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2.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柳宗元《小石潭记》)4. ,盖以诱敌。
(蒲松龄《狼》)5. 向来枉费推移力,。
(朱熹《观书有感(其二))》)(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丑奴儿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层楼”在词中的意思是(2分)7.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强说愁”写出了年轻人的志高远大、好胜纯真。
B.“欲说还休”写出了词人的矛盾心理、孤独压抑。
C. 词的末句形似轻松洒脱,实则无法排遣沉重抑郁。
D. 通篇言“愁”,表达了遭到排挤、报国无门的哀愁。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上文选自课文《》。
选文的体裁是。
(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3分)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10.下列对上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毕力平险”表现出愚公对移山的决心。
B.“其妻献疑”体现出妻子对移山的怀疑。
C.“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突出了子孙们对移山的支持。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表达了愚公一年才回家一次。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陈述古密直①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
述古乃绐②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
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
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
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此亦古之法,出于小说。
【注释】①陈述古:字密直,北宋人。
②绐:欺诳。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使.人迎置后阁祠之使()(2)引.群囚立钟前引()12.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述古)亲自告诉他们:不是小偷的人,摸这钟就没有声音。
B.(述古)亲自告诉他们:不是小偷的人,摸钟时不能有声音。
C. 自己陈述,自己不是小偷的人,摸这钟就没有声音。
D. 自己陈述,自己不是小偷的人,摸钟时不能有声音。
13.陈述古是根据罪犯的心理来断案的,陈述古巧用此法,说明他是个的人。
(4分)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珍惜时间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凡是勤奋学习,致力于事业的人,都深知时间的宝贵,都懂得珍惜时间和有效地利用时间。
李白曾对天长吟:“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齐白石曾为自己治一方石印,叫做“痴思长绳系日”。
可见他们对时间的流逝是多么惋惜。
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时间就显得更加珍贵。
可以说,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种种研究成果、发明创造,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时间,汽车、火车、高速公路、快速列车、飞机的发明,不都是为了抢时间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办事效率愈高,时间就会显得愈是珍贵。
因此,作为21世纪主人的当代青少年,就更有必要学会在时间上精打细算,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③青少年在学习上正处于打基础的时期,争分夺秒抓紧学习,在学业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在事业上能有所成就。
当然,也有不少学生很想学习,很想多读点书,却总觉得没时间。
对这些学生来说,有的可能很珍惜时间,但不会利用时间,把本来可以利用的许多时间都浪费掉了。
西汉文学家刘安说:“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
”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这里有一个如何利用时间和提高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的问题。
④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一视同仁的,绝不会在一天里多给任何人一分钟甚至是一秒钟的时间。
所谓一个人时间的多少,关键在于他是不是会挤时间、抢时间,会不会充分地利用时间。
俄国历史学家雷巴柯夫说:“时间是个常数,但对于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
用‘分’来计算时间,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
”也就是说,只有把时间单位化小,用心挤寻工作的间隙和生活中的零星时间的人,比那些只想利用整块时间的人,时间要多得多。
⑤凡勤奋学习有所成就者,对时间都是十分吝啬,都是分秒必争的。
宋代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学习,即“马上、枕上、厕上”;钟繇学书,坐则画地,卧则画被;陆游读诗,“皆熟读暗诵,虽支枕据鞍间与对卷无异”;郑板桥读书,“舟中、马上、被底,皆记书默诵”。
他们都注意利用各种零碎时间。
⑥珍惜时间,还要注意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尽量学习更多的东西,做更多的事情。
这一是需要抓紧,到了学习时间就集中精力学习;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秩序,用具和物品的摆放要有条理,书籍、字典、词典和纸、笔等文具也都要有固定位置,用时随手可取,不必东翻西找浪费时间;三是要合理安排时间,弄清自己学习的最佳时间。
据生理学研究,每个人都有一个学习和工作的最佳时间,这时头脑最清醒,效率最高。
但各人情况不同,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来确定。
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最佳时间里进行,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零星时间则安排一些灵活的、简单的学习活动,如背背诗词,看看报纸,读读课文,看几页课外书,等等。
另外,还要注意适当更换学习内容,避免长时间只学一项内容,不然会使大脑产生抑制,降低学习效率。
最好把语文学习同其他科的学习,特别是理科的学习相互穿插,使大脑能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还要注意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在疲劳或困倦时,起来活动活动,这不但能提高效率,还有益于健康。
14.根据上下文,填入笫③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才 B.如果就C.只要就 D.虽然但15.第③段中加点的“这种情况”指的是的一种情况。
(3分)16.第⑤段中列举了欧阳修、钟繇、陆游、郑板桥等人的事例,作用在于(3分)17.本文的论点是。
本文在论证论点时,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方面来论证;第二部分从方面来论证;第三部分从方面来论证。
(8分)18.结合第⑥段内容,说说你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时如何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4题(20分)蕴藉①余老师60多岁了,搞的是现代艺术。
不过他也常和我谈论顾恺之、吴道子、八大山人什么的。
我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当然现在知道他的人还不多。
②余老师求学时,恰逢新中国刚成立,忙于各种运动,接着又是“文化大革命”,更学不到什么了,所以他的古典文学修养不是很高。
但是他很虚心,交了我这个年轻朋友后,经常要我给他讲解他没学过的古典诗词。
有时还拿纸笔记下,说是要回去好好消化。
③其实我又有什么高深的见解呢,也就是比他多看了几本书。
但余老师坚持要我讲,说:“我生不逢时,也不大看书,在这方面基础很差,应该向你学习。
”④有一次,我背了一首唐诗七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给余老师解释:“黄鹤是比喻一种活生生的精神和气魄,而黄鹤楼只是古人留下的一处遗迹。
”余老师一下就理解了,总结道:“我们现在看到的伟大作品,包括你讲的这首诗,其实都是黄鹤楼。
”⑤第二次我们又讨论了一首诗,更简单,是杜甫的七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作了这样的解释:黄鹂因为鸣声婉转,比喻知音;白鹭因为翅膀不怕水,随时可以自在而飞,有潇洒轻飘的意思;千秋雪比喻高洁的境界;而东吴万里船有陶朱公退隐下海的传说,暗指现实利益。
⑥余老师说:“哦,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
尽管有这样的含义,但这几句风景描写得都很美。
”⑦讲了两次,余老师问我:“听你这么一讲,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清高。
古人都是这样的吗?”我想了想,觉得答案并不那样简单,就回答他:“我想清高只是一个方面,更要紧的还有蕴藉这两个字。
”⑧余老师问:“什么叫蕴藉?”我说:“大概就是让你心头暖融融的意思吧。
”余老师说:“你说说清楚,不要蒙混过关,贻误我这个学生。
”⑨于是我们俩便一起学习研究,明白了“蕴藉”的含义是。
⑩过了几天,余老师兴冲冲地拿了一本中国古代雕塑的画册来找我,说:“我一直很喜欢陕西霍去病墓前那几个汉代石雕,我认为它极好。
”他把画册翻到“马踏匈奴”那一页,说:“你看,马其实并没踏身下的那个匈奴,只是表情庄重,这种构思正像你上次说的,极其蕴藉。
”⑪我一看,果然如此。
⑫这时,我忽然想起我自己很喜欢的一首唐诗,是一首更简单的五绝: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我觉得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那首诗,便当场发挥给余老师听:“那句大雪满弓刀就特别蕴藉,它并没有描写杀敌,但却有一种凛然不可犯的浑厚力量,和你说的马踏匈奴意思差不多。
”⑬前一段日子,我迷恋于网络,成了一名网虫,竟然不能自拔,以至连续一两个星期晚上失眠。
余老师知道了跑来对我说:“不睡觉哪成,就是吃安眠药也一定要睡。
”他当即把我拖出家门,陪我去了附近的药店,买到一种给出国人员倒时差的帮助睡眠的药。
⑭余老师嘱咐我,吃了药好好睡,别想什么网不网的了。
回家后,我感到心里暖融融的,很是平静。
忽然有一种感觉:今天就是不吃药,也能睡着。
于是就把药放在枕边,试着安睡。
⑮这一夜果然睡着了,而且一觉睡到大天亮。
第二天,余老师还特意打来电话问我睡得好不好。
我说:“很好。
但是并没吃药,只是放在枕头边上。
”余老师说:“这个办法不错,大雪满弓刀。
”19.联系全文,在第⑨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
(2分)“蕴藉”的含义是。
20.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两个画线句的理解。
(4分)⑴第④段中:我们现在看到的伟大作品,包括你讲的这首诗,其实都是黄鹤楼。
⑵文中最后一句:这个办法不错,大雪满弓刀。
21.从全文看,余老师是个、、的人。
(6分)22.文中最后三段写上网、失眠,似乎与全文的谈诗论画无关联,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
(4分)答:。
23.模仿文中的第⑤段或第⑫段,另选一首你所喜欢的、有“蕴籍”的古诗,像文中的“我”那样,向余老师作一番解释。