眼外肌
上面观 (右眼)
眼外肌
上面观
眼外肌的解剖生理特点
1、眼外肌的神经供给非常丰富,眼外肌的 肌纤维与神经纤维的比率大大超过一般骨 骼肌 。因而眼外肌的运动极为灵敏。
2 、眼外肌的收缩力量较一般骨骼肌大,平 均计算每条眼外肌的 肌纤维如全部收缩可 牵引750—1000g重量,一般眼球牵相当于牵 引5g重量的力量,可见眼外肌的肌力储备是 实际需要的150-200倍。
于眶尖部,为筋膜增厚形成的椭 圆形纤维环。此环包绕视神经管及眶上裂 鼻侧部分。所有通过视神经孔和眶上裂鼻 侧的重要组织:视神经、眼动脉及部分第 Ⅲ颅神经都在总腱环内。除下斜肌以外的 所有眼外肌和提上睑肌均起始于总腱环。
筋膜系统
筋膜系统
2. 眼球筋膜 眼球筋膜为质密、富有弹性的纤维组织, 从视神经入口到角巩膜缘覆盖整个眼球。 近角膜缘1mm处,眼球筋膜与球结膜牢固 地融为一体。 四条直肌把眼球筋膜分为前后两部分。
眼外肌
人的每个眼球有三对眼外肌 一对水平肌:内直肌、外直肌 一对垂直肌:上直肌、下直肌 一对斜肌 :上斜肌、下斜肌
眼外肌--直肌
四条直肌起始于眶尖总腱环,为比较扁平 的窄带状,它们以薄而宽的肌腱附着在赤 道前的巩膜上。四条直肌附着点距角膜缘 之距离,依内、下、外、上之顺序逐渐变 远呈螺旋状。内直肌距角膜缘最近,上直 肌最远,一般内直肌距角膜缘约5.5mm,下 直肌为6.5mm,外直肌为6.7mm,上直肌为 7.7mm。 (5678)直肌附着点并非直线,略 呈弧线,有时甚至为波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