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编导考前复习编写故事

编导考前复习编写故事


2. 结局问题
• 一种情况是前面部分天马行空,故事曲折离奇, 但无法收尾,自找麻烦,只能草草了事,虎头蛇 尾。另外一种更常见的情况是从头到尾都是平平 淡淡。
• 建议:针对第一种情况,不要刻意追求新奇。不 要去尝试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题材。在编故事 前应该准备完整的提纲。
• 针对第二种情况则更需要高度重视结尾,即使前 面部分平淡无奇,但结局非常精辟,往往最后的 一句话便能挽回颓势,使主题升华到另一个高度。
• 就是让人想听下去、看下去的动因,也就 是作者有意设置一个疑团,让读者渴望得 到答案,却又得不到,促使读者看下去, 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 如果故事没有悬念,情节不会抓人,这就 是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 世界上最短的小说:世界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 这时候,突然传来了敲门声……
5. 语言要平实,细节要充实
• 4、改写式 • 将成语、唐诗等改写为故事,在这种模式中改
写与扩写是并重的。
如:请将这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去年今日 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四部分
常见问题
1. 题材问题
• 故事平淡无奇,主题觉,最稳妥的办法是生 活中既有的故事,其次是道听途说、阅读、 观看到的故事,最后才是虚构。不过如果 有良好的虚构能力和灵感,虚构仍然是最 凸现个人性格和创作能力的方法。
3. 段落衔接问题
• 一个完整的故事往往由若干个小段落(也 称场次)组合而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 接要求有严密的因果关系,经得起推敲, 切忌过于跳跃,除了自己明白是怎么回事, 也要让听众明白。
4. 创作思路问题
• 考生的任务是“完成一个故事”,而不是 “抒发一种情感”。
• 不要太过于主观,不要太过于抒情,不要 过多地描写人物内心活动,一个好的故事 应该尽可能地呈现出动态感,而不是静态 感觉。
• 一、给出单个关键词编写故事
•给出一个抽象或具象单词,可以将 其作为主旨、关键词、关键道具等 进行创作,创作空间较大,难度较 小,但是容易跑题。
• A.叙事类:中彩;鞋丢了;艳遇;电梯坏 了;
• 要做的工作是对一个事件的扩写。在规定 了事件之后,怎样选择一个叙事角度成为 了关键。
• 比如说:中彩。那么是谁中彩,不同的人,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中了一张彩票, 故事的张力、色彩、氛围就都不相同了。
可读取的信息,如年龄和性别,语言和仪态,财 务状况和着装品味,教育和职业,个性和气质等 等。但光有这些是不能构成一个完整人物的。在 人物塑造的外表之下,无论其是何种面貌,都应 该表现出他到底是谁?他是充满爱心还是冷酷无情, 是慷慨大方还是自私自利,是诚实忠厚还是阴险 虚伪,是英勇无畏还是猥琐怯懦?——这些是构成 情节冲突的原始元素。
• 用最平实的语言来讲述故事。不要肆意抒 情,不要肆意浪漫,叙述要有画面感。
• 切忌大篇幅的引用,更不要使用大量的书 面语言,切忌文白混杂、古今汉语混杂。
6. 对白要减少
• 对白会增添口述故事的叙述难度和辨意难 度,因此请尽量减少对白的相对量。
• 对白也要注意语言的生活化,平民化,不 要刻意追求具有多大感染力的对白。
三、注意事项
1、人物要鲜明
• 个性鲜明,以简单人物为主。 • 确立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 人物数量切忌过多,出场人物最好不要超
过3个 • 人物姓名也尽量简单化、符号化,不要
“诗意化”,“琼瑶化”。
2、结构要完整
•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怎么发展,中间经历 什么挫折、矛盾、冲突,最后怎么解决, 结局如何。
• 故事从哪里开始要精心安排。
3.节奏要得当
• 把握好故事的节奏,不要求有过多的情节。 • ——对于戏剧化的故事,交代背景之后直
接进入情节,情节直接推向高潮。 • ——对于生活化的故事,不要求有绝对的
高潮段落,但求虚实节奏的张弛有度。
• 一毛钱的故事
4、悬念要合理
• 悬念是问题与答案之间的距离。
• 昨天下午,老妈去市场买菜,回来时,站在门口的不光 有老妈还有那位女孩。我笑着把女孩让进门,老妈笑道: “多亏了她呀,要不这些菜我怎么拿回来呀,太沉了。” 小弟红着脸喊道:“谢谢你。”女孩说:“都是邻居,举 手之劳。”
• 聊了几句,女孩起身告辞。女孩走后,小弟拿过口袋一 看,嘟囔道:“妈,您买这么多韭菜怎么吃呀?”老妈笑 道:“妈这还不都是为了你。我在韭菜摊前看见了这姑娘, 为了让她送我回来,我一下狠心买了五斤。”小弟不好意 思地说:“妈,您真聪明。”老妈喊道:“那是,如果她 不帮我,就证明她没有爱心,这样的儿媳妇我是不会要的。 好了,我去包饺子了,等熟了你给她送点儿去。妈在回来 的路上已经打听好她家的具体住址了,成与不成就看你的 了。”
编导考前辅导 编故事
第一部分 关于故事
一、定义
• 故就是过去,故事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 不是所有过去的事都可以成为故事,故事 之所以成为故事,关键在于不是简单的罗 列材料、事实,而是将其加以贯穿、组织 和阐释。它不是已经发生的事,是对已经 发生的事情的陈述。
二、故事的内涵:
• 故事一定要有人; • 故事的推动力:目的(动机); • 故事一定要有事。故事就是“事故”; • 故事里一定有情;
之类的续写。
• 如:南郭先生逃走之后。 新龟兔赛跑
2、填头式
• 根据结尾的信息补充故事的前半部分。
• 例:给出结尾 “他惊讶地对我说:“这完 全不可能!”
• 他惊讶地对我说:“这完全不可能!”
• 解题步骤
1、寻找人物元素:他,我。 2、寻找情绪性名词:惊讶、不可能。 3、提出问题——发展问题 • 为什么不可能?(一定是发生了一件令他感到意
减肥
• 老婆一称,发现体重又增加了,于是恶狠狠宣布: “从现在起我正式减肥!”一旁的儿子听见了,回复道: “切,都正式了八百回了。”
• 还别说,这次老婆减肥的决心和毅力都很强。为了远离 诱惑,厨房成了她的禁区,每当我和儿子在餐厅吃饭,她 就躲在客厅吃黄瓜啃西红柿,饿得厉害了就喝水,熬到第 三天一称,竟然减轻了两公斤多,老婆高兴地跳了起来。 赶上周末天气好,我们决定以郊游庆祝老婆减肥初战告捷。
• 故事的三个要素:人物,环境和事件; • 好故事不仅包括“好故事”,还包括“讲
好”故事;
• 故事无处不在.(百家讲坛\今日说法\动物世界\新闻调查等)
三、如何评判故事
是否讲了好故事和是否讲好了故事。
第二部分 关于编讲故事
考察目的
• 心理承受能力 • 形象思维能力 • 艺术感受能力 • 结构故事能力 • 口头表达能力
• 对白切忌刻意煽情。
7. 构思要巧妙
• 让整个故事充满意味,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 如果没有一个特别有把握的巧妙构思,宁
可让故事平淡而具有生活气息。 • 不要为了追求与众不同而脱离实际。
• 帮忙
• 楼下B27车位的主人是一位美丽的女孩。据本楼消息灵通 人士透露,该女孩似乎还没有男友,这让小弟激动不已。 为了制造与女孩偶遇的机会,小弟花了不少的心思。但一 个多月过去了,这机会还是没有出现。
2、构思故事
• 任何事件也要有一个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 • “起、承、转、合” • 故事怎样开始?最好在故事的开端就有一个事件发
生,或交待一个事件,让这个事件转入另一方向。 • 故事要如何发展?给自己的人物规定出“需求”,
也就是在故事中他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他的目标 是什么,那么我们就可以为这一需求设置障碍, 这样就产生了冲突。 • 故事要怎样结束?结尾一般是一个故事主题被强调 的部分,需要有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来总结故事。 封闭式\开放式
一、确立主题 表达什么?
例:一个苹果
二、结构故事
人物——进入--------矛盾冲 突——形成高潮-------结局
1、从构思人开始
• 所有的故事都是“人物驱动的”。 • 人物是一个故事的载体。 • 最为重要和最为困难的是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
性格 。 • 一个人物被塑造出来,他有着表面的通过观察便
• 一切尽量以人为本
• 2. 选择视点
• 选择视点其实也是选择主角.第一人称:主 观视点,更真实,容易表达情感;第三人 称:客观视点(全知视点),更灵活,显 示出掌控能力
• 3.完善故事
练习:
1 半张照片 2 小秘密 3 杯子 4 脸盆 金鱼
鞋子
三、根据材料补充内容 填头或续尾
• 1、续写式 • 续写式包括短片、电视剧或成语、小故事

争取加分的方法
• 坦诚自然、随机应变 • 故事本身别出心裁(积极健康),又符合艺术
假定性 • 故事讲述形象化、画面化、镜头感(细节;色
彩、声音) • 结尾不落俗套 • 适当的语言表达、肢体表演 • 巧妙地融入自己的特长
二、给出多个关键词编写
如:月亮,三轮车\雨天,车站,一身泥\护士,胡 同
(1) 建立关系(最重点) • 单词与单词之间,无具体逻辑关系,因此创造几
个单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占了整个创作过程极大 的比重。可以说,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关系,就相 当于创作已经完成了一半。 • 在有人的情况下,人就是主角. 在没有人的情况 下,以人为主角,(或者有主观意识的物体)
外的事情) • 什么事情不可能?(构思) 4、确定故事线索和人物身份。 5、发展线索 6、创造戏剧性、保留悬念 7、推动故事高潮 8、选择结局
3、续尾式
• 根据给出的开头,补充后半部分 • 例:给出开头:有一个山区的学生,总是在
报纸上看到上网的报道,可他一直不知道 上网是怎么回事,他就到处去问别人。一 次他到了县城……
•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儿子先下去开车,老婆一丝不苟 地在做“面子工程”的最后工序,我让她下楼时把泡在凉 水里的5个鸡蛋带上。过了好一会儿,老婆脸色阴沉地下 楼了,我连忙打开车门,她却说:“我不想去了,心情很 不好。”刚才还在家里满面春风地描眉画眼,也没人招惹 她啊?我问:“咋了?”老婆嗫嚅道:“我把鸡蛋全吃 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