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指南
5.危险源辨识
5.4. 事故类型及后果 5.4.1. 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起重伤 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 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 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6
风险评 价方法
6.风险评价方法
6.1. 风险评价方法 公司组织各部门采用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LEC法)对 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各危险源点风险 值,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安全风险类别(严重性)。
安全生产创造美好生活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01 编制目的
02 编制依据 03 总体要求 04 风险确定 05 危险辨识 06 风险评价方法 07 风险控制措施
08 风险分级管控 09 风险告知 10 文件管理
目录
CONTENT
11 过程管理 12 持续改进 13 附件
1
编制目的
1.编制目的
7.风险控制措施
7.6. 依次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应急 措施等四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精准的风险控制措施。其中, 按照优先顺序,工程控制措施包括:消除措施(如工艺改造,消除 危险源)、预防措施(如佩戴耳塞)、减弱措施(如设备接地)、 隔离措施(如安装防护罩)、连锁措施(误操作或设备运行达到危 险状态时,能够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警告措施 (如车间安装报警装置)、应急救援措施。
7.风险控制措施
7.3.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安全屏护、报警、联锁、 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 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7.4.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 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 素质能力等方面。 7.5.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 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增加补充建议措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4.风险点确定 4.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 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公司按部门用“工序(活动)/设备/人员分析法”的方法, 以部门工艺工序(活动)过程为主线,将其工艺工序(活动) 分解成若干个小单元。根据识别范围的划分,可明确到特 定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 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进行风险点排查, 确定的风险点。
构建实施风险分级管控预 防机制,全方位、全过程、 全员参与进行危险源辨识, 全面落实风险管控主体责 任,促进公司安全管理水平 向现代安全管理水平迈进。
2
编制依据
2.编制依据
本指南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国 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 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 (安委办〔2016〕11号)、《关于开展 冶金等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 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实施意见》(苏 安监〔2016〕117号),《江苏省安委 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苏省防范遏制重特 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的通 知》(苏安办〔2016〕103号)、《江 苏省冶金等工贸企业危险因素辨识与风 险管控工作指南》以及其他国家相关法 规、标准、政策等要求,并充分结合公 司安全管理实际。
3
总体要求
3.总体要求
3.1成立组织机构 分两个层面:管理层和操作层。 管理层:纺织集团管理本部;操作层:4+1所属单位 和部门。
3.总体要求
总体要求: 公司成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工作领导小组,指挥、 领导和具体推进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由总经理、 副总经理、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 技术、设备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各车间主任各 班组长组成。
8.风险分级管控 8.3.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 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9
风险告知
9.风险告知
9.1完成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并制定管控措施后,将相关信息予 以公布。 9.1风险的告知采取两种形式:风险公示和风险培训。 9.2.1风险公示告知内容应至少包括危险名称、危险位置、危险类别、 风险等级、管控主体、管控措施等内容。告知到每一个岗位,做到 “一岗位一清单”,对存有较大危险因素的场所、设备设施,要设 立安全警示标志(参照《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和 危险因素告知卡。
部门:
序 号 检查项目 标准
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场所: 装置/设备/设施: 编号:
不符合 标准的 主要后 果 偏差发 生频率 现有安 全控制 措施 危害发 生可能 性/L 危害后 果严重 性/E 风 险 度 R=L × S 建议改进 / 控制风险 措施
5.危险源辨识
5.3. 辨识要求 5.3.1. 安全管理部对危险源辨识的方法进行全员培训,按 照确定的辨识范围有组织地有序开展危险源辨识。 5.3.2. 辨识过程应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管理因素。并参见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3.总体要求
3.4. 整体工作目标 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进行危险源辨识, 全面落实风险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受控,从根本 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4
风险点确定
4.风险点确定
4.1. 风险点划分原则 风险点是危险源进行辨识的基本单元。 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 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判定矩阵
可能性 Ⅰ(灾难) A B C D E 重大风险 重大风险 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 严重程度 Ⅱ(严重) 重大风险 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Ⅲ(较重) 较大风险 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Ⅳ(较轻)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低风险 低风险 低风险
6.风险评价方法
6.2. 风险点级别确定 选择风险矩阵法(L· S)等评估方法,并对所有风险做 出定量评估。依据各评估方法的风险可容许要求,确 定出不可容许的风险内容。 风险判定矩阵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 程度两个维度,其中:事故发生可能性分为五个等级, 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5
危险源辨识
安全生产创造美好生活
5.危险源辨识
5.1. 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1)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3)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5)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8)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7
风险控 制措施
7.风险控制措施
7.1. 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 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 证和服务。 7.2. 从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 应急处置等方面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 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 制措施。
5.危险源辨识
5.2. 辨识方法 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的方法,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即: 针对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 作业活动清单和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工作危害分析法不能覆盖的场所、 设备或设施等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确保危险源辨识 的充分性,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和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采用工程分析法、经验对照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
8.风险分级管控
8.2.1. E级\V级\蓝色\稍有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8.2.2. D级\Ⅳ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部门)、岗位管 控。 8.2.3. C级\Ⅲ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车间、班组(部门)、 岗位 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8.2.4. B级\Ⅱ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级、厂、车间、 班组(部 门)、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8.2.5. A级\Ⅰ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级、厂、车间、 班组(部 门)、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 已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7.风险控制措施 7.7.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1)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3) 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4) 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5) 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6)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和三种时 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4.风险点确定 4.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公司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公辅 设施功能区分区进行划分。同时,生产车间按照 工序所包含的设备、设施、装置进行细分。 4.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公司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涵盖生产 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对于动火作业等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的非常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管控。
9.风险告知
危险因素告知卡
编号
危险因素名 称
主要防范措施
场所 / 环节 / 部位名称 应急处置措施 (照片) 易发生的事故 类型 警示标志
公示告知分为三级。除设置岗位危险因素告知卡外,根据企业实际情 况,建立车间(分公司)、厂级(公司)危险因素管控公示栏目。
2.编制依据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2016版)》(安监总管四〔2016〕31号)、生产 过程和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80012011)、 风险管理 术语(GB/T 23694-2013)、风险 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4353-2009)、风险管 理 风险评估技术(GB/T 27921-2011)、工贸行业遏 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意见(安监总管四〔2016〕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