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倪海厦病机十九条

倪海厦病机十九条

倪海厦病机十九条倪海厦-病机十九条2009-06-12 13:40【原文】帝曰:善。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⑦也。

经言盛者写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⑧,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

余欲令要道↑⑨必行,桴鼓相应,扰拔刺雷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⑩,无失气宜↑(11)。

此之谓也。

①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劳倦伤脾,脾气不足,不能转输,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

清气不升于上,称上焦不行;浊气不降于下,称下脘不通。

②玄府:汗孔。

③厥气上逆:下焦阴寒之气逆行于上。

④温气去:言阳气被寒邪所迫而散失。

温气,即阳气。

去,消散。

⑤脉盛大以涩:寒邪积留胸中,脉象紧而有力,故为实大:气血运行不利,故脉见涩象。

⑥中寒:胸中寒盛,故称中寒。

⑦之化之变:同“之变化”之义,指六气的异常变化。

⑧方士:即方术之士,此指医生。

⑨要道:指医学中重要的理论与技术。

⑩病机: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张介宾注:“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

”(11)气宜:六气各有主时之宜,此指六气主时的规律。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①,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②,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③,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瘛↑④,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⑤,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栗↑⑥,如丧神守↑⑦,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⑧,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⑨,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⑩,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11),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12),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13),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14),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15),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此之谓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解析】本段原文在中医文献中首先提出“病机”一词,并以病机十九条为示范,论述了临床分析病机的方法,强调了分析病机的重要性,对后世中医病机与辨证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掌握病机的重要性人体疾病大多由六气的异常变化所致,在性质上可分为亢盛和衰退两大类,治疗上相应的有“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两大法。

一般医生也懂得依据寒热虚实,采用温清补泻的方法来治疗疾病,但“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或出现“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的局面,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未掌握病机。

病机,张介宾注:“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

”要”,表明病机不是着眼于局部的、微观的病理变化,而是从整体、宏观角度去把握疾病本质的要领,如王冰注言:“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也。

”“变”,提示病机不是静态的,而具有不断运动、变化的特征。

“病变所由出”,是言病机即病证产生的缘由、机制。

总之,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是疾病外观症状的内在联系。

从横向看,病机综合了病因、病性、病位、病势诸要素;从纵向看,它以正邪斗争为基轴,勾画了疾病从发生、发展到传变、结局的整个病程的变化规律。

病机是中医诊断结论的主体,又是治疗立法的基本依据。

所以,临床治病要达“十全”、“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的疗效,就必须“审察病机”,同时结合气候变化,分析病机,立法处方,治不违时。

诚如陈潮祖《中医病机治法学》所言:“中医诊治疾病的特点是辨证论治。

辨证是论治的依据,论治是辨证的落实。

产生辨证结论的关键,在于捕捉病机;确定治疗措施的依据,在于针对病机。

判断病机的准确与否,对于疗效的取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病机十九条分析为了说明分析病机的方法,原文先以病机十九条为例,予以示范说明分析病机时定位、定性的方法。

现分类阐释如下:(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皆…”译作“一般…多属…”。

掉,摇也,即抽搐震颤之症;眩,头目昏花之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风胜则动。

”一般表现为抽搐、眩晕的风证,多属肝的病变。

病机上称为肝风内动,系因肝藏血,开窍于目,淫气于筋的一系列生理机能失调,故导致风从内生。

肝风的病因,一由阳盛,一由阴虚。

阳盛肝气过亢,血随气逆;或热邪过盛,火热燔灼肝经,即为热极生风的实证。

阴虚者多因津液亏损,或失血贫血,液少血枯而不养筋濡目;或久病肝肾亏损,阴不潜阳,水不涵木而致虚风上扰所致。

无论是阳盛还是阴虚,肝风内动的病证多表现诮睢⒛浚俅捕嗉榇ぁ⒀T蔚戎⒆础?/p>(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收,敛缩;引,拘急。

一般表现为身体蜷曲,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的寒证,多属肾的病变。

这是“寒则收引”的病机,此寒乃由阳虚气衰,产热不足,而致血行凝涩,毛窍收缩,筋肉不仁。

肾乃人身阳气之本,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生气之源,故这种由内而生的寒,根源在肾。

所谓“寒从中生”,即指由肾阳虚引起的虚寒证而言,多见于久病重病。

如《伤寒论》“少阴病,恶寒身蜷不利,手足逆冷者不治”,即属肾阳虚衰,命火不足,阳虚生寒,引起“收引”现象的典型例证。

(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膹,气逆喘急;郁,痞闷。

一般表现气急喘息、胸部闷塞等症,多属肺的病变。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因肺主气,司呼吸,所以肺的病变以气失宣肃为主。

它既可因感受外邪而致肺气失宣,或痰浊所阻而肃降失职,也可由于宗气鼓动无力而使肺气虚弱所致。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肿,即浮肿,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或四肢浮肿为主的病证。

满,即胀满,以脘腹痞满或腹部胀大为主症。

导致浮肿和胀满的原因很多,且多与肺脾肾等脏有关,但因湿邪所致者则多属于脾。

一般水湿潴留所致的浮肿胀满等病症,多属脾的病变。

由于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津液不能正常敷布,成为湿浊内停的病机,故出现水肿,痰饮,痞胀腹满等病症。

①掉眩:掉,摇也,指肢体不自主地摇摆或震颤;眩,眩晕,指视物动幻不定。

②收引:收,收缩;引,牵引,拘急。

收引,谓肢体蜷缩、屈曲不伸的症状。

③膝部:即胸闷喘息。

膹,气逆喘急;郁,痞闷,④瞀(mào音冒)瘛:瞀,昏闷不清;瘛,抽搐。

⑤厥同泄:厥,指手足逆冷或昏厥的厥证;固,二便不通;泄,二便泻利不禁。

⑥禁鼓栗:禁,通“噤”,指牙关紧闭;鼓,击也,此指上下牙齿叩击;栗,战果,即身体战抖。

⑦如丧神守:形容鼓颔战栗而不能自控。

⑧躁狂越:躁,躁扰不宁;狂,语言行为错乱;越,举止越常。

⑨暴强直:暴,猝然;强直,筋脉拘挛,身体强直不能屈伸。

⑩胕肿:皮肉肿胀溃烂。

胕,通“腐”。

(11)转反戾:指筋脉拘挛所致的多种症状。

转,扭转;反,背反张;戾,身体曲而不直。

(12)澄澈清冷:形容水液清稀而寒冷。

(13)暴注下迫:暴注,急剧的腹泻;下迫,指欲便不能,肛门窘迫疼痛,即里急后重。

(14)各司其属:掌握各种病象的病机归属。

司,掌握;属,归属、隶属,即病机。

(15)必先五胜:必须首先掌握天之五气与人之五脏之气的五行更胜关系。

五胜,五行之气更替相胜。

(5)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痛,疼痛;痒,搔痒;疮,疮疡。

一般表现为红肿欣热疼痛、瘙痒的疮疡,多属于心的病变。

如李中梓说:“热甚则疮疼,热微则疮痒。

”因此,疮之痛者,乃由心火亢而血热壅滞,腐化成脓,故痛多与红肿灼热一起出现,如疖、疔、痈之类。

疮之痒者,也可因血热,但更多属血虚而肌肤失养,血燥生风,故皮肤干燥,脱屑,瘙痒,多见于风疹块,丘疹,慢性湿疹,血风疮之类。

心主血,故一般疮疡之痛或痒,多属心血热或心血虚,而疔疮走黄,疮毒攻心等变证更与心火血热相关。

(6)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厥,逆也,指阴阳气血逆乱引致四肢逆冷或昏厥。

固,二便不通,即大便秘结与小便癃闭。

泄,二便失禁,即泄泻和小便失禁。

下焦包括肝、肾、膀胱、肠等脏腑。

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肾主藏精,内舍真阴真阳,开窍于二阴;膀胱主藏尿排尿;大肠传导糟粕。

厥乃气机逆乱,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的昏厥或四肢厥冷之病,其发病常与肝气上逆或肾之精气阴阳失调有关。

《灵枢·营卫生会》曰:“下焦如渎。

”主出,若下焦排泄功能失常,则可导致二便不通或失禁之症。

所以说多种昏厥、四肢厥冷、二便不通或失禁的病证,大都属于下焦的病变。

(7)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痿,痿躄,指肢体萎缩废用的病证。

上,此指上、中二焦,包括心、肺、脾、胃诸脏腑。

心主血脉,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若心、肺功能失常,则气血不能正常敷布;脾胃运化失司,则气血生化乏源,均可导致肢体失去气血濡养而生痿病。

故《素问·痿论》说:“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

”“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喘乃肺之宣降失常所致,《诸病源候论·上气鸣息候》说:“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

”呕吐,乃胃气上逆之证,胃体阳用阴,以降为顺,胃气上逆则呕。

故多种痿、喘、呕病,大多属于上、中二焦的病变。

(8)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瞀,神志昏乱;瘛,手足抽搐、筋脉拘急。

张介宾曰:“邪热伤神则瞀,亢阳伤血则瘛,故皆属于火。

”一般热证而见神志昏乱,抽搐痉挛症状,多属化火的病变。

本条指出了热极生风而抽掣以及火热内扰心神的病机,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证型,如阳明热甚则神昏谵妄,温病热入营分或逆传心包亦均会出现上述证候。

(9)诸禁鼓傈,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