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输卵管造影
25
常见疾病
一
(一)先天性异常(Congenital anomaly)
子宫输卵管是由两侧副中肾导管即米勒 (Mü ller)氏管发育而成。两管的头端分化 为两侧输卵管。其中部和尾端纵行合并,间 隔吸收,分别发育为子宫、宫颈及阴道上部。 在发育过程中发生障碍可形成各种先天性异 常。造影可明确诊断.
13
逆流征象,
以生殖系统结核和炎症为多见。 当子宫腔正常,逆流首先从输卵管区开始, 而伴有输卵管不规则、积水、粗细不均等征 象时,多为结核。子宫腔不规则,逆流从子 宫间质开始,输卵管显示正常,多为一般炎 症,而子宫腔、输卵管均有病变,伴明显逆流, 结核和炎症均有可能,准确的诊断结果有赖 于子宫内膜的诊刮。此外,逆流征象的出现,较 多见于有刮宫病史的妇女,最多见于多次刮宫 者。
3、 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解痉; 避免或减少子宫、输卵管痉挛而造成插管困 难或造成假像。 4、 术前排空膀胱,便秘者术前行清洁灌肠, 以使子宫保持正常位置,避免出现外压假象。
6
目前国内外均使用碘造影剂,分油溶性与水 溶性两种。
造 影 剂
1、碘油(40%碘化油)密度大,显影效果好, 过敏少,但检查时间长,吸收慢,易引起异物 反应,形成肉芽肿或形成油栓。 2、碘水(76%泛影葡胺液)吸收快,检查时 间短,刺激性小,不产生异物反应,且易于通 过输卵管狭窄段,便于显示输卵管全貌,逆流 入淋巴系统和血管的机会少,逆入后副作用小,不 必做特殊处理。显示子宫、输卵管细微结构明 显优于碘油, 有利于发现较小病变。
4
禁忌症
1、 内、外生殖器急性或亚急性炎症; 2、 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3、 妊娠期、月经期; 4、 产后、流产、刮宫术后6周内。
5、碘过敏者。
5
术前准备
1、 造影时间以月经干净5-7日为宜。时间 过早子宫内膜尚未完全修复,且增生内膜较薄, 较易损伤,造影时间太迟子宫及输卵管内膜肥 厚,对比剂不易进入输卵管腔,并可影响宫腔形 态,另外,内膜肥厚、血管扩张,导管易刺破内 膜产生对比剂逆流; 2、 作碘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造影;
15
逆流征象应与对比剂弥散入盆腔相 鉴别,它表现为一团乱丝状或根须状,或 似云絮状,较大的血管逆流呈条带状,该 影像急速向上显示于腰椎两侧缘。而对 比剂弥散入盆腔则呈壳状、弧状或片状, 且显影顺序为输卵管伞端显示后,随着对 比剂量增多而缓慢显示,不会弥散于腰椎 两旁。
16
3、治疗 逆流征象明显的患者,造影反应亦明 显强烈,主要有下腹痛、冷汗、面色苍白,其次 是面色潮红,心跳加快,脉搏细弱等表现。
30
双角子宫畸形,输卵管通畅
31
两侧副中肾导管未融合而成。两个 子宫均为梭形各与一输卵管相连,两 个子宫颈共有一个阴道,阴道可有分 隔或无分隔。
32
分隔子宫:两侧副中肾导管融合后其
间隔未吸收或仅部分吸收,宫腔内有分 隔将其分成两个腔(完全性分隔)或仅 宫底部有分隔(不完全性分隔)。
33
子宫底边缘光滑 的锐角内凹,并沿 双宫角呈树衩状, 为半隔子宫
12
逆流发生原因
①子宫、输卵管器质性病变和造影时压力过 高占首位。②造影时间选择不当:月经干净后 3~4 d 行SG ,有部分子宫内膜未完全修复,发生 栓塞机会多,而5~7 d 行HSG发生率明显下降。 尤其月经周期长的患者子宫内膜修复更慢,发生 逆流的危险更大。③宫腔形态异常未引起重视。 对畸形子宫、幼稚子宫等宫腔较小的患者,仍采 用常规碘油用量10 ml ,注药太快,压力过高,而使 造影剂压入血管、淋巴管致逆流。④静脉逆流 多见于继发不孕,与流产次数过多造成宫颈管粘 连或子宫内膜损伤,使造影剂进入血液循环有关。 间质淋巴逆流多见于原发不孕,主要与宫腔形态 异常有关。
6、
7、 有时因输卵管痉挛造成输卵管不通的假象,必要时 重复进行。
9
治疗意义
HSG显示输卵管通畅者,1年内的受孕率高达 76%,较未作HSG检查者高3倍。 HSG对不孕症的治疗作用可能由于:(1)注入 的造影剂有机械性的冲洗输卵管作用。(2)造 影时对子宫颈的牵拉作用,可能将输卵管周围 某些轻度粘连离断。(3)碘油粘稠且易于乳化 ,能均匀地涂布在输卵管粘膜表面,可充分发 挥碘的局部杀菌作用。(4)可改善宫颈管粘液 环境。
必要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及静脉滴注葡萄糖。
17
平片显示钙化
造影前应先透视或摄片观察盆腔内有无钙化。 输卵管结核:钙化呈细带状、蚯蚓状、串珠状、棒状。 淋巴结钙化:结节状钙化。位于两侧附件旁、髂血管周 围及骶中淋巴结。如为肠系膜淋巴结钙化,可移动,有 可能合并子宫输卵管内膜结核。 卵巢皮样囊肿或畸胎瘤:蛋壳样钙化或牙齿或碎骨片。 卵巢纤维瘤:斑点状钙化 子宫肌瘤:岩石状或条纹状、海绵状钙化 输尿管结石:位于骶髂关节附近或其内侧,为枣核状钙 化。 静脉石:边缘光整密度均匀圆形影,偏于外侧。 膀胱结石:同心圆形结石影。
26
1.单角子宫:一侧副中肾导管发育良好,另一侧未
发育或发育不良。宫腔呈梭形,仅与一条输卵管相通。
.双角子宫:两侧副中肾导管中段相当于宫体部分 未融合,形成两个互成直角的宫腔与宫颈相连。
2 3
.双子宫:两侧副中肾导管未融合而成。两个子宫 均为梭形各与一输卵管相连,两个子宫颈共有一个阴 道,阴道可有分隔或无分隔。 .分隔子宫:两侧副中肾导管融合后其间隔未吸收 或仅部分吸收,宫腔内有分隔将其分成两个腔(完全 性分隔)或仅宫底部有分隔(不完全性分隔)。
14
预防 ①正确选择造影时间:月经停止后5~ 7d。②操作者动作宜轻柔, 透视下注入造影剂 ,如发现宫腔充盈缺损、宫腔不成形以及输卵 管闭锁,则在注入造影剂过程中,应警惕发 生逆流。遇到阻力不能强行加压。一旦出现 造影剂进入血管、淋巴管,立即停止操作。③ 碘油最大用量为10 ml,尤其是对畸形子宫、 幼稚子宫及宫腔充盈缺损的患者,用量更宜 偏小,以5~7 ml 为宜,注药时速度要慢,推 注速度应控制在5 min 左右。
4
.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小,正常宫体与宫颈之比为 2 :1而发育不良时为1 :1甚至1 :2,输卵管可不通。
5
27
一侧副中肾导管发育良好,另一侧未发育或发育 不良。宫腔呈梭形,仅与一条输卵管相通。
28
单角子宫畸形,输卵管通畅
29
两侧副中肾导管中段相当于宫体部 分未融合,形成两个互成直角的宫 腔与宫颈相连。
18
子宫输卵管的正常解剖
子宫呈倒三角形,边缘光滑,宫底直,偶可稍凹, 长约7~8cm,宽约3.8cm。两侧边缘平直或略内凹。 子宫腔下方与子宫颈管相通,宫颈管长约3~4cm, 宽0.5cm,多呈梭形或圆柱形,边缘因粘膜皱襞而 呈羽毛状、两侧对称。两侧输卵管从两侧子宫角发 出,长约8 cm~ 14 cm , 解剖上分四部: 间质部 位于子宫壁内, 较短, 相当于造影时子宫角尖端部 位; 峡部相当于从子宫角尖端开始较细小的部分, ,长约3~6 cm,直径2mm。壶腹部相当于延续于峡 部的膨大部分,管腔渐粗,长约8 cm,直径6~8mm。 伞端位于壶腹部的远端;输卵管各部位阻塞均可导 致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
7
检查方法
术前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于检查床上,常规
消毒铺巾,窥阴器暴露阴道及宫颈并消毒。经 宫颈口插入橡胶双腔管(Foley) 或金属导管,固 定后注入76 %泛影葡胺对比剂,注入对比剂时压 力不宜太大,进入宫腔内的对比剂一般在10ml, 在注入对比剂的同时,在电视屏幕上动态观察对 比剂进入子宫腔、输卵管的过程,并对合适图 像进行摄片。注射时压力不可过大,影像重迭 时可转动体位或改变球管、床面位置。以利观 察。 20分钟后(如用碘油则 24h后)再摄盆腔 平片,以观察腹腔内有无游离造影剂。
8Leabharlann 1、 2、76%泛影葡胺液充盈宫颈导管时,必须排尽空气, 以免空气进入宫腔造成充盈缺损,引起误诊。
注 意 事 项
宫颈导管与子宫内口必须紧贴,以防76%泛影葡胺 液流入阴道内。
3、 4、 5、
导管不要插入太深,以免损伤子宫内膜。
注碘化油时用力不可过大,推注不可过快,防止损 伤输卵管。 透视下发现油剂造影剂进入异常通道,同时患者出 现咳嗽,应警惕发生油栓,立即停止操作,取头低脚高 位,严密观察。 造影后2周禁盆浴及性生活,可酌情给予抗生素预防 感染。
21
子宫收缩
子宫收缩分三部分: 1、先是子宫角收缩,输送造影剂至输卵管。 2、再可见子宫底上缘向腔内凹陷及两侧壁向 内收缩 3、宫底向下至宫颈方向收缩。 故造影剂部分经输卵管排出至腹腔,部分从阴 道排出。
22
23
正常子宫输卵管造影
24
正常子宫输卵管造影
第一张片显示子宫呈倒立三角形,子宫大小形态正 常,内膜光滑,自双侧子宫角向外延伸两侧输卵管, 输卵管全程显影,粘膜光滑,走行流畅而软。 第二张片可见部分造影剂进入盆腔弥散。 第三张为20分钟后所拍的延迟片,可见部分造影剂 盆腔弥散良好。无输卵管内造影剂残留影。
1
子宫输卵管造影
南昌大学一附院影像科
2
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
(hysterosalpingography,HSG)是通过导管向子宫腔及输
卵管注入造影剂,X线下透视及摄片,根据造影剂在输卵 管及盆腔内的显影情况了解输卵管是否通畅、阻塞的部位 及子宫腔的大小形态。该检查损伤小,刺激性小,能对输 卵管阻塞作出准确诊断,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与输卵管通气,通液检查相比,造影不但可以了解子宫 腔的情况,还能了解输卵管是否有畸形,狭窄,粘连等形 态改变。而通气,通液检查只能表明输卵管是否通畅。
3
适应症
1、不孕症:用以了解原发或继发不孕的原因,即由先天
畸形引起的不孕或后天疾患引起的输卵管不通畅。并显示 不通在哪一段。有些病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后,可
促使不通畅的输卵管得以复通而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