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教学测量与评价

数学教学测量与评价

新的方法来答题
例1(浙江省杭州市试题)根据指令[s,A](s≥0,
0º〈A〈180º),机器人在平面上完成下列动作:先
原地逆时针旋转角度s,再朝其面对的方向沿直线
行走距离A。现机器人在坐标原点,且面对x轴正
方向。(1)若给机器人下了一个指令[4,60º] ,则
机器人应移动到点
;(2)请你给机器
人下一个指令
(Sk+1-c)/(Sk-c)>2成立?
(3)应用能力型问题
• 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 操作、实验题
例3(江苏省无锡市试题)用四块如图1的瓷砖拼 成一个正方形,使拼成的图案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请你在图2、图3、图4中各画出一种拼法(要求三 种拼法各不相同,所画图案中的阴影部分用斜线 表示)
一、概述
• 1、教学测评的功能
– 导向功能——评价标准与方法,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与措施起导向作用
– 反馈功能
• 教师可了解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要求与教 学方法
• 学生通可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做到心中有数。
– 促进功能
• 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 • 促使学生进行复习、巩固,测验后可澄清某些模糊认识
– 鉴别、选拔功能
2、教学评价的分类
• (1)按评价功能分类
– 诊断性评价:往往在学习某一新知识之前进行,以了解 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新知识必箅的知识、技能。
– 形成性评价:一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是一种过程性评 价。评价目的是了解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任务完成的程 度,并不对学生学得好坏作出判断。
– 终结性评价:一般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之后进行,以判 断教与学双方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并给出相应的成绩,通 过成绩对学生学得好坏作出价值性判断。
• (5)演绎法,即从一组条件出发,经过演绎 推理,得到一系列结论,通过选择结论编制新 题,比如,
– 原题:已知椭圆x2/4+y2/3=1,试确定m的取值范 围,使得对于直线y=4x+m,椭圆上有不同的两点 关于该直线对称。
– 经过计算,m∈[-2,2]。故可编制新题 – 已知椭圆x2/4+Y2/3=1,直线y=4x,问椭圆上是
(2)试根据假定写出函数应满足的条件及具有的 性质;
(3)设f(x)=1/(1+x2),现有a(a>0)单位量的 水,可以清洗一次,也可以把水平均分成两份后清洗 两次,试问哪种方法清洗后蔬菜上残留的农药比较少? 试说明理由。
(4)创新能力型问题
• 提出新颖、独特、简洁的解法; • 通过类比或推广,将某些定理和公式的
结论进行深化和延伸;
例5 (1) 证明:过抛物线的焦点作一直 线与抛物线交于A、B,则当AB与抛物线 的对称轴垂直时,AB的长度最短。
– 改编2:“BD=CE”改为“BD:CE=k”,其它条件 不变,求证:DF:EF=k。
• (3)参数法,将原题中某一数据改为 参数,得到新题的方法。比如,
– 原题:求二次函数f(x)=x2-3x+6在区 间[1,2]上的最值。
– 改编1:求二次函数f(x)= x2-ax+6在 区间[1,2]上的最值。
否存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
– 已知椭圆x2/4+y2/3=1,直线y=4x+3,问椭圆上 是否存在两点关于该直线对称?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数学新题型
• 学习能力型 • 探究能力型 • 应用能力型 • 创新能力型
(1)学习能力型问题
• 考题中含有新的概念、公式、法则或方法 • 考生通过学习新的定理、公式和法则,或掌握
,使其移动到点(5,-5)。
(2)探究能力型问题
• 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寻找规律、数量关 系等;
• 探究问题的结论是否成立或符合条件的 对象是否存在;
• 根据已知条件探索相应的结论(常常是 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
• 给出问题的结论,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 (包括条件不确定的开放题)
例2 (2001年春季第22题)已知{an}是首项为2, 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Sn为它的前n项和,(1) 用Sn表示Sn+1;(2)是否存在自然数c和k,使
– 改编2:求二次函数f(x)=x2-3x+6在区 间[1,a]上的最值。
• (4)自由度法
– 自由度:使问题有唯一确定解的独立条件的个数。
– 根据自由度来设计条件编制新题的方法叫做自由度 法。比如,
– 二次函数y=ax2+bx+c的自由度为3,给出独立条 件:①图象过点(2,-4);②对称轴为x=1/2; ③极小值为-25/4;④方程y=0的两根平方和为13, 等等,从中任选三个条件便可确定函数的表达式。
(2)按参照标准分类
• (1)相对评价:指在被评价的对象中,以他 们的平均状态为基准,或者选取其中的一个或 几个对象为基准,从而得出某一对象在该团体 中的相对位置和级别的价值判断。
– 常模参照评价与常模式参照测试
• (2)绝对评价:在被评价对象集合之外,确 定一个评价的标准,作为客观标准。作为每个 对象是否达到标准的主要依据。
例4 用水清洗一堆蔬菜上残留的农药。对用一定量的水清 洗一次的效果作如下假定:用一个单位量的水可洗掉蔬菜 上残留的农药的1/2,用水越多沅掉的农药量越多,但总 还有农药残留有蔬菜上。用单位量的水清洗一次之后,蔬 菜上残留的农药量与本次清洗前残留的农药量之比为函数 f(x)。
(1)试规定f(0)的值,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 改编2:抛物线内部点A(3,2)换成外部点(3, 5),求|PA|-|PF|的最小值。
• (2)推广引伸法,即将原题中的条件或结论 推广为一般情况,从而得到新题。比如,
– 原题:在△ABC 中,AB=AC,D在AB上,E在AC 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交BC于F,求证: DF=FE。
– 改编1:“AB=AC”改为“AB:AC=λ”其它条件不 变,求证:EF:DF=λ。
– 目标参照评价与目标参照测试
二、学习质量的测量与考核 1、数学试题的编制
• 将陈题改编为新题的方法: • (1)变更条件法,即适当改变原题的条件,
比如
– 原题:F是抛物线y2=2x的焦点,点P在抛物线上移 动,A(3,2)为定点,求|PA|+|PF|的最小值, 以及此时P点的坐标。
– 改编1:将抛物线换成椭圆x2/12+y2/24=1,其它 条件不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