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赤壁之战》第2课时教学设计完整篇.doc

《赤壁之战》第2课时教学设计完整篇.doc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号称、计策、失信、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及骄兵必改的道理。

能按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周瑜的军队用了哪些具体办法打败曹军;按问题阅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1、一张三国时两军地理位置示意图。

2、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提示课题,简介背景,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讲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第四至十一自然段。

简要复述火攻经过。

第三课时:复述,总结全文,归纳主要内容,做练习题。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四至十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通过对《赤壁之战》前面三个自然段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东吴的周瑜要火攻曹操的原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的后面部分,请同学们打开这篇课文。

二、讲读课文(一)齐读第四自然段,然后默读、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既然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马上去火攻就行了呗,为什么还要想个计策呢?(火攻是个好主意,但是由于两军隔江相对,曹操人多势众,防范又很严,强攻是不行的。

要火攻就必然要在曹军不防的情况下去接近曹军。

怎样才能过江去接近曹军,使曹军不防而攻打曹军?所以必须要想个巧妙的计策,用智谋火攻。

)2、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

这句话说明什么?就这么办是指的什么?怎么办这里说没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说明周瑜赞同并采纳了黄盖的计策。

指按黄盖的计策办。

没有写出来的好处:①略写,节省笔墨;②制造悬念,引起兴趣。

)(二)讲读课文5-11自然段。

究竟黄盖的计策是什么?周瑜是怎样按黄盖的计策火攻曹军的?(板书:东吴-- 火攻-- 曹操)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一读课文的5-11自然段,看看书中插图,对照课后第3题思考,可用笔在书上划批,也可同桌议论。

1、集体讨论:你认为周瑜火攻曹军是分几步实现的?(从整体入手,指名学生概括回答,并逐一进行五个步骤的板书:黄盖投降、选时北进、兵船在后、点火烧船、周瑜追杀)2、细读课文,深入讨论周瑜火攻曹军的每一个步骤。

⑴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一步黄盖假降。

先指名读,然后提问:①从信中,你们认为黄盖去投降是真的还是假的?曹操认为是真的还是假的?你是从这节的哪句话看出来的?②曹操欢喜得了不得说明了什么?(板书:麻痹轻信)。

③黄盖的这封信为什么会使老谋深算的曹操麻痹轻信呢?(因为黄盖的信是为了促使曹操相信,以便有机会接近曹军,这是经过东吴深思熟虑的,他们精心研究了曹操,抓住了曹操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喜欢奉承等弱点。

在信中说东吴弱小,不是他的对手,又贬低周瑜而称赞曹操,最后还表示了投降诚意。

曹操见黄盖是东吴名将,信内又说得真诚,还说要带兵士和粮草来投降,这就可增强自己势力,削弱东吴力量,焕散东吴军心。

加上他通过探子的情报,盘问送信的人未发现破绽,因此,曹操相信了黄盖的信。

)⑵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二步选时北进。

①黄盖取得了曹操的信任,有了接近曹军的机会,那么什么时候北进为好呢?②为什么要选东南风很急这一天呢?说明了什么?(主要是便于从南岸向北岸顺风行船。

风大一方面可使船速更快,以免曹操发现问题,便于尽快火攻;一方面可使火燃大,火攻的效果就大,既烧连环船,还能借风吹的力量,烧到岸上兵营,把曹军烧得更惨。

说明了东吴是经过周密策划的。

)③曹操有否防备呢?你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有防备。

曹操亲自到船头查看,有巡逻的兵士,发现情况向曹操报告。

)④当曹操看到挂着黄字旗的船向他开来,既然有防范,为啥不出击,还笑呢?他这一笑,与前面的欢喜有啥区别?说明了什么?自读曹操笑着说的话,先理解以下词语意思,接着理解句意,然后再回答这道题。

失信什么意思?(说话不算话,失去了别人信任。

)没有失信呢?(说话算话,得到别人信任。

)果然什么意思?(真的,果真,的确,确实)你是怎样理解曹操说的这句话的?(黄盖说话算话,没有骗我,写信来投降,现在真的就来了。

)然后回答曹操为什么要笑,这个笑表示什么,与前面的欢喜在心情上有啥区别。

(让学生联系前文理解,前文说曹操接信后,只是欢喜,但黄盖还没行动,所以不放心。

他站在船头迎风眺望,一方面说明他有警惕,亲自查巡,一方面也说明他在等黄盖带兵士和粮草来投降,心里不踏实。

这一天,看见挂着黄字旗的船来,就认为黄盖说话算话,果然来投降了,所以笑了,这一笑说明他放心,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同时,还说明他对黄盖失去了戒备,而深信不疑。

由于曹操对黄盖的深信不疑,对东吴北进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东吴精心策划的火攻之计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板书:深信不疑)⑶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三步兵船在后。

①默读思考,东吴去火攻一共准备了几种船?这几种在火攻中各派什么用场?(在书上勾画批注)二十条大船干什么用?如何点燃?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这些船里装的易燃物品,而用不是也不是而是这个句式来写出?你明白了什么?(这是针对假降信上的内容来写的,究竟是不是装的兵士和粮草呢?用了不是、也不是,用而是特别强调是装的火攻用的易燃物品。

同时,这个句式也暗示着:曹操,你估计错了,你高兴得太早了。

让我们明白了黄盖是假投降,真进攻,字里行间还带有幽默讽刺曹操上当了的味道。

)用小船干什么?(点火后上小船撤退。

)用兵船干什么?(装兵士,追杀敌人。

)②东吴准备得这样充分、周密,当黄盖的船已快速向曹操冲来的情况下,曹操的态度如何?说明了什么?(板书:高兴不防)⑷学习、讨论计策的第四步点火烧船。

一方作了如此充分周密的准备,另一方又无防备,此时正是东吴进攻的最好时机,东吴是怎么火攻的?结果怎么样?请默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结合看文中插图,边看边思考,边注上符号,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老师巡回。

集体讨论:东吴是怎么火攻的?结果怎么样?可穿插以下的小问题:①为什么黄盖要在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时下令点火?(说明连点火的距离也考虑得很具体。

因为离得太远烧不到连环船,离近了易被发现,不利火攻。

)②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写出了火攻的威力?从这些词句中你看出了什么?在书上注上符号。

(火攻厉害,东吴的计策很不简单,火攻厉害,风助火势,火助风威。

曹操上当惨败)(板书:上当惨败)⑸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五步周瑜追杀①对逃上岸的曹操,东吴采取的什么办法?(周瑜带兵追杀)。

②不可一世的曹操此时的下场如何?(板书:带兵逃跑)3、小结提问:凡看过《三国演义》书的同学,都知道曹操在当时是一个不可一世的深通兵法的军事家和足智多谋的政治家,但是,在赤壁这一仗上,他为什么会败在弱小的东吴手下呢?而东吴为什么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呢?出示小黑板:⑴骄兵必败。

⑵东吴必胜原因:观察分析,知己知彼周密策划,麻痹敌人利用时机,攻其弱点紧密配合,攻其不备4、默读课文,结合板书,简要复述周瑜是怎样按黄盖的计策打败曹军的?(先让自己复述,然后指名复述)三、启发激励: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究竟三国鼎立是怎么回事?在那时还有哪些用兵如神、足智多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找《三国演义》的书来读。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研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的一种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时的研读模式主要是:引出研读主题、领悟研读策略、开展研读活动、分享研读成果。

立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以读为本的理念,在课堂上注重全员参与,注重探究过程,注重品读感悟。

课前准备:1、引领学生看《三国演义》,谈自己喜爱的英雄人物。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1、运用研读策略,以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为研读专题展开研读活动。

2、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引出研读主题1、请用虽然却或者虽然但是简单地说说赤壁之战的大概内容。

2、那你此时心中最大的疑问是什么?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二、领悟研读策略1、答案在哪里?那你觉得该怎么研究它?2、教师总结。

3、出示表格,指导填写时的注意点。

《赤壁之战》研究者:_____________以少胜多的原因关键指数☆三、开展研读活动1、学生自主研读、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2、同学合作,交流成果。

四、分享研读成果板块一、黄盖:考虑周密,巧妙安排(1)东吴兵少,抵挡不住80万大军。

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2)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1千米了,黄盖叫兵士们把20船芦苇一齐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20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了曹操的船队。

板块二、东南风:借风行船,借风烧船(1)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

(2)黄盖的船把帆张足,快得像离弦的箭。

(3)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1千米了,黄盖叫兵士们把20船芦苇一齐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20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了曹操的船队。

板块三、曹操:骄傲自大,轻信黄盖。

(1)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了不得。

(2)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五、总结胜利经验1、看来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还真不容易!现在谁来帮帮黄盖总结一下胜利的经验?2、全班交流。

3、总结。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技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二)难点理清火攻全过程的顺序。

(三)疑点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四)解决办法教师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讨论来解决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位的顺序。

三、教学步骤一、了解认识起点,据实施教设计情境,展现已知。

教师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启发学生:谁能利用老师提供的作战图和人物画像,把赤壁之战向同学们作个简要介绍?(学生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介绍;也可按时间、地点、人物、力量对比、经过、结果的方式介绍。

)二、再读课文,激励学生深究,深入剖析1.利用兴趣,直入重点。

教师询问: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根据以往对学生的了解,一般学生对火攻一仗的过程有兴趣。

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到这一部分,明确阅读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