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半期考试试卷贵州省三穗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八()班姓名:学号:得分:一、积累与运用(共4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绯.红(fēi)文绉绉..(zhōu)缥.碧(piǎo) 深恶.痛疾(è)B.诘.责(jié)轩邈.(miǎo) 髭.须(zī)颔.首低眉(hán)C烨.然(huá) 尴尬.(gà)匿.名(nì) .广袤.无垠(mào)D.繁衍.(yǎn)弗之怠.(dài) 锃.亮(zèng)长吁.短叹(xū)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 粗制滥造平淡无奇万像更新奋发向上B 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无可致疑神秘莫测C 正襟危坐广袤无垠入木三分无一例外D 小巧玲珑翻来覆去诚慌诚恐微不足道3、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A.硕.师(大)容臭.(气味,臭味) 执策而临.之(面对)B.留取丹心照汗青..(史册) 把.酒(端起) 造.饮辄尽(往、到)C.期.在必醉(期望) 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衔觞.赋诗(酒杯)D.从.流飘荡(顺、随)何许.人(处所) 持汤.沃灌(热水)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第2页共 10 页胜。
B、他把我请在一把太师椅上坐下,正襟危坐....地和我对起话来。
C、别太在意别人的评论,不然你会老是郁郁寡欢....。
D、她穿着一件华丽的衣服,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我们要多看善思,善于解决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B、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C、通过学习他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国家、社会、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B、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扔香蕉皮,一位乘客冲着他说:“老兄,你太过分了!积点德吧!”C、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D、老刘提到自己的父亲,都会动情的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韧而有耐心。
B、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C、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D、据说他从来不到官庄来作案,“兔子不吃窝边草”,这是绿林英雄的义气。
8、下列作家、作品、时代对应有误的一项是()(3分)A、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朝第3页共 10 页B、杜牧——《赤壁》——东汉C、苏轼——《水调歌头》——北宋D、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元朝9.古诗文填空。
(10分)(1),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2)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五柳先生传》)(3),,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阐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个哲理的诗句是“,。
”(5)北宋胡仔评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意思是这首词的成就空前绝后,可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诗句“,”来形容。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6分)大和小一位朋友谈到他亲戚的姑婆,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
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每次转述这个故事,总有一些人笑得忍俊不禁。
其实,有生活里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姑婆”。
没有什么思想的作家,偏偏写着厚重①(苦涩晦涩)的作品;没有什么内容的画家,偏偏画着超级巨画;经常不在家的商人,却有非常巨大的家园。
许多人不断地追求巨大,其实只是被内在的②(贪欲贪婪)推动着,就好像买了特大号的鞋子,忘了自己的脚一样。
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
(1) 请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2分)①②第4页共 10 页(2)选文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3)根据文意需要,在选文中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2分)二、阅读(4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题。
(5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1、(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2)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画面。
(3分)(二)《我的母亲》选段,完成12 --14题。
(7分)①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第5页共 10 页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②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
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
医来医去,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2、以上两段文字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我”的母亲的?(2分)13、母亲为什么“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2分)14、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一细节描写中包含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3分)(三)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15--19题(16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偏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第6页共 10 页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俟.其欣悦()(2)录毕,走.送之()(3)无从致.书以观()(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7、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18、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19、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四)他不是我们的家人(14分)王一松到教室里报到时,我嗤之以鼻,与我一起不屑一顾的,大有人在。
他名声不好,之所以从他班移至我班,是因为他的父亲苦口婆心的结果,老师第7页共 10 页原谅了他,却过不了我们这一关。
那个冬天,异常寒冷,他穿着破旧的棉袄,有些地方甚至露出了发黄的套子,有一次上体育课,我恶作剧地用铁丝将那些旧套子掏了出来,博得了许多同学的哈哈大笑。
但那天放学路上,王一松被冻僵在半路上。
他请了好几天的假,我的心中过意不去,每每回过头去,都想看到他矮小的身影。
他重新来上学了,我的心像揣着一只小鹿一样怦怦乱跳,生怕他发现我的阴谋,而他则十分阳光,手虽然冻裂了,却开始关注我们教室里的煤火。
煤火是去年冬天时,那个老门岗帮我们垒的,他退休了,今年冬天,我们要过一个苦冬。
他说:“我这些天没闲着,一直在向爷爷学习如何垒煤火,如今,已经出师了。
”课间他忙活得不亦乐乎,没有人帮助他,他拆砖、倒土,一脸污泥。
当他匆忙地坐到教室里时,老师怒目而视于他,因为他的形象有碍观瞻。
僵持了十分钟时间,老师忍无可忍,而他则不知所以然,因为,他根本看不到自己的脸上有多么难堪。
他不得不杀出了教室,没有热水,水管被冻住了,他只好用冰去擦自己的脸,冰带刀,像岁月,像流言,他的脸破了,鲜血直流。
我是第一个冲出教室的人,良心难安的我,带着他到了学校门口的卫生所。
医生眼睛不好,忙乎了半天,我火了,骂了医生,他的脸部有了伤疤。
那件事后,我默认他成了我的朋友,虽然他的性格孤僻,实在是难以接近,虽然他经常逃学。
我试图在同学们面前改变他的形象,他家穷,但志气不能穷。
我要求他每天认真地洗脸,将洗脸当成一件无上光荣的工作。
他第一次擦去了多日的浮尘,也在我面前,第一次露出了真颜,他不丑,反而帅气阳刚。
夏季多雨,雷声大作,那个下午,教室里成了海洋。
老师们去开会了,只留下30多个学生坚守。
他坐不住了,站起身来,站在板凳上,对大家说:“我们冲出去吧,这房子危险。
”那个时代的学生,怕老师怕得要命,经常罚站、晒太阳或者体罚。
因此,他的想法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我们在默认与反对之间徘徊。
他跑了出去,拖着我,我坚持不肯,因为外面大雨倾盆。
刚到门口,房子漏得更厉害了,接着,墙倒了,梁塌了。
第8页共 10 页他发了疯似的冲进教室里,他腿不好,却一个个地拖每一个同学的身体,30个学生,出来28个,两个小女生,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他大骂她们,她们迈不动脚,他一手一个,将她们拽了出来。
他想最后一个冲出来,却错过了机会,梁砸了下来,砸中了艰难逃生的他,他再次醒来,已是身处医院。
看见我们的那一刻,他露出了灿烂如朝阳的笑容。
他不是我们的家人,却胜似我们的家人,虽然我们从来没有正眼瞧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