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档案法实施办法_修改情况综述

_档案法实施办法_修改情况综述

本栏责任编辑吴红 法规与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 实施办法 )于1990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1990年11月19日国家档案局第1号令发布施行。

这部行政法规作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以下简称 档案法 )的配套细则,自施行以来在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保障和促进档案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新形势,规范档案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于1996年7月5日对 档案法 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71号令发布施行。

为了保持法制的统一,使修改后的 档案法 的规定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对其配套法规 实施办法 的修改十分必要。

为此,国家档案局于1997年3月开始着手修改 实施办法 。

1997年3月12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以档函字[1997]28号文件,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馆,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市档案局、馆,中央、国家机关档案部门发出了 关于征求对 档案法实施办法 修改意见的通知 。

要求各地在接到通知后,着手组织调查,认真研究,将在实施 档案法 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对 档案法实施办法 的重要修改意见和建议汇报上来。

通知下发后,各地认真组织讨论,积极反馈修改意见。

截止到1997年6月26日,共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市和计划单列市、19个中央、国家机关报送了意见。

根据各地各部门报送的意见,国家档案局法标处及时进行了汇总分析。

归类为原则性修改意见59条,具体修改意见104条。

在汇总采纳各方面合理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于1997年10月起草了 实施办法 修改稿(草案)的第一稿。

1997年11月,国家档案局就第一稿中涉及到的几个主要问题及修改思路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进行了沟通,并交换了修改意见。

1997年11月20日,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意见起草的 实施办法 修改稿(草案)第二稿完成。

该稿对原 实施办法 中的10个条款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2个条款。

档案法 修正的4个条款在 实施办法 中都相应地作了修改。

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在总则中将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具体范围的确定权授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二、为加强对珍贵档案的管理,参照 文物法 对文物按等级管理的经验,增加了档案按其形成年代与所记载的内容,分为一、二、三级管理的规定。

三、将 档案法 第二十四条所列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细化为2个条款。

即:一类为需要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行政处分的以及造成损失需要责令赔偿的行为;另一类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同时规定了处罚的额度。

这样分类表述,有利于实际操作。

此外,根据 实施办法 近年来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对档案行政执法、档案进馆、档案公布、档案利用、档案出境等,也都在相关条款中作了适当补充与修改。

1998年2月6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向全国各档案部门下发了 关于征求对 档案法实施办法 (修改稿)意见的通知 ,将 实施办法 修改稿(草案)的第二稿下发全国各地,广泛征求意见。

截止到1998年5月31日,共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8个计划单列市档案局、18个中央国家机关、2个个人及国家档案局经科司、档案馆(室)司、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对修改稿提出了修改意见。

大部分回函单位对修改稿比较满意,同时也对修改稿中修改过的条款及未修改的条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改建议和意见。

根据各地的意见和建议, 实施办法 修改稿(草案)起草了第三稿。

1998年6月19日,国家档案局召开了馆局务会议,会议原则上通过了 实施办法 修改稿(草案)的第三稿。

同时提出对有些条款需再作斟酌,还需再广泛征求各部门的意见。

档案法实施办法 修改情况综述
国家档案局法标处
11
中国档案 1999年第8期
兰台加油站
本栏责任编辑何卫东
云南保山地区档案馆 刘学康一把钥匙开众锁
俗话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档案部门是用锁较多的单位,特别是基层档案馆和机关单位,大量使用的是五节档案柜,按每组档案柜能装150卷档案计算,一个馆藏6万卷的档案馆,要400组档案柜,即2000节,就需2000把锁,即使是一个配置10组档案柜的机关档案室,也需50把锁,开关这些锁,成了库房管理人员一大难题。

笔者到有的省份和地州参观学习,就曾看到库房管理人员提着一大串已编好号
的钥匙来开箱柜,费时费力,有时
还会急中出错,很长时间才找到需
要的钥匙。

因此我向大家推荐 通
管锁 。

通管锁 即一把钥匙开多把
锁,这种锁在市场上没有出售,需
到厂家直接订做。

保山县档案馆
1986年新馆建成竣工,6个库房共
添置了木质档案、资料柜450组,
每组5个,需2250把锁。

我们派人
到锁厂按每个库房一套 通管锁
配置订做了所有用锁,使整个库
房管理只需6把钥匙,从而大大
减轻了库房管理人员负担。

如果
您也觉得这个办法好,我还想提
醒您注意:
1 由于 通管锁 在锁厂定制
钥匙时,比普通锁难(据说是人工
配制),所以往往会有极少数打不
开的锁,而且有的单位档案箱柜
可能会逐步增加。

因此订购时在
数量上要多配几套备用。

2 以上做法主要是解决自制
档案箱柜的明锁,如果是市场上
购买的铁皮箱柜,厂家已配好了
暗锁,如果重新更换(技术上没有
问题),当然又需一笔投入。

但我
认为,各省市或地方档案部门在
指定档案设备定点厂或大量购置
档案箱柜时,若将配锁问题考虑
进去,比如要求每组箱柜(5把锁)
一把钥匙等,钥匙多的问题完全
可以解决。

根据馆局务会议意见,法标处又分别召开了几次小型座谈会,再次听取意见。

1998年7月24日,馆局各业务司、部、室及所属事业单位的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

与会同志结合本部门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 实施办法 修改稿(草案)第三稿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1998年8月7日,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召开座谈会,就档案实行等级管理的意义及可行性等问题听取了意见,会议上普遍认定了对馆藏档案实施等级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998年8月14日,又召开了部分在京的档案界专家、学者座谈会,听取对 实施办法 修改稿(草案)第三稿的修改意见。

这些专家、学者,有些是从事档案工作几十年的老干部、老同志,有些是从事档案学理论研究或教学几十年的老教授。

他们普遍对 实施办法 修改稿(草案)第三稿予以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与建议。

根据各部门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并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有关负责同志进行具体商谈后,形成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修正案(草案) (送审稿),于1998年10月15日正式上报国务院。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按照工作程序将送审稿下发到部分单位再次征求意见。

1998年11月6日、7日和12月3日,国家档案局法标处先后陪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司的同志分别在沈阳市和北京市召开听取 实施办法 (送审稿)意见的座谈会。

在接到各单位反馈的修改意见及召开座谈会的基础上,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的有关人员于1998年12月8日、9日、15日与我局政法司的有关人员就 实施办法 (送审稿)一条一条地进行研究,反复修改,形成了报批稿(草案)。

1999年4月10日,根据国务院法制办有关领导的意见,法制办有关领导与我局政法司的有关人员再次对 实施办法 报批稿(草案)逐条逐句逐字地协商修改和反复审读,最后形成了报国务院审批的 实施办法 修订草案。

1999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修改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并授权国家档案局发布施行。

至此, 实施办法 的修改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在全国档案工作者的积极配合下,得到圆满完成。

12 中国档案 1999年第8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