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及职务);(二)双方争议的事实、理由和要求;(三)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四)处理结果和调处费的承担;(五)不服处理决定申请复议或起诉的期限;(六)处理机关、处理日期;(七)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处理决定书应当附林木林地界至位置图。
关于林地林木权属争议案件调解处理申请书广东省人民政府山林权属争议调处办公室制处理山林纠纷是一项技术性和政策性都很强工作,在处理山林纠纷工作中,除了认真调查研究,弄清事实真相外,更要依法公正调处,现就处理山林纠纷的一般程序简述如下。
一、维持现状,协商解决山林纠纷,指的是因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归属而发生的争议。
林木,包括树木、竹子;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山林纠纷发生后,纠纷各方应当维持纠纷山场现状,不得采伐林木和在纠纷山上从事基本建设或者其他生产活动。
然后,纠纷当事人应当主动、互谅、互让地协商解决。
经协商依法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在协议书及附图上签字或者盖章,并报所在地乡镇政府和县处理山林纠纷办公室(以下简称山林办)各一份备案。
二、申请处理当事人自行协商不能达成协议的,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山林办申请处理。
《森林法》规定:“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处理。
”关于调处山林纠纷分级负责,仙居县人民政府《关于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工作若干规定》的第一条作了规定:1、一个乡镇内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权纠纷由乡镇政府组织调解,调解不成的,由乡镇政府处理;2、一个乡镇内集体与集体的山权、林权纠纷由乡镇政府组织调解,调解不成的,报县政府处理;3、跨乡镇的山林纠纷,由双方乡镇或有关国有林管理单位共同协商,协商不成的报县政府处理。
申请处理山林纠纷的,申请人应当提交《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申请书》。
申请书应当写明当事人的姓名、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山林纠纷山场的现状,包括面积、林木情况、纠纷山所在的行政区域位置、四至和附图;争议的事由,包括发生纠纷的时间和原因;当事人的协商意见;申请人提出争议的依据和理由等。
根据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的通知,山林纠纷处理机关(指乡镇的政法办或林业站,县以上的山林办。
下同)受理申请,从2000年8月1日起,不再收取“山林权属纠纷调处费”。
但是,当事人应当承担鉴定勘验费、档案查阅费等费用。
三、举证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山林权属主张,应当出具证据。
如果不能出具证据,山林纠纷处理机关可以依据有关证据认定争议事实。
处理山林纠纷的证据,主要有以下三类:(一)八十年代林业“三定”后县以上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山林所有权证》和《自留山使用证》以及农户责任山承包合同。
(二)土地证、土地房产清册,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协议、赠送凭证及附图,政府处理决定,法院作出的裁定、判决等。
(三)入社证据、“四固定”证、农业税清册等土改、合作化、公社化时期有关林木林地权属的凭证,国有林业单位设立时的总体设计书所确定的经营管理范围及附图,林地经营管理凭证等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土改前的旧契约、宗谱等不能作为确定山林权属的依据和参考依据,但涉及讼争山场土名、四至的可作参考。
四、调解山林纠纷处理机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当事人介绍案情和政策,与当事双方协商处理方案,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在协议书上签名或者盖章,并由调解人员署名,加盖处理机关印章,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山林办备案。
五、政府裁决山林纠纷经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山林纠纷处理机关应当写出处理意见书(或调查报告),并受政府委托,起草处理决定书,报同级人民政府决定。
处理意见书应当写明:当事人的姓名、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争议的事由、各方的主张及出具的证据;山林纠纷处理机关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处理意见。
人民政府处理决定书的内容与处理意见书相似。
但最后应当告知当事人:“如不服本决定,可在接到本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六、行政复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将人民政府关于山林纠纷的处理决定纳入行政复议范围;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山林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003年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解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经行政复议后,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此后,当事人对人民政府关于山林纠纷处理决定不服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也就是说“复议前置”。
山林纠纷当事人如果对人民政府关于山林纠纷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对乡镇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向县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县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向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申请,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向申请人收取费用。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复议机关认为必要时,也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行政复议机关一般应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七、行政诉讼当事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对山林纠纷作出判决后,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法院提出申诉。
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高法[1995]17号)规定,人民法院对人民政府关于山林纠纷的处理决定,可以判决维持或撤销,但不能判决变更。
人民法院如果判决撤销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人民政府应重新对该山林纠纷进行调解或作出处理决定;人民政府不能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处理决定基本相同的处理决定。
当事人不服人民政府重新作出的处理决定的,还可以再申请行政复议和向人民法院起诉。
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儒林镇清溪村与永安村四组争执小塘冲马屁股山场的处理决定书申请人:儒林镇清溪村民委员会法定代表人:周继焱,清溪村民委员会主任被申请人:儒林镇永安村四组法定代表人:安子来,永安村四组组长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因永安村境内的小塘冲马屁股山场权属发生争执。
申请人于2008年2月30日申请儒林镇人民政府调解处理,儒林镇人民政府在调解处理的过程中,认为当事人双方持有的1982年《山林所有证》系重填证书,依据《湖南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第五条之规定,于2008年11月14日提交县人民政府处理。
2009年2月25日县调处山林纠纷领导小组办公室受理该案后,重新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协商调处,现已依法处理终结。
申请人申称:我们清溪村在永安村境内以杨姓为主的宗祠山,是有依据的;其一,解放前在杨姓族谱上其四抵位置标得非常清楚、明朗;其二,解放后,由于是宗祠山,杨姓各房有异议,因此,在土改时的1953年没有上到个人证书上,事实由清溪村集体管业;其三,1982年山林定权发证时,村领导在城政发第160号《山林所有证》上,明确了安家山地名,其四抵为:东至尖峰,南至安姓公山脚,西至水坑,北至陶姓公山。
根据上述事实,永安村擅自将我村与其搭界相抵的山场小地名小塘冲承包给刘某、袁某等人用作办厂烧砖的行为纯属侵权行为,请上级政府查明事实,依法给予处理。
被申请人辩称:我村四组马屁股山场,我们持有1982年城政发第216号《山林所有证》,其四抵是东至田坑,南至与八组倒水为界,西至崎岭,北至安云庭小岭,面积7亩。
此山历来为永安四组管辖,造林护林成为了四组的职责。
2008年5月该山场由永安村四组集体租赁给他人置办砖厂以后,清溪村杨姓家族以该山系其家族宗祠山为由发生争执。
根据土改政策和上世纪六十年代人民公社关于山林权属管理的有关规定,清溪村杨姓村民纯属无理争执,请县人民政府从维护安定团结出发,维护永安村四组的合法权益,终止清溪村的不当争执。
经查明,本案争执的地点,系插花在儒林镇永安村境内的小塘冲马屁股山场,争执面积约7亩。
其四至范围是:东至田坑,南至永安村八队倒水为界,西至崎岭,北至安云庭小岭。
在争执山场内的上部有少量自然生松林,下部为茅柴山和稻田(稻田3.7亩系永安村三、八组种植)。
在此四至范围外的北面永安村四组的村民安六喜、安才永2002年造了1.3亩退耕还林椿菜树林地。
2008年5月永安村三、四、八组,将争执地的部分山地和稻田租赁给刘志雄、阮小云、贺顺东、唐承祥、杨希堂五位老板建办城步叶岩砖厂,由此而发生争执。
申请人就争执山场只提供了1982年城政发第160号《山林所有证存根联》的权属依据,此证第四栏记载山林树木地点安家山。
其四至为东至尖峰,南至安姓公山脚,西至水坑,北至陶姓公山,面积12亩。
该四至在争执山场实地铺摆核实,四至紊乱,不准确,不分明,此证不能清楚确定其对争执山场的四至位置。
对此,申请人也无法解释清楚。
为此,申请人提供了从县档案馆复印出来的1953年永安村安云庭的一张载有东抵清溪杨姓山的土地房产证,用以证明申请人在土地改革时在此处有一块山地,且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杨姓在此山中葬有祖坟。
但这块插花山是怎么得来的,在争执地点多宽,多少面积,四至位置在哪里,申请人也一直说不清楚。
因此,申请人以四至位置不准确、不分明、不清楚的城政发第160号《山林所有证》为由,认为争执山场全部是申请人所有,其理由不能成立。
被申请人就争执山场也提供了1982年城政发第216号《山林所有证存根联》的权属依据,此证所记载的山林树木地点是马屁股(古)。
其四至为,东至田坑,南至与八队倒水为界,西至崎岭,北至安云庭小岭,面积7亩。
该四至在争执山场实地铺摆核实,四至清楚准确。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都认定各自提供的《山林所有证》所指的就是现争执山场。
造成双方都予以填证及申请人填证四至不准确、不分明的根本原因,是双方在1982年填证时未进行实地核查、协商和清山划界。
以上事实,有当事人的陈述、实地铺证记录、1953年永安村安云庭的土地房产证、第160号和216号山林所有证存根及有关证人的笔录在卷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